字词 | 交通工具的战争效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交通工具的战争效应指交通工具对战争进程的作用。历史证明,交战的双方,谁的交通工具先进,谁就掌握战争主动权。“冷兵器”时代,海战是撞击和接舷战术。谁能撞沉或便于登上对方船,谁就占据主动。公元前3~前2世纪的布匿海战,罗马船安装吊桥和围栏,吊桥便于登上敌船,围栏阻挡敌人登船,先进于迦太基战船。中世纪,阿拉伯与罗马海战,阿船设置两层甲板,下层25座位供划船,上层为接舷作战,优于罗马船单层甲板。海道大通后,船上安装火炮,使用风帆和人力驱动。在海战中,抢占上风位置,再开炮、接舷作战,最为有利。1485~1509年,英王亨利七世制造出最大桅杆船,载重1500t。经亨利两代国王努力,英海军崭露头角,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827年,英造出蒸汽机战舰,1837年安装上螺旋桨推进器,至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前,已有200艘。相比之下,俄战船毛皮制造、适航性能差、火力不足,在蒸汽机战船面前只能认输。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有铁路35400km,战舰:1863年为588艘,1864年为671艘,1865年为700艘;南方铁路仅有9840km,互不联结,且质量差,战舰少、无法威胁北方,南方失败在情理之中。德国非常重视铁路建设,用于战时军队调动。1870年,德(普鲁士)铁路已有2万km。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史称普法战争;是年至7月底,法才集结22万军队。而普鲁士依靠铁路,21d内将55万军队、15万匹战马和6000门大炮,运至法国边界,赢得战争胜利。一战期间,德对铁路军管,军队集结速度惊人。德15条铁路复线,出动500多列车,一昼夜把军队从西部调到相距1200km的东部。因此,一战初期,德成功地促成战争优势。相比之下,俄国17~60d才集结完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轮船、火车、汽车、飞机全面登场。交战双方交通工具数量左右了战争进程。1940年4月,德军实施挪威登陆,出动船舰54艘、飞机800架,而盟军船舰仅64艘、飞机190架,故德军获胜。1944年6月6日,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出动飞机1.3万架、船舰5000艘,运送92.9万军队、58.6万t物资、17.2万辆车,登陆成功,开辟出第二战场。1944年7月,盟军投炸弹120万t,打击德国交通,致使德交通几乎瘫痪,预示德国法西斯灭亡。现代化战争,交通工具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