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互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互训又称 “两字互训”。训诂术语。即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为训释。这种方式是从实际语言中比较归纳出来的。 可以从某一部书里用词的相互比较作出训释; 也可以从不同时代的语言材料中参证比较, 确定不同时代词义的互训, 以体现以今释古的训诂原则。 如 《说文·走部》“走, 趋也”, “趋, 走也”。 互训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训释。如《尔雅·释诂》:“遐,远也。”又:“远,遐也。”《说文解字· 老部》:“老,考也。”又:“考,老也。”《说文解字·心部》:“悟,觉也。”《说文解字· 见部》:“觉,悟也。” ☚ 推因 递训 ☛ 互训义训方式之一。即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相互训释。例如《尔雅·释诂》:“多,众也”; “众,多也。”又《说文解字·口部》: “咽,嗌也”; “嗌,咽也。” 互训 互训huxun训诂学术语。指两个词可以相互作训释词、相互被训释的一种解词方式。广义地讲,用同义词训释也可称为互训。因为语言里有很多同义或义近的词,在经传注解和字书及训诂书里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解释词义,避免用繁琐的语句作说明。许慎《说文解字》中,互训之字380个。例如:“蹲,踞也”,“踞,蹲也”;“诵,讽也”,“讽,诵也”;“更,改也”,“改,更也”;“追,逐也”,“逐,追也”;“老,考也”,“考,老也”等。两个词是否可以互训是有变化的,例如,《尔雅》中“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从秦汉以后看,“宫”与“室”字义不同,不能互训;但是两个字在上古时曾是义蕴相同,可以互训的字。又如《说文》云:“入,内也(段注:自外而中也)象从上俱下也。”又《说文》:“内,入也,(段注:今人谓所入之处为内,乃以其引申义为本义也。互易之,故分别,读奴答切,又多假‘纳’为之矣。《周礼注》‘职内主入也……’,然‘职内之内是本义,‘内府’之‘内’是引申义),从⼌,自外而入也。”这不仅可以看到词义的历史变化,还可以看到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郭璞说《尔雅》“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古书互训的字,正表明“两名”在某一时候曾经是“同实”的。互训这种方法,固然简便,但遇到两者之中有一个不懂,或者两者意义有广狭之分,解释就失去作用。所以现代的辞书字典里就尽量不用互训的方法,而代之以精确的说明。 ☚ 反训 校勘 ☛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训释,如《诗·蒹葭》毛传:“晞,乾也”。《广雅·释言》:“韪,是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