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于溪滨1918~中国现代蚕业科学家、高级农艺师、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金县人。曾任辽宁省蚕业试验站蚕保科副科长,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辽宁省蚕学会顾问、中国蚕学会理事、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审查员等职。1980年被选为国际野蚕丝学会副主席。

1949年以来,于溪滨致力于柞蚕保护研究工作。1962年主持“柞蚕空胴病防治法”研究,在1963~1966年发现了空胴病的病原菌,并查明其传染规律,研究出成本低、防效高,安全易行的药剂防治方法。1978年于溪滨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在该所王大耜主持,战立克、张春发协作下,进行菌种鉴定工作,查明了病原菌为链球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柞蚕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ernyi sp. Nov.)。于溪滨根据病原菌是链球菌属的一个新种——柞蚕链球菌,查明病原菌特殊的传染方式、独特的致病机理、柞蚕患病后出现的一定的病症病变与已知的昆虫、桑蚕、柞蚕的软化病不同,论定由此种病原菌所引起的疾病,是柞蚕的一种新型病害,并命名为柞蚕空胴病(Tussah-Empty-Gut Disease)。“柞蚕空胴病防治法”的研究成果获1981年国家科委三等发明奖。60年代于溪滨曾参加柞蚕饰腹寄蝇病的防治协作研究,发现用“灭蚕蝇”一号喷到柞叶上,蛆蚕吃下的带药柞叶,能杀死体内蝇蛆,并使柞蚕恢复健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的有效药剂——灭蚕蝇一号和灭蚕蝇三号研制成果,1981年获国家二等发明奖。1974年于溪滨主持的“柞蚕纸面产卵气体卵面消毒法的研究”,1979年获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71年参加推广、改进柞蚕纸面产卵方法研究的成果,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