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于毅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于毅夫1903—1982

原籍黑龙江肇东人,生于双城。
中共党员。社会活动家。曾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党团书记,嫩江省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原名:于成泽
字:毅夫
笔名:洪波、逸凡、Y Cheng Ze
化名:雪业
别名:于明浚、余立斋、余镱潭

于毅夫

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省四届政协副主席于毅夫
同志在长春逝世(附生平事迹)
 吉林日报1982年6月28日
严师诤友 终生难忘——缅怀革命前辈于毅夫
同志
姜克夫黑龙江日报1983年8月12日
缅怀于毅夫同志
“文人本是革命人”——于毅夫同志生平纪略
于毅夫与嫩江省人民政府
于毅夫
逝世人物:于毅夫(1906-1982)
徐雪寒
又燕 邻江
刘靖
孙维勤等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
学习与探索1983年5期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8卷第337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26页

于毅夫

辽宁省委召开大会,为陈先舟、车向忱、于毅夫、
杜者蘅、栗又文、赵承金等九十人平反昭雪恢
复名誉
 人民日报1978年11月5日
省委召开大会,为赵林、李梦龄、李砥平、富振
声、栗又文、于毅夫、于克、宋洁涵、雷鸣玉等
一百五十二名干部公开平反恢复名誉
 吉林日报1979年3月6日
于毅夫与东北新文学又燕东北现代文学研究1986年1期

于毅夫(1903—1982)
于毅夫(1903—1982)
廖盖隆等主编
京声 溪泉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9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429页

于毅夫1903——1982

原名成澤,筆名洪波、逸凡,吉林雙城 (今屬黑龍江) 人,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生。7歲在海倫縣讀私塾。1918年春,入天津南開中學。1922年入北平平民大學。1924年轉入燕京大學歷史系。1926年秋畢業後参加北伐軍。1927年5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前敵指揮部政治部編輯股長。不久赴北平,任民國大學圖書館館長,兼出版部總編輯,主編校刊。1928年秋,任黑龍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並被推爲黑龍江省護路後援會會長。1930年秋,張學銘任天津市市長兼公安局局長時,任助理秘書和隨從秘書。1933年春,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參事。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舆王卓然等在北平發起成立圖存學會,同月又舆汪之力等將東北旅平青年救國會、東北婦女抗日救國聯合會、東北人民抗日會等抗日團體聯合組成東北旅平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1937年6月,任東北救亡總會常委兼宣傳部部長; 8月赴濟南組建東北救亡總會山東分會; 10月任中共東北救亡總會黨團書記。1943年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總編輯。1944年先後調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情報部副部長和聯絡部部長。1945年10月,任嫩江省主席。1947年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爲黑嫩省,仍任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任第一届全國政協委員,東北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蘇友好協會總會理事。1952年調北京,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1958年6月,赴吉林省永吉縣任縣委第一書記,兼任吉林市委書記。1960年任中共吉林省委書記處書記。1964年春,任全國第四届政協常委。1978年春,連任第五届全國政協常委,吉林省政協副主席。1982年6月11日在長春逝世。終年79歲。

于毅夫

于毅夫1903.5.9—1982.6.11

原名于成泽,字毅夫。曾用名于明浚、余立斋、余镜潭。笔名洪波、逸凡等。黑龙江肇东人,生于黑龙江双城。1921年开始在北平《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有新诗《爱的神》、译诗《黄昏》等。1923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1924年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至1926年间写了大量新诗、散文、杂文和政论等作品,散见于《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燕大周刊》、《语丝》、《现代评论》、《小说月报》等报刊。他写的散文诗小巧玲珑、音节铿锵,有音乐之美。他的诗歌大多文词优美、情深意挚、凄婉动人,有浓郁的抒情性。代表诗作有《骆驼的铃声》、《忆吴淞江》、《别潇洒的女郎》、《归来》、《指顾间》、《夜阑时》等。1927年于燕京大学毕业后,退回黑龙江任教于省立中学。三十年代弃文从政,关注民族危亡的现实。1936年在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中发表《文化城的一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1939年在重庆主编东北救亡总会会刊《反攻》半月刊,并写了《芦沟桥事变实地考察记》、《谈东北问题》等许多政论、短评。1941年初去香港,并在《华商报》、《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表杂文,小品文等。

☚ 于赓虞   山莓 ☛

于毅夫1903—1982

原名于成泽,黑龙江肇东县人。1922年入北京平民大学。1924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27年为民国大学出版部总编辑兼图书馆长,1928年任黑龙江省立一中校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旅平各界抗日救国会主要负责人之一。1937年为“东北救亡总会”常委兼宣传部长,先后在武汉、重庆、香港等地从事抗日民主救亡运动。1943年到抗日前线任华中新华社总编辑。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历任嫩江省、黑嫩省、黑龙江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为响应党的号召,申请下基层锻练任永吉县委书记、中共吉林市委书记。1960年当选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1974年后任全国政协四届、五届委员会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1924年在燕大期间,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任校学生委员会委员长、《燕大周刊》编辑、文学研究会会员,主办《京报文学周刊》、《晨报副刊》。这时发表了《狼》、《四只雁》等散文。1936年负责编辑《东北之光》。其间受党的指示赴西安和张学良将军会晤,为团结东北军共同抗日而奔走。1937年主编 “东北救亡总会”会刊《反攻》,请了一大批东北作家如肖红、肖军、罗烽、白朗、骆宾基、师田手等为编委,一道为民族解放而呼唤。有《作为中日决斗场的东北》、《谈东北问题》、《九年来东北人民英勇奋斗的总结》等专论。1941年在香港参加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工作,同邹韬奋等人积极倡导人权运动,协助办 《笔谈》。以 “东北救亡总会”负责人身份作流亡香港的东北文化人士的工作。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九龙失陷,亲自组织小艇偷渡,将沦落在九龙的东北作家肖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接出脱险。1947年写了 《春耕视察记》、《知识分子的出路与任务》等书。此后在北京中央统战部和中共吉林省委工作期间写了大量统战理论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论文章,也写了一些诗词。有 《于毅夫文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