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生态经济管理
对生态系统和水利生态经济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主要内容: 制定国家的水利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水利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对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做出水利生态环境经济评价; 改革不利于水利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水利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水利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水利生态经济管理的目标: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做到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及雨水、污水资源化统筹; 水量水质、开源节流并重;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齐抓; 上下游、左右岸兼顾; 目前和长远结合; 蓄、泄、疏、导、放等因时因地制宜;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 除水害、兴水利、化害为利; 依法治水; 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 保存生物多样性; 保持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水利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❶宏观任务。根据水利生态经济规律的要求和现代化总体战略的需要,确立水利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以水利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化为中心的中长期水利生态经济管理目标,建立水利生态 (包括人口、资源、环境) 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水利生态经济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应抑制对资源环境的过度需求,增加自然水利生态系统的总供给能力,调节好有限的日趋减少的水利生态资源和无限的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 解决好不断增加的排污量和相对缩小的水利生态环境容量即有限的净化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总需求与自然水利生态系统的总供给之间的基本平衡,保持水利生态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❷中观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和城市水利生态经济管理是水利生态经济管理的重点领域。主要目标是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生态经济管理体系,加强对工业和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城市水利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减缓环境污染加剧和水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部分工业部门与行业同重点城市的水利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逐步实现工业和城市经济、社会和水利生态的协调发展。
❸微观任务。根据优质、低耗、高效的企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要求,以及现代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科学组织企业生产力,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优化企业水利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提高资源转化率,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水利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场需要,制定企业水利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推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换;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加强微观水利生态经济管理,把水利生态环境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使企业管理由过去单一管理经济系统转变为对企业水利生态经济系统进行整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