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难推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难推理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①,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②,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子墨子曰:“子之义将匿③耶?意④将以告人乎?”巫马子曰:“我何故匿我义?吾将以告人。”子墨子曰:“然则一人说⑤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十人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利己;天下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利己。一人不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子为施⑥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说子亦欲杀子,不说子亦欲杀子,是所谓经者口也,杀常之身者也。”子墨子曰:“子之言恶⑦利也?若无所利而言,是荡口⑧也。”(《耕柱》) 【注释】 ①疾:痛苦。②拂:掸去、去除。③匿:隐藏。④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通“抑”,即抑或,表示选择。⑤说:喜欢、高兴。通“悦”。⑥施:散布。⑦恶:疑问代词,表示“哪里”。⑧荡口:肆无忌惮的。 【译文】 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与你不同,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胜过越人,爱鲁人胜过邹人,爱我家乡人胜过鲁人,爱我家人又胜过家乡人,爱我亲人又胜过家乡人,爱我自己又胜过亲人。这是因为关系与我远近不同的缘故。打我,我会疼痛,打别人,不会痛在我身上,我为什么不去解除自己的疼痛,却去解除不关自己的别人的疼痛呢?所以我只会杀他人以利于我,而不会杀自己以利于他人。”墨子问道:“你的这种想法,是准备隐藏起来呢?还是将要告诉别人呢?”巫马子答道:“我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这种想法呢?我将告诉别人。”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一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于自己;有十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于他们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欢你的主张,这天下的人都要杀你以利于自己。而有一个人不喜欢你的主张,这一个人就要杀你,因为他认为你是散布恶言的人;有十个人不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要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散布恶言的人;天下的人都不喜欢你的主张,这天下的人都要杀你,因为他们也认为你是散布恶言的人。这样,喜欢你主张的人要杀你,不喜欢你主张的人也要杀你,这就是言从口出而杀身之祸来临的道理。”墨子还说:“你说的话究竟哪里会有利呢?假如没有什么利而还要说,这就是肆无忌惮的妄语了。” 【评说】 这一段对话中包含着典型的二难推理:墨子批评巫马子的极端利己主义,说利己的结果会导致:同意你观点的人要杀你以利己;不同意你观点的人也要杀你,因为你散布恶言。墨子构造了这样一个二难推理: 如果别人喜欢你的主张,就会杀你以利于他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你的主张,就会认为你是散布恶毒言论的人,也要杀你; 别人或者喜欢你的这种主张,或者不喜欢你的这种主张; 总之,你的这种言论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 所谓“二难推理”,就是以两个假言判断(例如“如果别人喜欢你的主张,就会杀你以利于他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你的主张,就会认为你是散布恶毒言论的人,也要杀你”)为大前提,以一个选言判断(例如“别人或者喜欢你的这种主张,或者不喜欢你的这种主张”)为小前提而构成的推理。在这种推理中,辩论的一方提出一个具有两种可能的前提,对方不论肯定其中的哪一种可能,都导致同一个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必然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二难推理由此而得名。 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包含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构成前提的复合判断推理。如:“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这段话表现了 一个二难推理:“如果刺激老虎,那末它是要吃人的; 如果不刺激老虎,那么它也是要吃人的; 或者刺激老虎,或者不刺激老虎; 所以,它总是要吃人的。“二难推理多用于论辩,它主要是借助同时举出两种可能的前提,使对方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种可能,陷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故称为二难推理。二难推理有简单式和复杂式两种。 ☚ 假言推理 归纳推理 ☛ 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ernan tuili演绎推理之一。源于希腊文Dilemma。它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二支选言判断作前提所构成的。二难推理有下列4种正确式: ☚ 假言推理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 ☛ 二难推理源于希腊文Dilemma、涵义是“两重假定”由一个包含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和两个假言判断作为前提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常用于论辩。论辩的一方提出一个断定两种可能性的选言前提,再由这两种可能性推出对方难以接受的结论,使之左右二难。如,“如果提高物价,就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如果不提高物价,就会减少市场上的货源。或者提高物价,或者不提高物价。总之,或者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或者会减少市场上的货源。” 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指由一个包含两个支判断(命题)的选言判断和两个假言判断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来源于希腊Dilemma一词,其涵义为“双重假定”。这种推理常用于辩论,辩论的一方提出一个断定两种可能性的选言前提,再由这两种可能性引申出对方难以接受的两个结论,使对方在两种可能的选择中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二难推理因此得名。二难推理的选言前提的两个支判断,分别是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结论是一个选言判断,其两个支判断分别是两个假言前提的后件。这种推理的形式如下: ☚ 假言推理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逻辑 ☛ 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在宣传说理中,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构成的推理。之所以称为“二难推理”,是因为在宣传中反驳对方的观点,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逼使对方在两种情况下作出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令人难于接受,这就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二难推理除了简单构成式外,还有简单破坏式、复杂构成式、复杂破坏式。二难推理这种反驳方法表面上似乎让对方享有选择余地,实际上却是使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前后夹击对方,使之无路可逃。在实际辩驳中不必仅止于“二难”,也可有“三难”、“四难”。对来自对方的二难推理的宣传,可以采取一定的说理方式破除给自己造成的困境,这就要指出选言的前提是不真实的,因此推理本身不能成立;或指出假言的前提是不真实的,因此结论也必然是虚假的。其次,还可以构造一个假二难推理,从中推出相反的结论,使原二难推理露出破绽。 ☚ 一点论宣传法 十法六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