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次北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次北伐

 为了完成孙中山的遗愿,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使南京国民政府得到更大的统治地域,以增强实力,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承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当务之急,就要将张作霖控制的北京政府消灭,所以,二次北伐迫不得已又势在必然。为此,蒋介石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重新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3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开幕,会议相继通过了《整理各地党务案》、 《整饬党纪之方法案》、 《政治委员会改组案》、《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等议案。会议通过选举,任命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李济深、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分任广州、武汉、开封、太原政治分会主席。
 2月9日,即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结束后第二天,蒋介石赶赴徐州视察军队。在徐州的军事会议上,国民革命军决定进行改编,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何应钦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原第一路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蒋介石兼任总司令。随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达成共同北伐的协议,冯玉祥部国民革命军联军改编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阎锡山部北方国民革命军改编为第三集团军,阎锡山任总司令。将西征各军及两湖原有部队改编为第四集团军,李宗仁为总司令。
 为了获得外交上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与美、英、法等国迅速达成解决“南京事件”的协议。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一再要求日本从速谈判以解决宁案。然而, 日本看出南京国民政府的亲英美倾向,不肯放弃对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此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承袭了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必然要经过山东,也必然会给其利益带来损害。其心不悦,但又无可奈何。
 4月1日,中国国民党为出师北伐发表宣言,声称:“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虏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所致也。”宣言认为,中国要强大,要抗击外患内忧,就是“建设统一政府”;因此,国民党“为实现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铲除卖国军阀之势力。”①同时,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告后方将士及同志书》、《告诫前方将士书》、《告北方同胞书》和《告北方将士书》,表达了出师北伐、统一全国的决心。2日,蒋介石再发表《告海外同胞书》,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大造舆论。
 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与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序列如下。
 南京国民政府方面北伐军②: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
 第一军团:总指挥刘峙
 第一军:军长刘峙
 第四军:军长缪培南
 第九军:军长顾祝同
 第十军:军长杨胜治
 第二军团:总指挥陈调元
 第十七军:军长曹万顺
 第二十六军:军长陈焯
 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
 第三军团:总指挥贺耀祖
 第二十七军:军长夏斗寅
 第三十三军:军长张克瑶
 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祖独立
 第二师:师长陈耀汉
 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
 第三十四军:军长阮玄武
 第四十一军:军长鲍刚
 第四十二军:军长马文德
 第四十七军:军长高桂滋
 总预备队:总指挥朱培德
 第三军:军长王均
 第十二军:军长任应岐
 第三十一军:军长金汉鼎
 第四十六军:军长方鼎英
 炮兵集团:总指挥陈诚
 后方预备队:总指挥钱大钧
 航空队:总指挥张静愚
 铁甲车队:屠金声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孙良诚
 第三军:军长孙良诚
 第五军:军长石友三
 第二十一军:军长吕秀文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孙连仲
 第一军:军长韩占元
 第十四军:军长秦德纯
 第十三军:军长张维玺(后为第六方面
 军总指挥)
 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韩复榘
 第六军:军长韩复榘
 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刘镇华
 第二十三军:军长刘镇华
 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恩茂
 第二十八军:军长万选才
 第九方面军:总指挥鹿钟麟
 第二军:军长刘汝明
 第十八军:军长鹿钟麟第二十军:军长庞炳勋
 第三十军:军长刘骥
 第三十二军:军长冯治安
 骑兵第一军:军长郑大章
 铁甲车集团:刘自珍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
 左路军:司令商震
 中路军:司令商震
 右路军:司令徐永昌
 预备军:司令丰玉玺
 炮兵集团:司令周岱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白崇禧代)
 第七军:军长夏威
 第八军:军长李品仙
 第十二军:军长叶瑛
 第十三军:军长白崇禧
 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
 第三十军:军长魏益三
 第三十六军:军长廖磊独立
 第二师:师长罗启疆独立
 第八师:师长刘春荣
 
 海军:总司令杨树庄
 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
 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
 第三舰队:司令陈训泳鱼雷游击队:司令曾以鼎
 
 北京国民政府方面安国军③:
 安国军大元帅:张作霖
 总参谋长:杨宇霆
 安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孙传芳,下辖三个军;安国军
 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宗昌,下辖十七个军;
 安国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张学良,下辖五个军、炮兵集团及东北航空队和东北铁甲车队
 安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杨宇霆,下辖三个军零五个旅
 安国军第五方面军:总司令张作相,下辖四个军、七个师、九个旅及四个炮兵团和护路队
 安国军第六方面军:总司令吴俊升,下辖一个军、二个师和三个旅
 安国军第七方面军:总司令褚玉璞,下辖三个军、四个师、六个旅、三个团、直隶航空队及铁甲。
 南京国民政府及北京国民政府各倾全力以战,在山东、直隶两省的广大地区展开大规模作战,双方兵力相加,共计近百万人。
 4月7日,蒋介石发布誓师词:“党国存亡,主义成败,人民祸福,同志荣辱,在此一战。全军同志,万众一心,严守纪律,服从命令,不惜牺牲,竭尽责任,实行三民主义,努力救国救民,以上慰我总理及已死诸将士在天之灵。”④随后,国民革命军各部在徐州誓师出兵北伐。9日,蒋介石下达了北伐的总攻击令。
 战争初期,北伐军的作战部署为,第一集团军左翼部队及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孙良诚部进攻济宁;同时,第一集团军右翼及中央部队,攻占日照、临沂、滋阳(今兖州)一线。第二集团军驻扎黄河以北部队及第三集团军同时从河南、山西境内向直隶省内安国军发动攻击。
 而安国军决意在京汉线、津浦线沿线采取守势,对山西省采取猛烈攻势,在大名方面采取“攻势防御”。意图先攻占山西,然后再向南发展⑤。
 4月初,战事首先在鲁南地区拉开。第一集团军各部发动攻势,进展顺利。19日,攻克滋阳;21日,夺取济宁;25日,进至泰安、莱芜以南地区。张宗昌部及孙传芳部主力被击溃,鲁南会战遂告结束。张宗昌部退至泰安,孙传芳部5个师退据肥城,以主力控制界首、万德地区,伺机而动。23日,蒋介石下令第一集团军各部全力攻击济南,力求在黄河以南全歼张、孙两军。
 25日,位于左翼的第二集团军孙良诚部,经东平、东阿、科庄进军。28日,各部进至平阴、大留一带。30日,孙良诚部对固守望山口、南乐湾、凤凰庄一带的安国军发动攻击,双方激战后安国军败退。5月1日,孙部进占黄花团,未遇阻挡,至晚,长驱至长清。2日,抵达济河东部。
 位于中路的第四军团方振武部,4月26日向肥城进攻;28日,方部推进至肥城附近,直至30日方振武部方攻占肥城。5月1日,第四军团一部自黄山店协同攻占济南。位于右路的第三军团贺耀祖部于4月25日进至仪阳一带,27日,与孙传芳部激战于鱼池。30日,进抵万德以西。5月1日,第三军团抵达济南城郊。4月24日,第一军团刘峙部兵分两路从大汶口沿津浦线北攻;28日攻占泰安、大漠口;29日,夺取大佛寺;30日,占领大涧沟、党家庄一带。
 当鲁西南战事日益激烈之时,第二军团陈调元部在鲁南地区沿新泰、莱芜一线快速北上。4月26日,第三十七军推进至雪野庄附近。28日,第二十六军击溃井泉庄、三元庄一线守敌。29日,第二十六军攻占龙山车站,切断胶济线。30日,第三十七军攻克十里铺,挺进到王舍人庄、沙河一带;而第二十六军一部在圈子山与安国军激战八小时后占领安家庄,安国军败溃。济南已遥遥可望。
 5月1日,第一军团先头部队攻入济南,城内守兵相继投降。刘峙进驻旧督府署。2日,蒋介石由泰安抵达济南视察,指令各军原地驻扎,布置各地治安事宜。
 正在此时,张宗昌秘密与青岛日军联系,希望日军出兵阻止北伐军进展, 日军也希望借此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5月1日,日军发布出兵声明,宣称“此次所以不得不派兵山东省,不外乎帝国政府自卫的措置,对于中国及其中国国民,帝国政府及帝国国民素所保持之睦谊,仍未改变。此乃帝国政府所累次声明者。盖帝国政府不但对于中国之内政无何等干涉之意,而且于南北两军之任何方面,皆不加以直接或间接之援助,或与以妨害。此乃不待言也。迨至认为保护该地居留民之自卫的措置,已无派驻军队之必要时,则当然立即命已派遣军迅速撤退”⑥。第六师团相继进驻青岛、烟台、龙口等地,并进入济南城内。2日,日军开始在济南设防,派铁甲车巡逻城内外。当天,北伐军与日本领事就日军驻兵一事展开谈判。
 3日,日军借故寻衅,开枪击毙北伐军士兵,继以机枪向驻济南北伐军扫射,致使北伐军死伤惨重。北伐军除留3 000名在城内警戒外,余均奉命退出城外。 日军还在交涉署杀死交涉员蔡公时等十余人。是谓五三惨案。
 由于五三惨案发生,张宗昌部得以顺利退至德州,北伐军因日军阻碍不得追击。
 根据北伐战略构想,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在黄河北岸积极布置,施行佯攻,以牵制安国军,然后伺机而动。
 4月5日,安国军以三个军的兵力向驻扎在京汉线彰德正面的冯玉祥部发动攻击。15日,安国军突破丰乐镇两侧阵地,冯部被迫退守彰德车站、韩陵山和崔家桥一带。随后,冯部第六军、第二十军一部相继投入战斗,安国军也增援兵力,铁甲车、飞机也加入战团。双方围绕韩陵山高地展开激烈争夺,阵地几度易手。19日,冯部第二十军一部相继攻占高平、固县村等地,安国军退守大正集。22日至29日,安国军以第二十军增援,向彰德两侧发起猛攻。双方激战竟日,安国军第十一军伤亡殆尽,攻势受挫,战事遂进入胶着状态。
 在大名方面,4月9日,安国军直鲁联军以四个军的兵力,从大名、东昌方向分路进攻内黄、南乐、观城、濮县,冯部驻道口的总预备队第一军前往应战。17日,在安国军强大兵力攻击下,观城被占;冯部第二十九军放弃濮县。18日,安国军以四个军另一个师的兵力侧攻内黄并攻击南乐,23日晨,冯部第一军弃守南乐后退。25日,安国军迫近清丰。30日,冯部第八方面军又复至南乐附近。
 在豫北、冀南等地激战时,晋东战场同样战火连天。
 4月1日,安国军第八军由石家庄兵分数路,西向石太线沿线的海山、申后、大车圩、南同冶一带展开,并进攻土门、杜家庄、1916高地之线,与第三集团军阎锡山部第十七军发生激战,第十七军不支退至井陉附近阵地。
 5日,安国军第十七军经平山一路挺进,至22日直扑黑水坪。安国军第八军于6日始在井陉南北两线展开。13日,南路安国军进至梅庄;而北路安国军在迫近荆蒲关时,遇到阎锡山部有力抵抗,无法前进,遂退回井陉。双方对峙直到4月底。
 在石太线南侧,安国军第八军一部从南同冶直取北障城;安国军第二十八军一部从元氏出发攻击老年峪;安国军第十六军的第十四师从赞皇出发进攻黄沙镇、下段里,企图从侧面包抄娘子关。4月中旬,安国军占领小梁家、柴树山、洪水村、杨树清等地,迫近娘子关。但均遇到第三集团军的顽强抵抗,难以前进。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5月初。
 北伐作战重点区域的津浦线山东省境内,由于五三惨案而延误数日。为完成北伐,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屈辱地绕过济南,继续北上。
 5月6日,第一集团军第三十四军集结在乐口镇渡过黄河,随后,第三军团其他各军也顺利渡过黄河。以此为标志,北伐进入第二期作战。
 7日至8日,第一方面军各部相继渡河北上。第二十一军推进至荏平一带。10日,第三十四军一部击溃安国军一部后进占禹城。11日,骑兵军及第二十一军进至高塘附近。12日,骑兵军顺利占领恩县,其他各部也进至恩县附近。13日,平原附近驻扎的安国军第十军及第三十军等部发生兵变,北伐军第三十四军迅速推进至林庄,向平原发动攻击,安国军无心恋战,兵溃而退。北伐军第四十一军主力及骑兵军乘机攻占德州,并展开兵力于桑园、东光、二十里铺等地。德州一失,山东省境内战事基本结束。
 此时,安国军因各地战事均告失败,张作霖下达了总退却令。北伐军各部因未遇抵抗,进展顺利。17日,第四军团各部遂前进至沧州附近集结。至5月底,第一集团军各部顺利占据东泊头、南皮、吴桥、孙镇等地。京津震动,安国军已成全线崩溃之势。
 在豫北彰南地区,5月2日,第二集团军冯部各军顺利渡过漳河,进至磁州、临彰一线;8日,冯部第六军攻占顺德。安国军各部得知津浦线败绩后无心恋战,向东北方向溃退。13日,冯部第六军顺利抵达石家庄,并与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取得联络。在冀南大名方面,5月1日,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开始反攻,安国军褚玉璞部即向临清退却。3日,第八方面军进大名;6日,克临清;8日,下夏津;9日,占武城。此路安国军退守德州、故城、枣强一带。18日,第八方面军攻占武邑、武强等地。
 在晋东方面,5月3日,第三集团军兵分三路,从黑山关、下口镇、泥儿沟向温汤镇进发。7日,经过激战,安国军退向平山一线。8日,阎部各军抵达平山附近,安国军再向东退。与此同时,正太线井陉一带安国军在第三集团军第二十八师的攻击下,也向正定方向后退。9日,阎部占领灵寿、行唐,阎部第十六师当天占领石家庄,第三军的骑兵支队抵达正定。12日,晋东北的安国军向大同、浑源方向退却,阎部第九师、第十五师紧追至浑源。18日,占领浑源。22日,第十四军攻克涞源。27日,攻占满城后,阎部从侧翼威胁保定。
 从南天门、龙泉冈出发的第十三军、第一军、第三军、第五军,也于9日占领阜平;11日,克曲阳、唐县;15日,抵达完县。从石家庄出发的第十二军、第十六军、第十七军沿京汉线北上,12日,越过新乐。14日,抵达永丰镇。15日,进占向庄。17日,在满城方向的安国军进行反扑。同日,安国军集中四个军兵力反攻,双方在方顺桥一带发生激战。安国军第十六军、第十七军猛攻阎部,阎部不支,于20日退至高古至完县一带。而京汉东侧的安国军攻势更盛。25日,一度迫使阎部从龙泉河直退过唐河。至27日,全线呈胶着状态。
 绥察一线的作战,虽然不是主战场,但也相当激烈。5月初,安国军驻守晋北朔县、马邑等地的三个军,因京汉路战事不利而实施总后退。11日,商震部夺取朔县、马邑两地后抵达怀仁。19日,逼近大同。同时,商震一部进绥远、察哈尔一线作战。19日,安国军在绥远军队全线向东北方向退却,商震部遂收复绥远(归绥)。25日,商震部第六骑兵师夺占张家口。26日,阎部占领涿鹿,逼近新保安。另一路兵力也抵达延庆。北京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5月19日,蒋介石抵达郑州,与冯玉祥协议最后的进攻战略。决定在25日前,京汉、津浦线各军务必到达庆云、南皮、交河、武强、晋县、正定一带;津浦线各军作战仍照前所部置;京汉线上第三集团军维持当前进攻状态;白崇禧指挥第四集团军即刻赴正定集结⑦。从5月28日起,北伐军全线发起总攻。二次北伐进入第三期作战。
 5月28日,阎锡山部第三集团军第九、第十五师向固守满城的安国军一个师发起猛攻,战况激烈。在方顺桥方向的第八骑兵师突破安国军阵地后与第十军追击安国军至高阳,保定右翼安国军全线崩溃。29日,第三集团军商震部全线围攻保定。经过两天激战,各路部队扫清保定外围。31日,骑兵第三师进占保定,当晚,第一军司令部及各部陆续进驻保定城。
 保定一失,京师震动,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下令全部安国军向冀东地区退却。6月1日,第三集团军沿京汉线向徐水进军。4日,安国军退至琉璃河一带。在北伐军强大攻势下,孙传芳及直鲁联军一部向北伐军投诚。6日,商震下令所部向天津、北京、昌平等地进攻。在进至长辛店、卢沟桥一带时,蒋介石电令:“为避免外交纠纷,须待命前进”⑧,各部遂停止进攻。
 在第三集团军挺进北平之时,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5月28日经猛攻后进占安国。29日,第六军攻克博野;第二十八军在驱逐滹沱河南岸的孙传芳残部后,占领饶阳。30日,骑兵第一军到达雄县。31日,经过激烈炮战,安国军才退出高阳。6月1日,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军击溃安国军抵抗进占肃宁,并向霸县前进。第二集团军主力各部向宝坻、永清、固安方向追击。5日,第六军攻克固安。6日,第二集团军先头部队抵达南苑。北京各界民众纷纷到南苑欢迎北伐军。
 沿津浦线北上的第一集团军,5月28日均已抵达德州以北地区。29日,安国军直鲁联军一部与第二军团第二十六军于北霞口、南皮附近展开激战,直鲁联军不支溃退。6月2日,在第二、第四军团的合力围攻下,守卫沧州的安国军弃城而退。6日,第一集团军各军陆续抵达马厂、赵扶镇一带。此时,张作霖已由北京向榆关退走,北京政务交王士珍主持。张宗昌、孙传芳部士气低落,遂纷纷向天津东北方向退却。褚玉璞部3万人集结在天津车站,随时准备东撤。张宗昌、褚玉璞率司令部退至秦皇岛。12日,第二集团军骑兵军、第二十一军主力进至霸县,威胁天津。
 张作霖在回沈阳途中,被日军设置在皇姑屯的炸弹炸死。4日,固守北京、天津的张学良得知消息后,即令安国军各将领约束士兵,维持治安,避免外交干涉,希望北伐军能和平接收北京。随后,张学良率部经天津指挥安国军各部退回东北。而天津方面的安国军各部就是战是退是降发生争论,意见不一。
 9日,在北京各界的夹道欢迎中,第三集团军第三军第六师列队入城。11日,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的阎锡山与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部入城。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北京改称北平,直隶省改称河北省。随后,阎锡山令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维持平津市内治安。
 此时,天津附近安国军见大势已去,陷于纷乱之中。孙传芳退至关外。张宗昌、褚玉璞残部赴滦河。安国军遂告解体。平津地区基本平定。
 7月1日,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张学良,不甘做日本的工具,毅然与南京国民政府联络,希望和平统一东北。蒋介石对东北当局的建议极为重视。他认为:“东三省为我重要国防疆地,乃日本势力侵入已久,吾处置方法,非慎重周详不可;否则,东亚战祸之导火线如一爆发,将不可收拾矣!总理所期待之和平统一,吾必以至诚力促奉方将领觉悟,欣然而来归也。”⑨双方商定于7月22日,东三省及热河省一致易帜,服从中华民国统治。但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出面干涉,致使张学良中止前议,暂缓易帜。
 与此同时,盘据在滦河一带的张宗昌、褚玉璞残部数万人,仍然不肯投降。为了扫荡冀东地区,7月15日,蒋介石下达讨伐令,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兼右路总指挥,负责滦河方面军务;以方振武为左路总指挥,负责热河方面军务;以陈调元为总预备队总指挥,负责策应左右两路。白崇禧对全军进行部署后,一直原地等待南京国民政府与张学良的交涉结果。8月5日,北伐军继续向冀东地区挺进。18日,平津以东地区的直鲁联军残部基本肃清。9月4日,丰台、宁河、卢台的直鲁联军遇到白崇禧部猛烈攻击。8日,第三十三军攻克丰润并在其北方山区展开进攻,经激战击溃直鲁联军一部的抵抗。于10日直杀至迁安一线;当天,第三十六军攻克开平。12日,直鲁联军在大古庄一带稍作抵抗后便溃不成军。14日,第三十六军占领滦县。此时,张学良已在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暗中联络,约请白崇禧部暂时不要渡过滦河以免误会,由奉军负责解除直鲁联军的武装。14至16日,奉军由迁安、昌黎等地增加兵力,兵分两路进攻直鲁联军,北伐军右路一部也渡河作战,在三路夹攻下,21日,直鲁联军残部终于放下武器。张宗昌、褚玉璞逃到大连、沈阳。北伐军肃清了关内的所有直鲁联军,北伐取得决定性胜利。
 经过张学良与南京国民政府方面多次的协商,张学良终于同意将东三省置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之下。12月29日晨,张学良率奉、黑、吉、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官员,在奉天省府大礼堂举行易帜大典。随后,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等正式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易帜,请将此日定为国民党统一中国纪念日。表示:“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⑩作为回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国府委员,继任其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成立黑、辽、吉三省省政府,沈鸿烈领导的奉军海军舰队,亦纳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海军编制。
 至此,历时九个月的二次北伐战争,以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实现全国统一而告结束。

二次北伐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是1928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再次举行的同张作霖展开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4月,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蒋介石为全军总司令。南京政府将北伐各军编为3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部署在津浦线,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第二集团军在鲁西、直南,策应津浦、京汉两线,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第三集团军在正太线,以阎锡山为总司令;将桂系和两湖各军编为第四集团军,李宗仁为总司令;全军70多万人。二次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山东至华北一带,是日本极力扩张势力的地区。5月,一、二、三集团军兵分三路,分别沿津浦、京汉、正太铁路挺进,随后命第四集团军沿京汉线北上。4路大军齐头并进,连战连捷,奉军节节败退。6月初,北伐军占领京津,奉军退回关外。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告成”,二次北伐成功。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打垮了张作霖苦心经营多年的奉系军阀,结束了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安国军政权的统治,这样国民党政府就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Erci beifa

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党自称这次战争是1926年北伐的继续,故有“二次北伐” 之称。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为了提高身份,巩固其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蒋介石打出了“继续北伐”的旗帜,意图把自己装扮成继承孙中山未竟事业的首领,以便“理直气壮”地号令天下,使国民党各派听其指挥。而此时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各实力派,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也都有“北伐”之意。于是,国民党中各派军阀,在相互利用、相互争夺的基础上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并一致展开了同奉系军阀的战争。
1928年2月,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进行“北伐” 的决议。2月11日, 国民政府令军事委员会 “限期完成北伐”。之后,蒋介石以 “北伐”之名, 对军队进行了重新改编。蒋介石把北伐各军编为四个集团军,自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全军总司令蒋介石,参谋总长何应钦。全军共40多个军,约70余万人。北伐部署是: 第一集团军沿津浦线北进; 第二集团军由津浦、京汉两线间的鲁西和直南向北推进;第三集团军由京绥、正太两线向东攻占石家庄,再转京汉线北进;第四集团军沿京汉线北上,然后四路会攻京津。当时张作霖的 “安国军”, 参战兵力约40万。
1928年4月7日, 蒋介石下总攻击令, 各路战事同时发动。第一集团军在鲁南和津浦线进展顺利。7日发起攻击,9日占郯城, 10日克台儿庄, 中旬占临城、滕县、兖州、曲阜,下旬占莱芜、泰安,5月1日克济南。第二集团军发起攻击后,在直南首克邯郸,后受安国军重兵相抗,苦战于大名、彰德一带;在鲁西,则连克郓城、巨野、济宁。第三集团军于4月20日冲出娘子关向石家庄进攻。
国民党军的北伐,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4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出兵山东。5月3日,公然武装进攻济南,对济南居民和进驻济南的北伐军进行大肆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面对日本的武装干涉,蒋介石妥协退让,命令部队撤离济南,绕道北进。
1928年5月上中旬,北伐军继续向奉军进攻,相继占领石家庄、临沂、德州等地。5月19日,蒋介石调整部署,以第一、二集团军担任津浦线,第三集团军担任京绥线、第四集团军担任京汉线,兵分三路,进逼京津。北伐军很快占领绥远和大同、张家口、保定、沧州等地。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于6月3日退出北京。6月4日,张作霖在退往沈阳途中,经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6月8日,阎锡山部进入北京,12日接收天津。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蒋、冯、阎、桂联合的“二次北伐”,也随之宣告完成。
蒋冯阎桂联合进行的“北伐”,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争夺北中国统治权的战争。这次北伐,尽管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除了新旧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旧的矛盾和斗争很快就为国民党新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取代。

☚ 李宗仁   济南惨案 ☛

二次北伐

1927年4月18日,武汉方面国共两党联席会议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北伐军19日誓师,21日向河南进军。同时,西北国民军将领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出兵潼关。不久,阎锡山也宣布服从三民主义,出兵娘子关,威胁奉军后路。至31日,张学良所率10余万奉军及吴佩孚残部向河北省退却,北伐军占领郑州、开封,二次北伐取得重大胜利。与此同时,南京方面也派兵北渡长江,攻打直鲁联军和孙传芳军,6月2日占领徐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