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妙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妙集

二妙集

唐诗总集。一卷。宋赵师秀编。此诗专选姚合、贾岛二人诗,姚一百二十一首、贾八十一首。《瀛奎律髓》卷二十四贾岛《送朱可久归越中》诗下方回评曰:“《二妙集》于浪仙取八十一首。”同卷姚合《送喻凫校书归毘陵》诗下方回评曰:“姚少监合诗,选入《二妙》者百二十一首。”宋“永嘉四灵”师法姚贾,赵师秀尤得力于姚合,故所选如此。宋椠袁本《郡斋读书志》卷五下赵希弁《附志》著录《二妙集》一卷。今有明景宋刻钞本,据《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载,此书与《众妙集》之明抄本,出于一人之手,原为朱竹垞旧物,后藏于毛斧季家,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 众妙集   唐人五言排律选 ☛

二妙集

金代诗合集。8卷。段克己、段成己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幼时有才名,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很赏识2人,称之为“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二妙”为名。卷1存五言古诗,计段克己12首,段成己18首;卷2存七言古诗,计段克己6首,段成己5首;卷3存五言律诗,计段克己19首,段成己8首;卷4存七言律诗,计段克己19首,段成己85首;卷5存绝句,计段克己50首,段成己74首;卷6存杂言,计段克己9首,段成己1首;卷7存段克己词19调67首;卷8存段成己词18调63首。《四库全书总目》评《二妙集》:“集凡诗六卷,乐府二卷,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吴澂在为《二妙集》所写的序中指出:二段有感于兴亡际会,“则陶之达、杜之忧盖兼有之”。《二妙集》编成后,稿本原藏于家,后由段克己之孙献出。

现存有《四库全书》本、《九金人集》本等版本。后一种版本尚附有《逸文》1卷。民国时孙德谦所辑《妙集补遗》1卷,编入《金源七家文集补遗》之中。


二妙集 - 可可诗词网

二妙集

此书亦赵师秀所编。二妙者,贾浪仙、姚武功诗也。(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四灵”诗格宗法姚、贾。紫芝《众妙集》录唐诗至备,而独无姚、贾。此集又专选姚、贾,而不及他作。盖《众妙集》所选诗,唯刘长卿多至二十三首,其余诸家皆不及十首。姚、贾二家所录最多,故别为卷帙,不与《众妙集》同编也。(《温州经籍志》)


二妙集 - 可可诗词网

二妙集

此书亦赵师秀所编。二妙者,贾浪仙、姚武功诗也。(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四灵”诗格宗法姚、贾。紫芝《众妙集》录唐诗至备,而独无姚、贾。此集又专选姚、贾,而不及他作。盖《众妙集》所选诗,唯刘长卿多至二十三首,其余诸家皆不及十首。姚、贾二家所录最多,故别为卷帙,不与《众妙集》同编也。(《温州经籍志》)

二妙集

❶诗集。金段克己(1196—1254)、段成己(1199—1279)合撰。八卷。克己字复之,号遯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二段系从兄弟,皆稷山(今属山西)人。克己金以进士贡,不仕;成己正大进士,官宜阳主簿。因礼部尚书曾誉幼年二段为“二妙”,故以名集。此集成于元。依次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杂言、乐府等四百首。二段虽不仕元朝,但父祖儿孙世代为官,故交谊甚广。且元初隐逸多文人学士,辽金以来中原志士又多行医、入道,避世文学与宗教文学兴盛一时。本集亦多写四时景物、奇花异草、山川名胜、医药、宗教、诗社,于战乱、灾情、民间疾苦涉及甚少。有关医药记述,可供研究医药史和古生物者参考。“岂期行乐地,回首总成悲”与“但使平生忠义在,乐天知命复奚疑”句,反映二段隐居志趣。《木兰花》词有“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脍炙人口。其诗兼具陶潜、杜甫忧国忧民和不苟同世俗等特点。骨力坚硕,意致苍凉,功底深厚。有《四库全书》本。清缪荃孙辑编《二妙集逸》可供参考。
❷词总集。元佚名编。二卷。此集收金代词人段克己《遁庵乐府》与段成己《菊轩乐府》。各一卷。段氏兄弟同为金末进士,皆工诗词且志行高洁。入元不仕,同避地龙门山中。时人以“二妙”誉之,故以名集。有双照楼《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

二妙集

八卷。本书为金段克己 (1196—1254)、段成己 (1199—1279) 兄弟诗集。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稷山 (今山西)人。生卒年不详。金末曾举进士,入元不仕。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元初起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兄弟皆以节终。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曾称之曰“二妙”,即本书题名之由来。泰定间,克己之孙辅,官吏部侍郎,以此合集示吴澄,始序而传之。朱彝尊《曝书序书目》在《二妙集》下题作段镛、段铎撰。据考,虞集所作《段氏世德碑》载,段镛、段铎是克己、成己的五世祖;段铎官至防御使,未曾有集行世。《曝书序书目》所注不成立。本书共诗六卷,乐府二卷。其诗骨力坚劲,意致苍凉。诗人正值故都倾覆之际,怅怀今昔,忧叹之情油然而生。吴澄在本书序中称:“其有感于兴亡之会,故陶之达、杜之忧,其诗兼而有之。”元人房祺所编《河汾诸老诗集》所收皆金之遗民而从元好问游者,克己、成己兄弟亦在其列。而元好问所编《中州集》(被后人视为研究金代诗歌的主要资料),几乎收尽了金一代作者,却独无克己、成己之诗。原因在于,元好问编 《中州集》 时,是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方遭离乱,好问留滞聊城,仅据商衡《百家诗略》及所记忆者录之,想必未得二人之作。好问在序中还称,嗣有所得,当以甲乙次第之,非削而不录。《河汾诸老诗集》所载还有克己《楸花诗》一首、成己《苏氏承颜堂》等诗七首;而本书皆未收进,疑为撰著者自行删削。此外,本书所收成己 《冬夜无寐》一首、《中秋》二首、《云中暮雨》一首,《河汾诸老诗集》均题作克己作。因本书出自段氏家藏,编次必无舛错,当属房祺误署。此书有四库本,《九金人集》等版本。后者尚附有 《逸文》一卷。


二妙集

十二卷。明万士和(生卒年不详)编。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今属江苏)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人陈献章论诗,曾有“法与理俱妙”之语。本书成帙前,唐顺之取其义而选汉、魏至明之诗为《二妙集》。万士和曾受业于唐顺之,因摘其中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二体,又增收唐顺之七言律诗一卷,而成本书十二卷。书中,唐取杜甫、王维、刘长卿、韦应物、王建、张籍、吕岩七人;宋取王安石、黄庭坚、邵伯温、朱熹四人;元取刘因一人;明取庄㫤、王守仁二人。唐顺之长于古文,至于诗道则全然不解,持论以谈理为宗,尤不可与口舌争。万士和序中亦称,集成而世无好者,则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矣。此书收入 《四库全书》存目。

二妙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段克己、段成己兄弟的诗文集,8卷(诗6卷、乐府2卷)。因二人早年以文章著名于时,被礼部尚书赵秉文举为“二妙”,故以是名集。克己字复之,人称遁庵先生,金末进士,金亡20余年后而卒,终身不仕。成己字诚之,人称菊轩先生,金正大(1224—1231)登进士第,任宜阳(今属河南省)主簿,入元不就仕,年过80,至元年间(1264—1294)卒。其诗文不惑于神怪,不落于浮近,有振俗立教之遗风。是研究金、元文学的重要资料。收入《九金人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