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遵义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遵义县

二、遵义县

地处黔中腹地的遵义县,地理位置优越,中间环抱历史名城遵义市,外围紧靠众家大中型国营企业,南北两端勾通着贵阳与重庆两大内陆开放城市。多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掘和运用自身的资源,不断发展、改革、完善、提高乡镇企业,努力开创乡镇企业的新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遵义县的乡镇企业,徘徊在曲折的道路上,经历了办办停停,起起落落,摇摆不定的颠簸。1978年,全县乡镇企业720个,从业人员7 898人,其中,农业企业245个,占总企业的34%,企业人员3 601人,占45.6%,总产值2 612. 55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本县工农业生产资源,扩大以建材为重点的各类企业,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全面发展。到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5 510个,从业人员49 938人,固定资产原值13 282万元,总产值25 733万元,实现利润2 907万元,创税金1 814万元。从业人员工资总额5 524万元,年人均工资1 106元。
在1989年以后的整顿治理期间,按照中央、省、地对乡镇企业要“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正确引导”的要求,县乡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立足于调整、完善、巩固、提高,使企业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与1988年比较,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0 668个,增长33.3%,其中,年产值在500万—2 000万元的有23个,产值在2 000万元以上的有3个。从业人员61 232人,增长22.6%,占全县劳动力的13.6%;年总产值45 015万元(1990年不变价),增长74.9%;实现利税6 079万元,增长29.4%;固定资产原值19 856万元,增长49.5%;从业人员工资总额6 803万元,增长23.2%,年人均工资1 112元,增长0.54%;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4 494元;完成化工、建材、煤炭、矿石等16种主要产品产量185.6万吨,发电量3 264万度,制砖12 117万块,畜禽用药77万支。出口国外的复合肥、硅锰合金等3 172吨。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给全县经济带来了生机。主要表现在:
❶乡镇企业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柱。1990年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0%,乡镇企业上缴的税金已占本县地方财政收入的29%;
❷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门路,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手段,1990年在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约有80%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南白区龙坑乡298个乡镇企业有1906个从业人员,已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32%,企业人均工资收入1 300多元,高出当地同等劳动力1倍多;
❸带动了小工业区和小集镇的发展,在全县孕育出140多个大小集镇,成为乡镇企业产品向外辐射的媒介。在有拳头产品的马家湾、板桥镇、虾子、新卜等地,正在成为棕、藤、竹制品及建材、辣椒、大蒜、矿石的专业市场,吸引着大批省内、外商人前来经商,把当地大量的企业产品、农产品变成了商品优势,推动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❹开始实现从以农养工到以工补农,为发展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每年从乡镇企业上交利润中提近300万元,重点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新技术的培训、良种引进推广、农田整治和农业生产、加工机械购置,从而增强了农业生产力。农业抗灾力的增强,农业产值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都是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分不开的。龙坑乡的农民得益于乡镇企业,1990年的人均收入高达800多元,比1980年增长3倍多,85%的农户新建改建了住房,70%的农户用上了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20%的农户用上了摩托车、电冰箱、照像机等高档用品,为缩小城乡差别起到了示范作用;
❺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改善了公共福利设施。龙坑乡共青村有4家村办企业,年产值在130万元,每年用企业积累解决20多名村组干部的报酬,先后投入9万元为本村修补公路、安装自来水、兴办敬老院、维修校舍、办文化站、补助民办教师和“五保四属”的生活困难,还用3万元设立奖学金,村里考入中专的子女,每人奖30元,考入大专奖50元。金塘乡在10年中用250万元乡镇企业利润搞农业基本建设和解决村组干部、民办教师和贫困户的生活补贴。
过去的农村企业是社办、社有、社管,队办、队有、队管,实行集中管理统收统支,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1985年县政府确定设立县乡镇企业局,企业开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进管理。在282个乡镇企业中推行租赁和承包责任制,并实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骨干乡镇企业,由承包租赁人在承包条款内自主管理;联办企业,推行董事长会和监事会统管下的厂长负责制,以厂长为中心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村办和乡办企业,由主要负责人实行目标管理;个体企业以业主为主,决定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由于乡镇企业点多面广,行业复杂,牵扯的部门多,其行政管理除主管部门外,还受各区、乡(镇)管理;在经营和技术业务上,因行业不同,又分别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协调监控;安全生产措施,受劳动、公安、司法等部门的监督,实际上成为多机构齐抓共管的体制。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加强领导是办好乡镇企业的关键。乡镇企业发展的快慢,经济效益的好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为了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各级都成立了以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县18个区(镇)和大部分乡镇,都建立起企业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300多名,负责经办管理业务。县委书记亲自到乡镇骨干企业考察论证,协调解决技改问题,县长亲自抓质量品种效益年的活动,及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分管乡镇企业的领导同志紧紧抓住企业不放,经常深入厂房工地,帮助企业排扰解难;县人大抽出专人,对冶炼行业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建议;县政协组建专门业务机构对乡镇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为了开阔各级干部的视野,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100多名干部,到县外、省外参观考察,解放思想,学习经验,增强干部的使命感、紧迫感。
(2) 实行优惠政策是搞好乡镇企业的主要措施。这个县除在计划、金融、土管、税务等方面给企业优惠外,对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主要有:
❶允许大专院校、国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受聘于乡镇企业,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有重大贡献的,可按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归个人;
❷支持和鼓励一部分干部从行政事业机关分离出来,领办承包租赁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亏损乡镇企业,可留职带作满1年者表现好的,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在企业连续工作3年并有贡献的,可长期享受一级浮动工资,然后再向上浮动一级。如企业倒闭,由县人事部门重新安排工作;
❹对县外来县投资兴办企业的牵线者,企业建成投产后,由主管部门在投资额的2%以内,给予一次性奖励;
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投产后满1年,有明显效益的,由企业按新增利润的3%以内给予引进者一次性奖励;
❻对外地自愿来县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管理人员,可从宽办理引进手续,其户口可落户在城镇;
❼对有突出贡献的乡镇企业厂长、经理、技术骨干和自费大、中专毕业生,按政策规定在录干、户口农转非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解决。这些优惠政策,开辟了资金、技术、人才注入乡镇企业的新渠道。南白区八里乡苏池村,为开发本村丰富的锰矿资源,从海南引资15万元办起了八里锰矿厂,年产量达1 500多吨。尚嵇区企管站从成都引进资金11万元,办起了清水烧结铝矿厂。三合区区长配合企管站站长从航天工业部龙泉建材厂引进1名工程师承包管理九坪水泥厂,使一度濒临倒闭的乡办企业起死回生。据统计,全县已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引进工程师8人,技术干部66人,引进各类投资340多万元。
这批外来科技人才上岗后,出于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内陆地区的同情,积极抓岗位培训,加上常规培训,共达上千次,先后为全县培育和造就出工程技术人员818人,其中有127人评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整个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素质都有新的提高。其中,具有大中专文化水平的78人,高中水平的2 348人,初中文化的10 958人。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科技财富,是未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3)不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用承包制代替了“大锅饭”,先后在大多数企业进行过二三轮承包管理。在承包期的衔接上实行先审计评估,兑现合同后再发布新的承包规定,普遍推行公开招标,实施不同形式的风险抵押承包,许多企业引包入厂后,产供销都出现新的起色。龙坑乡办的桂花水泥厂,投产后一直背着亏损大户的包袱,在第二轮承包中改个人承包为集团承包,启用能人,强化车间班组和个人承包责任,承包后第一年就扭亏增盈,节省支出20多万元,归还了12万元的到期贷款,还获利15万多元。1990年全县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10家亏损企业,在承包中有6家增盈210多万元。
(4)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以质量求生存,各企业注意强化干部工人的质量意识,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严把质量关,建立质量保障系统,评估产量保证能力,加强检测手段,收集运用质量反馈信息,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准进入市场,通过抓质量上等级,推动企业的发展。在严格的监控下,一批产品质量差、销路不好的企业增强了优势,尤其是几家化肥生产销售企业的产品身价倍增,成为国内外市场抢手货。县复合肥厂狠抓产品质量,生产的“遵畅”牌复合肥不仅誉满全省,还远销日本等国。目前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采矿、冶炼、酿造、建材、化工等7大主要行业,产品的品种日趋丰富,正向系列化和高精产品方向发展。遵义兽药厂的产品已增加到53个规格,居全省同类厂家之首,在全县的30多种产品中,先后有11种产品获国际奖、国家部优奖。其中尚嵇水泥厂生产的鹰峰牌水泥,龙坑水泥厂生产的“乘龙”牌水泥连续3年被评为标兵产品。乡镇企业生产的硅锰合金、焊料级矾土和五珍茶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进入创汇行列。
遵义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数量、产品、产值和效益虽是全区首户,全省有名,但前进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发展不平衡,尚有3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还是没有乡镇企业的空白点;领导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差,远不适应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如人意,市场竞争能力比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安全的隐患多。各级党政和企业领导,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决心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县级经济提前再翻番,立足富民、富县,早日进入小康水平。
1991年计划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1 400个,从业人员增加到6.5万人,完成总产值5亿元,力争“八五”期末达到6亿元以上,实现企业利润4 500万元,实交税额突破4 0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年均达7 000元以上,从业人均工资上升到1 300元左右。

☚ 一、乌当区   三、普定县 ☛
000133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