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村民委员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村民委员会

二、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群众自治组织,一般在原行政村(生产队)设立。京郊的村委会一般由3~7人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委员。村委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委员会。村委会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主要体现在:村委会干部依法由村民直接选举,实行直接民主;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村中重大事情由村民民主决策;制订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工作由村民民主管理;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村委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逐步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各项制度,走上了依法治村的轨道。村委会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稳定基层,支持发展教育,兴办公益事业、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京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 (三) 新时期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一) 村民委员会建设 ☛

二、村民委员会

二、村民委员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村一级有一个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来实现对本村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包括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环境保护和公共福利事业等。1983年四川省农村结合县、乡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全面开展了将原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到1984年底结束,全省共建村民委员会76 329个,建村民小组61.54万个。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政权组织维护社会治安,搞好村政和生产建设等工作。1990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创建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提出了村民自治示范的条件,把创建示范村活动引向制度化、规范化。村民委员会一般由正、副主任各1人和委员3—5人组成;下设治保、调解、卫生和福利等组织。村民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办法,大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少数地方由1户或几户村民推出代表选举产生,近几年来也有的是试行通过招标竞选产生。村民委员的报酬,基本上都实行补贴制,包括定额固定补贴和不固定的误工补贴。其经费来源渠道有:
❶少数地方由村办企业利润开支;
❷一些地方由乡镇政府规定额度,从乡镇办的企业利润开支;
❸大部分地方向村民摊派,按户提取;
❹地方财政补贴一点、从村民中提取一点。
村民委员会在以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兴办公益事业。在生产方面,组织领导农民兴修水利、机耕机防,提供经济信息,解决卖难买难等;在社会生活方面,组织群众修桥补路,解决饮水、用电问题,搞好公共卫生,维修校舍,拥军优属,照顾孤寡老人,兴办幼儿教育、文化夜校,以及订立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
(2)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村治安保卫组织扎根于群众,分布面广,耳目灵通,对预防、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抑制治安案件的发生,起了很大作用。还普遍在农村开展了“治安联户联防”和评选“遵纪守法光荣户”的活动。仅万县地区就有90多万农户评上了“遵纪守法光荣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
(3)调解民事纠纷。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之间常常发生争水、争地界的矛盾,甚至为此酿成严重事件,加以对家庭纠纷、邻里不睦这类问题,一般要到乡里才能解决,疏导不及时,因此一段时间各种民事纠纷增多,有的转化为刑事案件,造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村民委员会成立后,通过调解组织及时把这些纠纷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地防止了事态扩大。全省农村共有74 347个村民调解委员会(小组),在受理各类民事纠纷中,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从而增进了家庭、邻里的友好和睦,推动了生产发展。
(4)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示范村建设和评选“文明村”活动,有利于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各项活动的开展,使正气得到发扬,新风尚得以树立。近年来,全省共建立“红白事理事会”4万多个,实行婚事新办数万对,丧事简办日益增多;建立妇女禁赌协会3万多个。这些自治组织虽然目前为数还不多,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正在全省农村逐步发展开来。

☚ (三)农村党支部的工作   第三节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 ☛

二、村民委员会

二、村民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农村只有近郊67个自然村合并成的36个行政村,人口143 200人,其中纯农业人口49 005人。天津郊区与一般农村不同,尤其是近郊地区已逐渐向城市转化,农田逐渐成为新工业区或新的市区。从所从事产业看,当时出卖劳动力及小贩、手工业者占大多数,纯农业人口只占1/3。1949—1950年,每个行政村建一个村公所。1950年7月,天津市政府颁布《关于市郊村公所组织任务的决定》,决定规定村公所受区公所领导。按村的人口划分甲、乙、丙三等,千人以上为甲等村,500~1 000人为乙等村,250~500人为丙等村。村公所设正、副村长各1人,生产委员3人,优抚委员1人,卫生委员3人。村公所主管本村生产、卫生、文教、公产管理、民政等工作;帮助政府办理拥军优属、社会抚恤、兵员支前;发展合作事业、征收农业税、处理土地、社会卫生和反映人民意见等。1951年开始在各村先后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共选出人民代表1 326名、村委员358名,组织农民协会46个。1955年10月,“农业合作化”时期,各乡、镇、村均成立农业合作社,共建立1 549个生产合作社,304个高级社。1958年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原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村公所均被撤销,各村普遍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天津农村全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1983年9月,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在各村建立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委员会,解散生产队。天津市政府制订《天津市村民委员会简则》。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自然村或原生产队规模过大的,可分设若干个村民委员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单独设立,明确村民委员会是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和委员3~5人,规模较大村设5~7人。主任、副主任由村民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按照村民居住片每20~40户左右建立村民小组,设村民小组长、副组长各1人。规模大的村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民政、计划生育等委员。村民委员会的任务: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制定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创建社会主义文明村。至1984年天津农村3 864个村全部建立起村民委员会。1986年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天津市召开“农村基层政权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村民委员会要完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建设“文明村”、“五好家庭活动。198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天津农村的村民委员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村民福利事业。全市农村还普遍实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农村党风、政风的好转,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1992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和民政部的部署,在天津农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以探索实现村民自治的经验和办法,进一步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截止1995年底,全市农村3 864个村,共建立3 841个村民委员会,并相继实现每个区县都有一个以上村民自治示范乡镇; 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村民自治示范村。

☚ (二) 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建设   第三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000112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