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工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工会

二、工会

民国时期的工人组织。清末民初,川沙、松江等县,就有锯木、石匠、雕花、铅皮、水作、桶作、邮电、银行、碾米、织布等工业企业,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
民国9~13年(1920—1924年)间,吴淞、松江等地的工厂工人因米价上涨,要求增加工资等,开展工人运动。此后,他们开始筹建工会、工友俱乐部和工人联合会。
民国14~16年(1925—1927年),嘉定、宝山、川沙、南汇、松江、青浦等县建有职业工会、工会整理委员会、总工会联合会、浦东总工会等工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以后,这些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抗日战争爆发后,工会被迫停止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县党部为控制工人,分别在嘉定、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青浦等县,先后建立纺织业、营造业、成衣业、地货业、印刷业、竹器业、理发业、屠宰业等行业性工会,有会员13 894名。工人为摆脱工会控制,先后开展了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停止内战、保障和平的绝食斗争和罢工斗争。这些组织在上海解放时自行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会组织。市郊于1949年9月成立浦东、洋泾、江湾等3个区工会办事处。1951年6月,建立吴淞区办事处;1952年,又陆续建立了高桥、杨思、新泾、龙华、真如、大场、东昌7个区办事处和1个江湾和新市联合区办事处(后改称江湾区办);同年11月,为加强郊区工会工作,上海市总工会建立了郊区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市郊各区工会办事处工作。1955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上海总工会郊区工作委员会改称为上海市工联会郊区工作委员会。同年底,郊区行政区划调整,东昌区划入市区,其他9个区合并为东郊、西郊、北郊3个区,直属市工联领导,市工会联合会郊区工作委员会撤销。
1957年12月,郊区工厂的党组织关系分别划归邻近市区领导,市工联决定将这些工厂的工会组织关系相应划归邻近市区的区办事处领导,同时决定于1958年1月15日起撤销东郊、西郊、北郊3个区办。1958年8月,随着东郊和东昌合并建立浦东县,市工联东昌区办并入浦东县工会。
1958年初,原属江苏省的上海、嘉定、宝山3个县划归上海市管辖,3个县的工会相应划归市工联领导。同年底,原属江苏省的川沙、南汇、松江、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7个县划归上海市管辖,7个县工会也相应划归市工联领导。1960年底, 随着浦东县建制的撤销, 浦东县总工会并入了川沙县总工会。到1965年5月, 上海郊区有10个县总工会。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上海郊区各级工会组织停止活动。
1973年以后, 上海郊区各级工会组织陆续建立工会工作小组, 配置工作人员, 着手恢复各基层工会。1978年以后各县召开工人代表大会, 建立县工会组织。
1988年6月, 吴淞区与宝山县合并建立宝山区,12月, 成立区总工会。1992年11月, 闵行区与上海县合并为闵行区, 1993年4月成立区总工会。1993年1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 成立浦东新区, 1993年7月成立浦东新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撤销川沙县总工会的建制。1993年3月, 嘉定县撤县建区, 县总工会改为区总工会。到1996年底, 上海郊区有4个区、6个县总工会。
上海郊区的工会组织机构, 是由各区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区县总工会委员会, 再由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委和主席、副主席。各区县工会组织管辖本地区所属各乡镇、各系统的工会组织, 配合、协调本地区市属大厂有关地区性工作。区县总工会的工作机构一般设组织、民管、宣教、生产保护、女工生活、财务及办公室等7个科室。随着新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 各个区县工会组织分别成立了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形式的工会工作委员会或联合会。
上海郊区的职工队伍。乡 (镇) 村企业是1956年农村合作化以后出现的, 开始主要是农机修理和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业。1958年, 农村人民公社化后, 公社和生产大队办起工厂, 社员亦工亦农, 人数不固定, 农忙时务农, 农闲时一部分社员务工, 为生产队加工农副产品。60年代末起, 郊区社队工业接受大工业的扩散或零配件加工等, 有所发展。到1976年,上海郊区乡办、村办企业比较固定的务工人员约有40多万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的乡 (镇) 村企业逐年增加。1985年, 全市郊县共有乡 (镇) 村企业16 123个, 从业人数141.08万人。1996年, 乡镇企业总数31 495个, 从业人员1 611 600人, 其中已建立工会的2 396个, 参加工会的职工323 463人。
1989年以来, 上海郊区的各级工会组织, 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 推动郊区经济的发展。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各县工会组织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制订工作条例, 培训干部, 推进乡镇工会和乡镇企业工会的组建。上海县于1989年底, 首先完成了全县乡镇工会和乡镇企业工会的组建。到1991年初, 上海郊区共建立乡镇工会203个,乡镇企业工会1 800个, 会员人数达30万人。上海郊区工会组织在新时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参加企业民主管理, 推动工厂企业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协同政府有关部门, 帮助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推动乡镇企业改善职工生活设施, 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保护女工特殊利益, 关心退休职工生活。近年来, 各郊区工会大力开展送温暖、再就业工作, 帮助下岗待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郊区各县工会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兴办职工业余教育, 扫除文盲, 组织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补课, 技术补课, 大力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上海郊区各级工会组织, 重视抓好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积极开展创建 “职工之家” 等活动, 各县区都涌现了一批先进的 “职工之家”和优秀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

☚ (二)上海市贫农下中农协会   三、青年团 ☛
000102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