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南四湖、东平湖湖区开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南四湖、东平湖湖区开发 二、南四湖、东平湖湖区开发南四湖(包括微山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南北长126公里, 东西宽5—25公里, 湖岸线316. 2公里, 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东平湖湖岸线115公里, 总面积627平方公里, 其中一线湖209平方公里。两湖正常水位水面为200万亩。其中, 南四湖180万亩, 东平湖20万亩。两湖湖底平缓, 水质肥沃, 动植物资源丰富, 渔湖业开发潜力很大。1949年建国时, 南四湖淡水捕捞产量1万多吨, 50年代初期曾达2万吨;1949年东平湖淡水捕捞量也达2500多吨。1957年以前, 渔湖民以采捕天然动植物资源为主, 1958年后, 开始进行人工增养殖试验。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 省水产主管部门、省淡水水产研究部门与沿湖水产科技部门组织人员先后完成了东平湖和南四湖的资源调查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所有这些, 都为合理开发南四湖、东平湖和制定长期规划提供了依据, 创造了条件。为动员和部署两湖的综合开发工作, 中共山东省委和省政府于1985年10月先后召开了开发建设南四湖、东平湖现场办公会议,确定了南四湖、东平湖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南四湖的开发方针是“渔农兼顾, 以渔为主”, 微山县要以湖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湖区则以渔为主, 捕养并重, 并逐步做到以养为主, 走养殖、捕捞、加工、储藏、运销相结合的路子, 把南四湖建成渔湖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东平湖开发建设的方针是:在搞好黄河调洪防洪的前提下, 走以渔为主, 渔、牧、农、工、商结合, 多种经营, 综合开发,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 逐步把东平湖建设成为渔湖产品、农牧林产品、建材产品等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胜地。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方针, 省计委组织省直有关单位编制了《南四湖综合开发规划》和《东平湖综合开发规划》。明确规定:湖区开发范围包括南四湖全部水面, 东平湖 一级湖(老湖)水面和两湖滨湖部分陆地;以行政区划来说, 包括微山县全县的18个乡镇, 东平县的老湖镇、州城镇、银山镇、斑鸠店镇、水河乡、顺城乡、大安山乡、戴庙乡、商老庄乡、新湖乡等10个乡镇。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荒水、荒滩、荒地发展水产业、畜牧业, 实行以渔为主, 渔、牧、农、林、工、商、旅游综合发展。水产业以养为主, 养殖、增殖、捕捞、加工相结合。目标是把两湖开发建设成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1986年和1987年, 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先后在微山县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湖区开发现场办公会议, 总结交流经验, 检查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而使开发工作一年一大步。微山县第一次湖区开发建设现场会前的1984年, 人工养鱼面积只有0. 5万亩, 养殖鱼产仅209吨。1987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已达4. 4万亩, 比1984年增加3. 9万亩,增长近8倍, 养殖鱼产量达4219吨, 比1984年增加4010吨, 增长19倍。1988、1989两年, 山东经历了几十年罕见的连续干旱, 两湖水位急剧下降, 东平湖全湖干涸, 南四湖也仅剩下微山湖约2公顷水面。两湖渔业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90年, 山东降雨量增加, 加之采取了引黄济湖的措施, 湖区水位上升, 两湖水面又达到12.7万公顷。为恢复两湖渔业资源, 两湖都采取了恢复及保护资源的一系列措施。1990年两湖水产品年产量恢复到2.32万吨, 其中养殖鱼产量1.22万吨, 捕捞产量1. 1万吨。 ☚ 一、沿黄荒碱洼地渔业综合开发 第五节 浅海滩涂和海岛开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