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二、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当时广西建起的人民公社的特点是政社合一,“一大二公”。所谓政社合一,就是把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同经济组织融为一体,乡党委就是社党委,乡人民委员会就是社务委员会。所谓“大”和“公”,就是公社规模要大,经营范围要广,公有化的程度要高。广西1957年底共有农业生产合作社13 961个(其中高级社13 940个,初级社21个),平均每社为319户。1958年9月合并建成918个人民公社,其中2 000个以下的215个,2 000—6 000户的466个,6 000—10 000户的184个,1万户以上的52个。全自治区平均每个公社5 413户,比农业社大16倍;每个公社平均23 387人,10 606个劳动力。从经营范围看,原来的农业社一般只经营农业(种植业),而人民公社则实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工商综合经营。这样大规模的社会经济组织,远远超出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干部的管理能力。它把原来经济水平不同,贫富差别很大的社队合并在一起,实行统一核算,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是穷队共了富队的产,损害了富队群众的利益。同时,因为规模过大,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很难把生产经营搞好。另外,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比高级农业社高。在人民公社建立之后,把社员的自留地、家畜、家庭副业收归人民公社所有。当时,为了提高人民公社的公有化程度,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于1958年9月27日发出《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主要内容是:
❶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全部财产一律移交给人民公社,由人民公社支配;
❷社员的自留地、房基地、林木以及私养的牛马猪一律收归公社;
❸社员多余的房屋公社可以借用;
❹人民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劳动报酬采取等级工资与奖励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这些政策对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在原农业社的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劳动力归人民公社支配的条件下,人民公社普遍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在各种“大办”中,把劳动力组成班排连营团,实行大兵团作战,并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甚至无偿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把“大跃进”中已盛行的瞎指挥和“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社员的自留地、零星林木和牛马猪等收归公社的政策,彻底否定了合作社时期实行的允许社员经营一定的家庭副业的政策,使社员在集体分配之外再无其它补充收入。实行工资制和粮食供给制相结合的办法,扩大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全自治区还掀起大办公共食堂,搞吃饭不要钱之风,进而发展到对社员包穿、包住、包上学、包治病、包婚丧、包看戏看电影等所谓“七包”、“八包”,把社员从生到死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并关闭所有农村集镇的集市贸易。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了农民的极大恐慌。总之,人民公社初期推行的政策,是“左”倾思想急剧膨胀的产物,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当时这种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是:
(1)过早地消灭个体所有制和取消自留地及家庭副业,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实际上是刮“共产风”。随着家庭副业被取消,集贸市场也相继关闭,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日益萎缩,严重影响到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少了社员的家庭收入,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 为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混淆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和区别。在公社范围内大搞“一平二调”,大刮“共产风”,以行政手段强行把贫富队拉平;无偿地调拨物资、劳力,无偿地把社员的财产收归公社所有;实行供给制,“吃饭不要钱”,搞平均主义,严重地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农业生产遭到重大损失。
(3)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乡人民政权与人民公社结合在一起,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基层政权组织。这种结构把各种权力过份地集中在县、社两级,基层单位没有自主权,更谈不上个人责任制。这种政社不分、权力高度集中的公社体制,助长了各级党政领导靠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办事的作风,形成了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生产上的“瞎指挥”、“一刀切”。当时在生产上普遍提倡“播种时间越早越好”、“深耕改土越深越好”、“扦秧规格越密越好”。在一个公社内甚至要求在同一时间播种和扦秧,完全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这种体制还为各级领导干部利用行政权力大搞“一平二调”,大刮“共产风”,侵犯农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提供了方便。
(4) 人民公社是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军事组织和生产组织,实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人民公社超出了经济组织的范围,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混合体,把只适合于部队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硬搬到人民公社中来,把只适应极少数农活需要的大协作,普遍推广于田间所有农活,在没有雄厚经济力量的条件下盲目大办公共食堂,实行供给制、工资制。这些“左”的做法,造成了“生产大呼隆,吃饭一窝蜂,干活磨洋工”的混乱局面,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使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广西各地无偿抽调人民公社500万的强壮劳动力,支援大办钢铁(占人民公社总劳动力897万的55%,有的地方占到70%左右),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几乎被抽空,造成农业生产无人管,粮食大量地烂在田里。农业合作社和社员私人饲养的生猪、耕牛,被牵到公社的猪牛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大批生猪和耕牛瘦弱病亡。公社化仅半年时间,生猪即由800万多头降至400万头。在大办钢铁中,不少地方无偿地砍伐农民的林木做燃料,有的整个山头被砍光,强迫农民砸锅头,拆门窗、献“废铁”,甚至要农民拆房子,挖老墙泥来献肥料,对农民实行无情的剥夺。全自治区估算,公社化的头3年,共无偿调用农民财产总数约5.5亿元。“共产风”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极大地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

☚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与发展   三、人民公社的整顿 ☛
000151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