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乳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乳痈mastitis

热毒流注乳房,气血郁滞,乳络受阻,致使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的病证。又称奶肿、奶黄、乳房炎。乳用家畜、猪常见。分热毒壅盛型、气血瘀滞型和气血两虚型。
热毒壅盛型 多因邪毒内侵,蕴结化热,乳络不畅;或因久卧湿地,产后外感风寒热邪;或因乳头、乳房损伤,邪毒乘虚而入所致。证见乳房红、肿、热、痛,拒绝幼畜吮乳,不愿卧地、走动,两后肢张开站立。严重者食欲减少,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口干舌燥,尿短赤,脉象洪大。乳量减少变性,呈淡棕色或黄褐色,有凝乳块或血丝。如肿胀继续增大,疼痛加剧。如化脓,触之有波动感。日久破溃出脓,症状逐渐消失而痊愈。长期不愈者多转为慢性。初期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选用公英散。或用栝萎牛蒡汤加减(《新编中兽医学》:栝萎、牛蒡子、花粉、连翘、金银花、黄芩、陈皮、生栀子、蒲公英、柴胡、生甘草、青皮)灌服。发热恶寒加荆芥、防风;乳汁壅滞加漏芦、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不哺乳或断乳后,乳房胀满,加麦芽;新产母畜恶露未尽,加当归、川芎、益母草;有肿块硬结,加桃仁、当归、赤芍药或三棱、莪术。同时轻柔乳房,慢慢挤尽乳汁,外敷金黄散。针阳明穴或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成脓期:若肿胀未消,肿而不溃,宜穿刺排脓。选用透脓散(《中兽医学》:当归、川芎、黄芪、炒川山甲、皂角刺)灌服。溃破期:痈肿已破,脓汁清稀,但排出不畅,不能收口,日久不愈而伤正气,宜补养气血,扶正排脓。选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新编中兽医学》: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甘草、金银花)灌服。
气血瘀滞型 多因劳役过重,饲养管理失宜,食精料过多,外感热邪,致胃热壅盛,乳房是胃经所在,湿热浊气蕴结,气滞血瘀;或肝气郁结,乳头乃肝经所过,气机不舒,乳房经络阻塞:或乳孔闭塞,乳汁凝滞,引起乳房胀满,阻碍血行,积乳部结,致成其患。证见乳房内有大小不等的硬块,皮色不变,触之不热或微热,乳汁排出不畅。若延误不治,肿块往往溃烂,病畜躁动不安。口色黄,舌苔黄,脉弦数。治宜舒肝解郁,清热散结。选用逍遥散加枳壳、香附、陈皮。外敷冲和膏(《外科正宗》:炒紫荆皮、独活、炒赤芍药、白芷、菖蒲共研末),同葱汤或酒调敷患处。
气血两虚型 多因患畜体弱,热毒瘀滞,久治不愈,气血亏损,病程转为慢性所致。证见乳房局部肿硬经久不消,乳汁变性长期不得改善。身体虚弱,倦怠无力,舌淡苔薄,脉沉细缓。治宜补益气血,选用八珍汤加减。

乳痈

病名。 出 《肘后备急方》卷五。 又名𤴱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多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乳汁瘀积而成。初起乳房出现硬结、胀痛、乳汁流出不畅,全身可有恶寒发热,继则肿块增大,焮红剧痛,寒热不退而内蕴成脓。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清胃热、通乳散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或橘叶散和乳汤内服; 如意金黄散或蒲公英捣烂外敷;或隔蒜灸之; 或葱一握洗净,连须捣烂作饼,置患处,以茶杯盛热灰,覆葱上热熨之; 或南星末调敷; 或玉簪花根加盐少许,共捣如泥外敷; 鹿角尖磨汁敷之; 若脓成宜服托里透脓汤,并于脓肿处切开排脓,余按一般溃疡处理。

乳痈

乳痈

指乳房患痈肿脓疡的病证。由于乳痈发病时间和病因的不同,中医把乳痈分为三类:一是外吹乳痈,即在哺乳期因乳汁蓄积而发病;二是内吹乳痈,因胎气旺而上冲所致;三是非哺乳期乳痈,肝经郁滞与阳明之热互结,使乳络阻塞壅积而成。辨证论治:
❶肝胃郁热者,产后哺乳妇女、排乳不畅或乳头破损,艰于受乳,或乳汁旺盛,小儿吸乳不尽,或突然断奶,乳汁蓄积乳房胀大,硬结疼痛拒按,皮色不变或微红稍热,身有寒热,口渴烦燥,溺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以栝蒌牛蒡子汤(栝蒌根、牛蒡子、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刺、金银花、甘草、陈皮、青皮、柴胡)加味疏肝清胃,通乳散结。
❷热毒内盛者,郁乳不散,乳房肿块逐渐增大,硬结明显,继而皮肤焮红。高热,疼痛持续十余天不减,有持续性搏动性疼痛,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时,已经成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以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加蒲公英托里透脓。
❸胎气过旺者,妊娠6—7个月或8—9个月时的孕妇,孕房结块肿痛,皮色不变,日后患部皮肤逐渐转红,形寒发热,头痛,如未消散,约一月左右化脓,发热更甚。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以逍遥散加苏梗、蒲公英、全瓜蒌疏肝清胃,佐以安胎。针灸治疗:以膻中、乳根、足三里为主穴。肝胃郁热加少泽、太冲、合谷等穴,热毒内盛加曲池、内关、行间。针刺泻法。调护:
❶孕6月后孕妇应经常用温水肥皂擦洗乳头。
❷产后注意乳头清洁,定时哺乳,避免风寒。
❸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注意休息和睡眠。
❹每次哺乳后应将乳汁吸空,如有宿乳瘀积,切忌压挤,应用热毛巾热敷后再用手挤出积乳。
❺断乳前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不宜突然断乳。
❻已患乳痈者,可配合外治法。芒硝适量打碎,外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如泥,外敷肿处。脓已成者,应切开引流。

☚ 乳衄   乳癖 ☛

乳痈mastitis

又称奶肿、奶黄、乳黄炎。中兽医学病名。家畜乳房呈现热痛肿胀、破溃化脓的病症。多见于产后哺乳母畜。分为热毒壅盛型和气血瘀滞型。前者症见乳房肿胀,热痛,拒绝哺乳,不愿卧地,两后肢开张站立,乳质变性,有白色絮状物,甚至带有血丝。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服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牛蒡子、花粉、连翘、金银花、黄芩、陈皮、栀子、皂角刺、柴胡、甘草、青皮),外敷金黄散(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黄柏、姜黄、白芷、大黄、花粉)。后者症见乳房内有大小不等的硬块,触之不热,乳汁不畅。治宜清热散结,舒肝解郁,内服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乳痈

是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 或由于肝气郁结,气血凝滞,乳汁郁积,排泄不畅; 或乳头破损感染毒邪; 或产后血虚,正不胜邪等原因造成。表现为初期皮肤潮红,灼热,内有硬结疼痛,伴有恶寒发热,渐渐成脓,切开或自溃排脓,脓尽口收。因乳腺小叶较多,不能将脓液全部排出者,日久可形成瘘管,称“乳瘘” 。

乳痈rǔ yōng

《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 乳痈(84)。病证名。又名吹乳,妒乳、吹奶,多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初起乳房出现硬结,胀痛,乳汁不畅,全身可有恶寒发热;继则肿块增大,焮红剧痛,寒热不退,酝酿成脓。出《肘后方》,即急性乳腺炎。早期治宜疏肝清胃,通乳散结。常用栝蒌牛蒡汤;外用金黄膏或蒲公英捣烂外敷。脓成宜呈放射状切开排脓。

乳痈rǔyōng

病名。出《肘后方》卷五。又名吹乳、妒乳、吹奶。多由肝气郁结, 胃热壅滞而成。初起乳房出现硬结、胀痛, 乳汁不畅, 全身可有恶寒发热; 继则肿块增大,焮红剧痛, 寒热不退, 蕴酿成脓。即急性乳腺炎。早期治宜疏肝清胃, 通乳散结。常用栝楼牛蒡汤, 外用金黄膏或蒲公英捣烂外敷。脓成宜呈放射状切开排脓。参见外痈条。

乳痈

乳痈

发生于乳房部的痈,称为乳痈。见于葛洪《肘后备急方》。又称吹乳、妬乳、乳毒。发于哺乳期的名外吹,发于妊娠期的名内吹,以初产妇为多见。
本病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膏粱厚味致胃中湿热浊气壅滞,或因乳头凹陷,乳儿吮乳困难,或乳头破损染毒,或乳房积乳而受压碰伤等,致乳汁失于疏泄,气滞血瘀,并与阳明之热相互郁结,致使乳络闭阻,乳汁排泄不畅,蕴结化热,发为痈肿。
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分以下三期: (1)瘀乳期: 乳房肿胀触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排乳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胸闷恶心,舌苔薄白,脉弦或浮数等症。治宜通乳散结、疏肝清胃为主,选用瓜蒌牛蒡汤、和乳汤、涌泉散;产后恶露未净者,选加当归、川芎、益母草;断乳后,乳汁壅胀甚者,加山楂、炒麦芽;红肿痛甚者,加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高热加生石膏、知母、黄芩;硬结不消者,宜行气活血,用复元通气散,或四逆散加鹿角霜。亦可选用露蜂房(焙黄研细末)、鹿角霜,每服3克,每日三次。
(2)酿脓期: 肿块逐渐增大,红肿坚硬,疼痛剧烈,呈搏动性跳痛,伴高热不退,口渴便秘,舌苔黄白腻,脉弦数或洪数等症。治宜清热解毒、通乳透脓,选用透脓散合五味消毒饮、瓜蒌牛蒡汤加减。
(3)溃脓期: 一般脓液排出后,肿消痛减,宜调理气血、兼清余毒,用四妙汤加减;若脓液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多为发生传囊之变,治同酿脓阶段;若脓水清稀,疮口久不敛者,治宜调理脾胃、益气养荣,选用香贝养荣汤、人参养荣汤。
外治: 临床上按三期进行不同治疗。(1)瘀乳期: 有时单用外治收功。
❶将患乳抬高固定,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减轻瘀乳,以保持乳管通畅。
❷木梳按摩疗法: 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作单方向按摩,用力应均匀地压于肿块部位,促使瘀乳排出,有利于炎症消散,每日1~3次,若炎症较剧或已成脓者,不宜使用。
❸热熨: 用仙人掌去刺,切片煨热,或捣烂如泥,贴敷于肿痛处,每日2~3次。
❹热敷: 用芒硝20克,溶于100毫升开水中,以纱布或药棉蘸药液热敷患处,每日二次,每次20~30分钟。或用双层纱布摺叠成块,将芒硝结晶均匀撒于纱布上,再盖上一层纱布,将其四边缝合,复盖肿块处,再以热水毛巾湿敷,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❺箍围药: 金黄散或双柏散水蜜调制外敷。
❻鲜中草药捣烂敷贴: 如鲜蒲公英或鲜野菊花,全草洗净,捣烂外敷患处。
(2)酿脓期: 脓肿一旦形成,应切开排脓,防止脓毒扩散。脓肿小而浅者可穿刺抽脓;脓肿较大而深者,则应切开引流。在波动最明显的部位,顺乳络方向呈放射状切开,切勿伤及乳晕及乳络,以凡士林纱条蘸适量二宝丹引流,脓腔缩小后,用九一丹药捻引流。
(3)溃脓期: 以凡士林纱条蘸适量二宝丹或九一丹引流,或用九一丹、九黄丹药捻引流,创口周围外敷金黄膏,脓腐尽后,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若乳汁从引流口流出,用垫棉法压紧乳漏口,促进愈合。若疮口久不敛而成瘘者,参见“乳漏”条。

☚ 乳房病   乳发 ☛

乳痈

乳痈

乳痈是指乳房肿痛、化脓的一种疾患。哺乳期妇女由于外感风热,邪毒壅盛;或情志郁结,肝胃不和,气血凝滞,致使乳络不通,乳汁积滞在内而成痈。临床症状为,乳房肿胀,触之疼痛,皮色红赤,乳汁排出不畅,伴有形寒发热,周身骨节痠痛等。未成脓前又称妬乳,成脓后称乳痈。
推拿治疗乳痈,在尚未成脓之时,效果较好。治宜疏通乳络,消肿止痛。第一种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势,暴露患侧乳房,扑以滑石粉,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缠法在乳房肿块周围沿乳络向乳头方向推动,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到乳汁和脓汁自乳头部排出。每日治疗一次。并嘱患者在家用盐水热敷后自行揉挤,每日2~3次。第二种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施揉摩法于肿块部及周围,再按拿少泽、合谷穴,然后医者转到患者背后按揉肝俞、胃俞。
乳痈自我推拿法: 患者取坐位。
❶顺抹法 一手托乳房,另一手以四指掌面先后从腋下、锁骨下、胸骨旁和胁缘上紧按乳房皮肤顺抹到乳晕部。顺抹法先轻后稍重,每一方向重复5~6次。顺抹时可见乳汁流溢。
❷推拿法 一手托乳房,另一手以五指罗纹面松松地抓住乳晕部,反复推进、提拿8~10次。逐渐推深、拉长,此时随乳汁可排出凝结的小米粒样的堵塞物,继而乳汁喷射出。
❸弹筋法 弹两侧胸大肌腱和患侧乳房3~5次,每日一次。施术前患部及施术的双手要清洗消毒,手法宜轻快柔和,防止损伤皮肤。不宜在乳房硬结部位揉捏搓挤,以防炎症扩散。乳房胀痛严重时,可先在肿块部外缘向离乳头方向按抹数次后再顺抹,以利乳汁排出。炎症重时,需配合使用清热解毒药物。

☚ 痛经   癃闭 ☛

乳痈rǔ yōng

breast abscess; acutemast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