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mastitis乳腺组织或间质组织的炎性疾病。舍饲乳牛及高产乳牛多发。常为多因子致病,包括: ❶感染。病原微生物通过泌乳途径或血液及淋巴途径进入乳腺。 ❷中毒。各种来源(微生物和非微生物)的毒素随血液、淋巴液进入乳腺。 ❸乳房损伤。各种机械性损伤,包括挤乳与乳导管插入技术不良。 ❹遗传因素。 ❺饲养管理不善。按病原可分为细菌性或链球菌性乳房炎;按病理变化可分为卡他性、脓性、纤维素性乳房炎;按临床症状可分为隐性型及临床型乳房炎。约92%~98%的乳房炎呈隐性型,虽不见红、肿、热、痛以及肉眼可见的乳汁明显变化,但乳质、乳量均已发生变化。故通常侧重于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可通过对乳中微生物;细胞数;pH值及乳中氯化物的测定进行综合判断。细胞学检查的代表性方法是CMT法(加利福尼亚州法)以及由此引申的中国的LMT法(兰州法)和BMT(北京法)等。测pH的方法是溴麝香草酚蓝法(即BTB法),乳中氯化物测定法有AHT仪法及中国的RRSZ-1型数字诊断法。对乳房炎的综合判断标准世界上不尽一致,较为相近的看法是:单一细菌数每毫升250个以上,pH6.6以上,乳汁细胞数在50万以上者判为阳性。宜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科学挤乳、注意干奶期处理;进行乳头浴及乳头保护;对病畜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以用抗生素注入乳池为主要治疗措施。 乳房炎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初产及产褥期妇女,由于乳汁淤积,乳头破损及细菌入侵而致。表现有畏寒、高热、脉速、乳房红肿热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增高。治疗早期以热敷、中药和抗炎为主,有脓肿形成即应切开引流。 乳房炎mastit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