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书湖阴先生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宋诗篇名。七绝。王安石作。见《王文公文集》卷六八。作于元丰六年(1083)退居金陵时。湖阴,即诗人邻里杨德逢隐士。诗云:“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写了山村人家的初夏景色。首二句写湖阴院内,以表友人的淡泊胸怀与高雅情致。后二句写湖阴院外,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此富有情意,似乎它们颇为赞赏主人寄情山水之意趣与躬耕垅亩之懿行。造语雅丽清新,精严工妥,用寻常景物创出秀美意境,表现出诗人卓越的文学才能。相传作者很得意此二句,曾书之于壁(《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三引)。旧说此联用《汉书》“护田”、“排闼”二典(《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三)。宋人吴开则云:此联“盖本五代沈彬诗:‘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优古堂诗话》)其实,这可能是作者随手摭拾与景相合的《汉书》现成词语,当然用得极巧妙自然,故金人王若虚云:“虽用‘排闼’字,读之不觉其诡异。”(《滹南诗话》卷三)

☚ 明妃曲   北陂杏花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亦退居金陵时题在友人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壁上的一首诗。
 前二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值得注意的是“长扫”、“自栽”等字,暗示出主人亲近劳动、洁身自好、与自甘淡泊的生活情趣。为下二句赞美湖阴的环境预为地步。
 后二句是王安石诗中名句。这里写景首先运用了拟人描写的手法,“一水护田”而“两山送青”,“护”、“送”二字之妙,在于写出大自然对于田园情有独钟!“绿”、“青”两个颜色字用如名词亦妙,“绿”、竟可以带其绕行,“青”、竟然可以送其入户,颇具形象效果和艺术魅力。其次在造语上,“护田”、“排闼”(破门而入)这两个词儿俱出《汉书》,前者出《西域传》、后者出《樊哙传》,都很生动很有新意。后世诗家多赏其以“汉人语”对“汉人语”、不夹异代语,尚属细枝末节。
 诗由户内写到户外,由近及远——三句绕向户外田园,四句则揽入更远处的青山,却说两山送青、破门而入,备极回环往复之妙。

书湖阴先生壁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书湖阴先生壁

【题 解】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可见本诗是即兴挥毫的题壁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来往的朋友。这首诗描绘了院内美景和院外的水光山色,赞美了庭院的主人,抒发了作者的高雅情趣。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诗从院内的杨家庭院的清幽,写到院外的“一水”、“两山”,并赋予其生命、感情,展示了杨德逢先生的清净脱俗、朴实勤劳、人品高洁和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也反映了诗人与他早已缔结下了深厚情谊。

绝句的后两句已成为千古传诵佳句,其原因在于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青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而且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两句里,我们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由此也可见诗人思致的绵密。

在修辞技巧上,第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是读来却自然天成,清新脱俗。


诗词《书湖阴先生壁》全文、翻译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原诗今译】


 草屋的檐下常常打扫,净得未长苍苔,
 我亲手栽植的花木在田埂上成行成排。
 一条护田的溪流环绕着绿油油的稻田,
 两座大山如推开的大门送来青翠山色。


 【鉴赏提示】
 虚处藏神,主要是指作者“顾此而言彼”,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含蓄地表达与之有关的另一种思想感情。这种手法运用得好,不仅可以使诗的形象显得更为鲜明饱满,而且也更容易做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在这方面,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小诗是颇值得我们玩味的。
 诗题中的湖阴先生即杨德逢,是作者晚年退隐金陵紫金山下时的一位邻居。按理说,诗题既为“书湖阴先生壁”,那诗中也就难免要对“湖阴先生”称颂一番,以表达作者对他的一片情谊。然而,作者的前两句却是这样写的:“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表面上看来,这似乎与“湖阴先生”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尽管只是“茅檐”,其主人却是那么喜欢它,把它扫得没有一丝灰尘;尽管只是寻常的“花木”,他的主人却亲手栽了一畦又一畦,而且栽得是那么整齐。这样,作者虽然在诗中并没有提“湖阴先生”一个字,却通过对他环境的 “虚写” 十分简练地勾画出了这个人的“神”——他喜欢的不是高楼广厦、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而对自己的茅屋、花木倾注了那么深沉的爱,他厌弃那种尔虞我诈的污浊人生,而对恬静淡泊的生活表现出了那么强烈的向往与追求! 与此同时,由于作者着意描写的是“湖阴先生”的“茅檐长扫”和“花木成畦”,所以他的爱憎之情也就自在其中了。
 诗的后两句仍然是虚处藏神,以景写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乍一读来,似乎只是在写“湖阴先生”居所的周围环境,其实,无论山光水色有多么迷人,都是“湖阴先生”善择居处的结果,而他的这种选择不仅和他的“茅檐”“花木”那么和谐地统一起来了,同时这种选择本身也说明了“湖阴先生”意趣不俗。另外,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一水护田”,隐用了《汉书·西域传序》中“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的文意;而“两山排闼”,则隐用了《汉书·樊哙传》中“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的典故。作者巧妙地把它们用在这里,不仅使两句的对仗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而且使“山”和“水”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它们主动地把 “湖阴先生” 所喜爱的绿油油的禾苗“护”了起来,主动地把“湖阴先生”所喜爱的青山送进了门,使他随时可见,随处可见,甚至不见也不行。这样,人有情,物有意;人和物融为一体,情和景融为一体,从而更为充分地表达了“湖阴先生”情之所往,意之所归,而“景”中藏着的“神”也就不言自明了。当然,无论这位“湖阴先生”的生活情趣有多么高雅,无论他多么善择居处,作者既然与之为邻,而且又从他的生活中体会出了那么多的雅趣,那 “湖阴先生”背后“藏”着的作者无疑也向读者表白了心迹:他也是山林中的一位隐者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