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九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賜賦部 > 税賦 > 九賦 九賦 jiǔfù 周代九種賦税之總稱。即邦中之賦、四郊之賦、邦甸之賦、家削之賦、邦縣之賦、邦都之賦、關市之賦、山澤之賦、弊餘之賦。前六種爲以國都爲中心方圓五百里内平民所交納之賦税,後三種爲附加之商旅税,礦產、林業、漁業税及變賣國家暫時不用財物之賦税。後泛指各類賦税。《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三曰邦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之賦,六曰邦都之賦,七曰關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曰弊餘之賦。”南朝宋·鮑照《喜雨奉勅作》詩:“關市欣九賦,倉廪開萬箱。”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狀》:“示優裕之德以周惠,利緩九賦。” 九赋nine taxes中国古籍记载的赋税种类。《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计有邦中、四郊、邦甸、家削、邦县、邦都、关市、山泽、币余九种赋税。其中前六项都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取土地出产物。同书《秋官·掌交》有“九税之利”(注:“九税,所税民九职也”)九职之说。《尚书·禹贡》还载有古代赋分九等的说法:即按土地的广狭、肥瘠,人口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 九赋 九赋九种赋税。西周时期国家制定的9种赋税制度。《周礼·天官冢宰》: “以9赋敛财贿: 一曰邦之赋 (京畿内地税); 二曰四郊之赋 (距京城百里内的四郊六乡的地税); 三曰邦甸之赋 (距京城100至200里之间的六遂公邑的地税); 四曰家削之赋 (距京城200至300里之间的公邑及采邑的地税); 五曰邦县之赋 (距京城300至400里之间的地税); 六曰邦都之赋 (距京城400至500里之间的地税); 七曰关市之赋 (工商贸易税); 八曰山泽之赋 (山泽特产税,即珍珠、宝贝等物); 九曰币余之赋 (公用之余计征税)。” ☚ 井田制 九式 ☛ 九赋 九赋根据《周礼》的记载,由太宰规定九式,以均节财用;又规定九赋,以抵充九式之需。九赋就是国家经常收入。分为以下九项:一、邦中之赋。二、四郊之赋。三、邦甸之赋。四、家削之赋。五、邦县之赋。六、邦都之赋。七、关市之赋。八、山泽之赋。九、币余之赋。周代执行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即以 一定的岁入,抵补一定的岁出,如以邦中之赋作宾客之用,四郊之赋作刍秣之用,邦甸之赋作工事之用,家削之赋作匪颁之用,邦县之赋作币帛之用,邦都之赋作祭祀之用,关市之赋作羞服之用,山泽之赋作丧荒之用,币余之赋作燕好之用。其中前六项都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收土地产物。邦中在城郭,四郊、邦甸、家削、邦县、邦都离王畿一百里至五百里不等。因此税率的高低依地区远近而有所不同,如邦中之赋(其中国宅无税、园地有税)征收二十分之一;四郊之赋,近郊税率是十分之一,远郊税率是二十分之三;邦甸之赋、家削之赋、邦县之赋、邦都之赋税率是最高为十分之二。关市之赋征收商旅税,山泽之赋征收矿业、渔业、林业等税;币余之赋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赋税。以上系根据史书的记载,实际情况并不一定都是如此。 ☚ 九式 九贡 ☛ 九赋 九赋《周礼》 中记载的国家9项经常收入:(1) 邦中之赋。(2) 四郊之赋。(3) 邦甸之赋。(4) 家削之赋。(5) 邦县之赋。(6) 邦都之赋。(7) 关市之赋。(8) 山泽之赋。(9) 币余之赋。周代执行量人为出的财政原则,即以一定的岁入,抵补一定的岁出,如以邦中之赋作宾客之用,四郊之赋作刍秣之用,邦甸之赋作工事之用,家削之赋作匪颁之用,邦县之赋作币帛之用,邦都之赋作祭祀之用,关市之赋作羞服之用,山泽之赋作丧荒之用,币余之赋作燕好之用。其中前6项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收土地产物。邦中在城郭,四郊、邦甸、家削、邦县、邦都离王畿100里至500里不等。因此,税率的高低依地区远近而有所不同,如邦中之赋 (其中国宅无税、园地有税) 征收1 /20; 四郊之赋,近郊税率为1/10,远郊税率是3/20; 邦甸之赋、邦县之赋、邦都之赋税率最高为2/10。关市之赋征收商旅税,山泽之赋征收矿业、渔业、林业等税; 币余之赋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赋税。以上系根据史书的记载,实际情况并不一定都是如此。 ☚ 九式 九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