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科書。作者不詳。共九章,二百四十六例題。始於先秦,遞經修補,至東漢完備。隋朝之後定爲官學,至兩宋其術已罕傳,明代僅入《永樂大典》,清乾隆時輯出,爲教學輔助書。後漸爲西學取代。内容包括:一、方田(三十八題),分數四則與田畝面積計算;二粟米(四十六題),糧食交易比例計算;三、衰分(二十题),依等級分配物資與攤派税收的比例計算;四、少廣(二十四题),已知面積體積,求一邊之長,釋開平方、開立方;五、商功(二十八题),城、渠、倉等工程體積計算;六、均輸(二十八题),按人口、物價、路途諸條件平均攤派税收與徭役的計算;七、盈不足(二十题),盈虧類問題解法;八、方程(十八题),一次方程组解法與正負數加减運算法則;九、勾股(二十四题),勾股定理應用與一般測量問题解法。其中負數、分數計算、聯立一次方程解法等,早于印度八百餘年,早于歐洲千餘載。隋唐時朝鮮、日本、阿拉伯國家等皆派員入華學習。其書代有研究者,以魏晉間劉徽及唐人李淳風注爲最佳。參閱《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九章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