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大禅
大乘佛教的九种禅定方法。出自《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为羼提波罗蜜中的分类,名为 “自性忍”及至“清净忍”。天台于《法华玄义》第四上、《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等,称之为“九种大禅”,为出世间上上禅中的种别。
❶自性禅:观心的实性,观一切诸法皆摄于心。或惟住于止而摄心不散,或惟住于观而分别照了,或止观双修而定慧均等。
❷一切禅:能得自度、度他一切功德的禅。有世间、出世间两种,每种又各含三禅:“现法乐住禅”: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出生三昧功德禅”:出生种种三昧,能得一切智慧;“利益众生禅”:能利乐众生,度化众生。
❸难禅:义为难修之禅。
❹一切门禅: 谓一切禅定皆从此门中出,包括欲界定、色界四禅等。
❺善人禅: “大善根人”(指菩萨) 所修的禅,分为不味著、与慈心俱、与悲心俱、与喜心俱、与舍心俱五种。
❻一切行禅:意为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之禅。分为十三种:善禅:能摄一切善法;无记化化禅:能于定中变化无穷;止分禅:摄心入定得止;观分禅:以智慧观察,与真实相应; 自他利禅:能于定中自利利他;正念禅:定中无诸杂念,唯一正念;出生神通力禅:定中能出生一切神通;名缘禅: 定中通达一切概念;义缘禅:定中通达一切义理;止相缘禅:定中永离一切散乱;举相缘禅:定中能明察诸法起灭的因缘;舍相缘禅:定中舍离一切善恶,一无染着;现法乐住第一义禅:定中得法喜之乐,安住于心实性而不动。
❼除烦恼禅: 能除众生种种苦患疾病的禅。
❽此世他世乐禅:能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二世幸福的禅。
❾清净净禅: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得大菩提清净果之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