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乔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乔叟约1340—1400Geoffrey Chaucer英国诗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生于伦敦酒商家庭。当过关税监督、法官和议员。1377年以后多次出使欧洲大陆各国,两次游历意大利,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根据薄伽丘的长诗《菲洛斯拉托》改写的叙事诗《特罗勒斯和克丽西德》 (1372—1384年写成),通过对古代特洛伊王子的爱情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当时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写于1386—1400年),写一群从伦敦到坎特伯雷去朝圣的香客在旅途中所讲的故事,内容大多关于爱情与婚姻。作者以幽默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刻画各阶层人物形象,体现了反封建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以伦敦方言代替贵族上层社会通用的法语进行写作,为英国民族文学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首创的“双韵体”,成为后来英国诗歌中最通用的一种体裁,因而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乔叟 乔叟约1343—1400Qiaosou诗人,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最早代表。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357年进入宫廷,任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侍从骑士,1370—1378年之间,经常出使欧洲大陆,执行外交谈判任务。他先后被任命为伦敦港口羊毛、皮革关税总管、皇室修建大臣,肯特郡的治安官,并当选为代表肯特郡的国会议员。这一切对他的文学创作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逝世后,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角”。乔叟的代表作是用十音节双韵诗体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他利用一群从伦敦去坎特伯雷城朝拜殉教圣人的香客,在路上为解闷而轮流讲故事的方式,写了24个短篇故事。全诗前有总序,有声有色地介绍了众香客的音容、举止和个性。他笔下的骑士、侍从、地主、农夫、僧侣、尼姑、市民、商人、海员、大学生、手工业者等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代表构成了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大画卷,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英国的现实生活。乔叟虽是个宫廷诗人,但由于他生活经验丰富,熟悉14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人物,对不同阶层人物语言运用自如。他以“真诚是人所能够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为道德和艺术标准,不直接对读者进行说教,而是寓教导于娱乐中。他把属于中古英语的东中部方言一伦敦方言,提高成为英国的文学语言;善于继承、吸收法国与意大利诗人的写作技巧,并用此来提高英国诗歌的表达能力。他是第一个使用十音节双韵诗体的人,这个诗体后演化成“英雄双韵体”,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曾垄断了英国诗坛。他开创了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先河,莎士比亚、狄更斯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他的继承人和弟子。在中国,《坎特伯雷故事集》有方重的散文译本。 ☚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莎士比亚 ☛ 乔叟约1340—1400Geoffrey Chaucer英国诗人。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写了24个短篇故事。绝大部分用诗体写成,描绘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还有长诗《特罗勒斯和克丽西德》、《声誉之堂》、《善良女子的故事》等。是英国人文主义作家的最早代表。 乔叟 乔叟乔叟 (约1340—1400),英国著名诗人,被称为 “英国诗歌之父”。作品有《悼念公爵夫人》、《声誉的殿堂》、《好女人的故事》 等。代表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被看作是英国现实主义典范作品,写了24个短篇故事。绝大部分用诗体写成,描绘了14世纪英国的生活,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作品采用框架式结构,多用幽默、讽刺,格调明快活泼。创造了每行十个音节、抑扬格、两行一韵的 “双韵体”,在以后英国诗歌中最为流行。他是第一个用伦敦方言进行创作的英国作家,也是第一个死后葬于威斯敏斯特 “诗人角” 的作家。 ☚ 薄伽丘 塞万提斯 ☛ 乔叟 乔叟约1343~1400英国诗人。生于伦敦一富商家庭。曾随英军远征法国,后又以外交使节身份两次出访意大利,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早期诗作《悼公爵夫人》以梦幻形式悼念其护主龚特之妻。中期创作有寓言叙事诗《众鸟之会》、爱情故事长诗《特罗伊勒斯与克丽西德》等,表现出明显的人文主义思想。后者取材于特洛亚王子特罗伊勒斯和祭司女儿克丽西德的恋爱故事,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后期所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为其代表作,叙述一群香客去坎特伯雷朝圣及一路上所讲的许多故事,如《巴斯妇人的故事》、《骑士的故事》等。全书由总引和24个故事组成,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教会禁欲主义的罪恶,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但有些故事含有宗教劝善惩恶和资产阶级纵欲思想成分。艺术上幽默与讽刺相结合,富于喜剧色彩。人物性格生动逼真。所创“双韵体”为后来英国通用诗体之一。有“英国诗歌之父”之称。 ☚ 英国·爱尔兰文学 斯宾塞 ☛ 乔叟 乔叟约1343—1400Geoffrey chauc eer英国诗人,生于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入宫廷,任英国爱德华三世儿媳的身边侍从,英法战争时被法国人俘虏,爱德华三世出巨款把他赎回。多次出使法国和意大利,使他有机会接触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运动。脱离宫廷后,他担任伦敦海关总管和外省的一些官职。去世后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乔叟最早的作品之一是他翻译的法文诗《玫瑰传奇》,后来的作品有《声誉之宫》、《百鸟会议》、《贞节妇女的传说》,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故事是以一批香客的旅行为题材写成的23个故事,绝大部分用诗体写成。它是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集中的优秀作品之一。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有的取材于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但反映的则是14世纪英国的现实社会。他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乔叟熟悉法国和意大利语,但他坚持用伦敦方言创作。随着他的作品的流行,伦敦方言成了英国的国语,所以他是统一英语的第一人。他在许多故事中创用的“双韵诗体”(每行10个音节,两行一押韵),以后成为英国诗歌中最流行的一种。因此,乔叟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 ☚ 流浪汉小说 马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