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游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游原 乐游原唐诗篇名。五绝。李商隐作。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六。乐游原为长安东南登临观览之胜地,商隐集中有以乐游原为题的诗三首,此篇最为著名,然作年不详。诗云:“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是李商隐某次登临后有感而作。其所写虽为眼前景,然三四两句于壮丽宏阔之中深含好景易逝之感慨,使人联想到作者身世的时代气氛,故历来论者多以为其有“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或“忧唐之衰”的象征意义(见冯浩《玉谿生诗集详注》),而纪昀之论则较为通达:“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玉谿生诗说》)此诗形象鲜明,涵意丰富而格调凝重深沉,为李商隐诗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 ☚ 锦瑟 夜雨寄北 ☛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乐游原,本为一处庙苑,创建于汉宣帝时。后因其地轩敞,登上此原,四望无余,遂为长安胜地之一。古之骚人墨客,向来多愁善感。尤其是登高眺览,临风送目,家国之悲,身世之慨,古今之情,天人之思,无不毕见于前。登高之举,改变了人和自然的相对关系,所以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这首诗也是如此。作者驱车登原,原本是为了驱散向晚之际内心的不适情怀,可是,登临送目,夕阳如画,临近黄昏,好景也难于久长了。全诗就在这淡淡的哀愁之中戛然收结。这首诗原本表达作者对好景难再、朱颜不永的轻喟浅叹;但是,由于在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之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今人往往给予其不同的解释:或认为末二句启示人们不要为某些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一些看来似乎是繁盛一时的东西,其实已经是末日临近,不堪一击。或认为末二句启示人们, “黄昏”之际——老年——尽管非常美好,但是,由于来日无多,人们更应当珍视这段时期,千万莫辜负了这最后的年华。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东南,为唐时登览胜地。诗写意不适时登古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警策在后两句其所包蕴的深广意境,“夕阳无限好”是一方面,形容美丽的夕阳佳处无限,引人留恋,亦即“人间重晚晴”的意思;另一方面,形容时已黄昏,夕阳转瞬即逝,令人流连怅惘,徒唤奈何! 这就给读者同时提供了乐与悲、存在与消逝、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审美对象,任其测之无端,玩之无极。纪昀谓“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同时包含赞美生命、眷念人生和哀挽迟暮的正常老年心态,管世铭谓“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①,驱车登古原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乐游原:在今陕西西安城南、大雁塔东北。本秦宜春苑,西汉宣帝建乐游苑于此,故名。唐时为长安最高点,登原上望长安城尽收眼底。诗中写心情不适时登古原,遥望夕阳而生感慨。后二句既叹赏晚景美好,但因近黄昏而怅惘。纪昀《玉谿生诗说》上:“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可见包含意义深广,更有深层哲理,即对衰暮之美的哀挽。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凡例》称此诗“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 【注释】 ①向晚:接近晚上。意不适:心情不愉快。②古原:指乐游原。 《乐游原》《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大意】 傍晚感到不舒适,驱车登上乐游原。夕阳余辉无限好,可惜只是近黄昏。 【赏析】 李商隐共写三首《乐游原》诗,一首五言律诗,一首七言绝句,一首五言绝句。这三首诗,在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详注》里都是属于写作年代不详的不编年诗。在这三首诗中,这首五言绝句写得最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但是,对于它的主旨所在,历来众说纷纭。冯浩认为,《乐游原》七绝“与五绝同慨”。即是说李商隐这两首诗的主旨是相同的。李商隐 《乐游原》 七绝诗是: “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可以清晰地看到,此诗是写秋天的景色。据《长安志》 记载,乐游原居于京城最高处,四望宽敞,京城之内,可以俯视指掌。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长安士女都登临乐游原玩赏。李商隐这首七绝写他登临乐游原,举目所见,原上树木丛生,远处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又被高大的树木隔断,只能看见一半。鸣蝉四起,西风阵阵,颇有一些凉意。一轮红日,滚滚西沉,快要落山了。羲和,是神话中为太阳赶车的神。虞泉,指黄昏。此诗最后两句是说,羲和驾驭着太阳奔跑,一直到黄昏才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调转头向东方升起。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余辉的留恋之意,写得颇有情趣,想象力也很丰富。显然,对夕阳余辉的留恋,正是这首七绝诗的主旨所在。 李商隐这首五言绝句的主旨究竟怎样呢? 此诗写诗人在傍晚感到精神有些不快,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其目的显然是在散闷解忧。诗人身临古原,举目观望天色,火红的太阳正在西沉,然而它还是光芒四射,霞光万道,把祖国山河装扮得分外妖娆。诗人唯独感到不足的是,这样美好的时刻,可惜已经接近黄昏了。作者对夕阳也给予热情的赞扬,充满着眷恋的深情,主旨十分鲜明。冯浩认为此诗与那首七绝 “同慨”是有道理的。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赞美夕阳残照的作品并不多见。相反,对于夕阳余辉,不少作品往往流露出迷茫、惆怅的感伤情绪。如李白的《忆秦娥》写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描绘的是一种萧瑟悲凉的迷茫景象。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道:“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表现主人公面对残照余辉、柳烟迷蒙的景象,产生一种悲凉的断肠之感。这些与李商隐歌颂“夕阳无限好”的审美趣味不同。尽管诗人在这首诗开头一句写他精神颇不舒适,但是当他看到金色的夕阳却引亢高歌,赞美它的绚丽景色,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广为传诵,其强大的艺术魅力也正在于此。它与写夕阳有寓意的诗,如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也不同,本诗就是写景抒情,没有别的什么寄托。认为此诗“忧唐之衰”或抒“迟暮之感”,虽都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和诗本身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这首《乐游原》五绝虽然也表现了诗人对残照匆匆逝去的惋惜之情,但它主要表现的还是诗人对夕阳美景的赞赏之情。它虽写得没有另一首七绝那样含蓄,而其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却更胜一筹。 乐游原[1]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是唐代的游览胜地。汉宣帝时在此建有乐游庙,距李商隐时代已九百年,所以诗中称为古原。诗约作于会昌四年至五年。当时唐王朝国运衰微,作者个人也沉沦失意。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进士。少孤贫,受知于令狐楚,后来又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令狐与王分属于政治上对立的两党,他无端地被卷进两党斗争旋涡,一生困顿下僚,不受信用。他怀有济世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才干,四十五岁郁郁而终。他是晚唐杰出诗人,作品深沉含蓄,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词藻华赡,善于用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七律的艺术成就最高,世称“七律圣手”,与杜牧并称“小李小杜”。他的一部分作品表现出朦胧美,其中也有流于晦涩难解。有《玉谿生诗集》、《樊南文集》及补编。 [2]向晚:傍晚。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诗人观赏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好景不常的感慨与惆怅。《诗境浅说续编》说:“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图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谿生若有深感者。”明何焯又说:“迟暮之感,沉沦之感,触绪纷来,悲凉无限。”(《唐宋诗举要》)宋杨万里说:“此诗忧唐祚将衰也。”(《唐诗品汇》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寥寥十字所构成的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表现的是时光消逝、美景无常、江河滚滚永不再来的没落感,所以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李义山诗集汇评》)总之,它表现的是一种时代的悲凉之音。 乐游原李商隐 位于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唐代盛时原是繁华热闹的登览胜地。但随着唐王朝的衰颓没落,登临古原的诗人们却失掉了往日的淋漓兴会,而每兴西风残照的衰暮之感。李商隐这首“消息甚大”的小诗,不仅表现出他的独特审美感受,而且透露了那一时代带有普遍性的审美心态。首句写登原之由,只用“意不适”三字虚点,而一种向晚时分特有的触绪无端的愁怅自蕴其中。正如纪昀所说:“末二句向来所赏,妙在第一句倒装而入,末二句乃字字有根。”三四句写登临所见所感。诗人生当衰世,身世沉沦,岁月蹉跎,登古原骋望,见夕阳沉西之景象,不免触发郁积于胸的种种“不适”之意,情与境偕,遂浑沦书感,而家国之忧、身世之慨、时光流逝之恨遂一齐包括。诗人既发现并激赏夕阳之无限好,又因其近黄昏而低回流连,惋惜怅惘。三句之极赞反跌末句之浩叹,而末句之浩叹又正透出对夕阳的无限留连。人生的美好和值得留恋,有时往往在晚景时才真正发现和强烈感受到,而当发现这一点时却意识到了它的行将消逝,在浓重的怅惘与哀挽中所透露的便不单是对衰暮之美的欣赏流连,而且有对人生的深沉挚爱。人生哲理的感悟即寓于俯仰抑扬的抒情中,有神无迹,最为深妙。 乐游原古地名。在今西安市城南大雁塔东北。又名乐游苑、乐游园。因西汉宣帝建乐游苑于此而得名。唐时在长安城外郭城东南的升平、新昌诸坊。这里地势高敞,景色秀丽,每到正月初一、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等游览季节,长安城内的达官贵人和市民百姓联翩结队,登原观赏。唐著名诗人张九龄、杜甫、韦应物、杜牧等都曾来游览,留下许多吟咏。李商隐有《乐游原》诗:“万树鸣蝉隔岸红,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日更向东。”武则天在位晚期,太平公主曾在此修筑园林,园中建有亭台楼阁。公主因罪被杀后,唐玄宗把这一园林赐给了宁、申、岐、薛四王。 乐游原 乐游原唐李商隐的五言绝句。乐游原,即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唐两京城坊考》: “朱雀街第四街次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高原上,余址尚存……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按义山《乐游原》诗同题共三首: 五律、七绝、五绝各一。这里介绍的是五绝。诗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诗抒写诗人登临古原遥望夕阳时触发的好景不长的感慨。诗人既为夕阳之美好而低徊流连,又因其“近黄昏”而惋惜浩叹。纪昀说: “百感苍茫,一时交集,谓之怨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 曲江 咸阳 ☛ 乐游原 乐游原唐李商隐的五言绝句。乐游原,即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唐两京城坊考》: “朱雀街第四街次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高原上,余址尚存……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按义山《乐游原》诗同题共三首: 五律、七绝、五绝各一。这里介绍的是五绝。诗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诗抒写诗人登临古原遥望夕阳时触发的好景不长的感慨。诗人既为夕阳之美好而低徊流连,又因其“近黄昏”而惋惜浩叹。纪昀说: “百感苍茫,一时交集,谓之怨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 曲江 咸阳 ☛ 乐游原 乐游原位于西安市大雁塔东北,曲江池北面。呈长梁状,西南~东北走向。长约3500米,宽200~300米,中部高出两侧10~20米,最高处在铁炉庙北侧,海拔467米。南有平行的地裂隙。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这一带就是宜春苑游览胜地。汉宣帝至此,“乐不思归”,后在此处置乐游庙以祀,原以庙得名。隋唐时,西段大部分划入郭城内,在原上建造了著名的青龙寺。这里地势高兀,四望宽敞,京域之内,俯视无余。许多诗人在此留下瑰丽的诗篇。杜甫《乐游原歌》中就有“乐游古园芜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的诗句。日本桓武朝留学僧空海,曾在唐贞元三年(公元805年)于青龙寺学佛。1984年在原上青龙寺遗址建造空海纪念碑和青龙寺正殿。 ☚ 关中平原 龙首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