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乐府诗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诗歌总集。宋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至唐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分十二类:一、郊庙歌辞;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四、横吹曲辞;五、相和歌辞;六、清商曲辞;七、舞曲歌辞;八、琴曲歌辞;九、杂曲歌辞;十、近代曲辞;十一、杂歌谣辞;十二、新乐府辞。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尤多优秀作品。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起源与发展,俱有考订。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世仿作列后,源流分明,资料丰富。今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宋本、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后附作家、篇目索引。

☚ 玉台新咏   古乐府 ☛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诗总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编纂。茂倩(生卒年不详),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通音律,善篆隶,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任河南府法曹参军。其他事迹不详。此书所收篇章,上起上古,下迄五代,网罗宏富,搜集乐府诗最称完备。凡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共分十二大类。其中自郊庙至杂曲九类,大致为源出汉魏六朝之古乐府。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分古乐府为八类,此书中前九类古乐府,多数与吴书相同,略有增损改易。近代曲为隋唐时代配合燕乐的新乐曲,新乐府为唐人因事立题、不配音乐的案头之作,与源出汉魏六朝的古乐府有区别。杂歌谣一类虽不属乐府,但乐府诗本多源出歌谣,往往有足资印证处,增入一类,亦便于参考。此书分类堪称全面精当,后世不少乐府总集之分类,大抵以此书为圭臬。此书编排亦颇得当。每题以古辞居前,后来拟作按时代顺序居后,可以考见各题乐府歌辞的原始与流变。在著录歌辞时,编者注意保存古籍中有价值的资料。如相和歌辞中的一部分汉魏篇章,《宋书·乐志》对“解”(乐府诗中的分章)详加注明,此书悉予保存,有利于读者对相和歌辞体制的理解。此书十二大类各有叙说。某些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各小类亦自有叙说。各曲题有解题。它们对各类别、各曲题歌辞之源流、内容、特色等均有详细精当之论述,引用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信非过誉。编者于乐府体制有深入了解,凡所论述,大抵翔实可信,不似明清人乐府选本、注本,多以意妄测,流于穿凿附会。叙说、解题中征引之古籍,有些后代已失传(如南朝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赖此书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弥足珍视。总的说来,此书搜罗宏富,分类编排合理,论述考核精审,堪称研究汉魏迄唐五代乐府诗最重要的总集。此书间也有疏漏处。明梅鼎祚《古乐苑》凡例曾摘其以古诗混入乐府等谬误若干条,说颇中理,但毕竟是小疵病。此书通行者原有汲古阁刻本、局刻本,《四部丛刊》本均据汲古阁本重印。建国以后,又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本和中华书局标校本。又据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郭茂倩尚编有《杂体诗》一书,惜今已亡佚。杂体诗为文人游戏之作,体例与乐府中的少数俳谐作品相近,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于书末曾予论述,郭茂倩则别编一书,与《乐府诗集》相辅而行。

☚ 乐府古题要解   古乐府 ☛

乐府诗集

 古代诗歌总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编。成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
 郭茂倩,北宋人,神宗、哲宗时在世。《四库全书总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本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县)人。此本题曰太原,盖署郡望也。”清人陆心源《仪顾堂题跋》考证,茂倩字德粲,元丰七年时曾作过河南府法曹参军。既擅长篆录,又精通音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
 本集为广义上的乐府诗总集,总括了历代乐府诗,上起陶唐,下迄五代,收诗五千一百八十首,分十二大类。在各大类之下,又按乐曲曲调分若干小类。
 一、郊庙歌辞十二卷。用于祭祀天地神祗、太庙明堂、藉田社稷。始于汉高祖唐山夫人所制《安世房中乐》又称《安世歌》。汉以后历代皆有郊祀歌,其规模大致与汉相仿佛,历代“正史”皆有记载,本集全部收入。在文学史上,郊祀歌思想性和艺术性不高。但有些诗如《天地》,对于研究乐府诗及诗、乐、舞的发展,具有史料价值。
 二、燕射歌辞三卷。为宴会所奏的乐曲歌辞。周代至汉代,宫廷皆以《诗经·小雅·鹿鸣》用于饮食、宾射、餐宴之礼。至晋代,始有荀勗制新辞。
 三、鼓吹曲辞五卷。从恺乐而来,是用短箫铙鼓所奏的军乐,用于朝会、道路、给赐。汉称《铙歌十八曲》。这一部分有很多名篇,古辞如《上邪》、《有所思》等,拟作如李白《战城南》、《将进酒》等。但有些诗如《上邪》、《有所思》等,就其内容而言,不该属于此类,疑有错简。
 四、横吹曲辞五卷。来自北狄乐,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原来也归并到《鼓吹曲辞》里。本集所载晋以后《横吹曲辞》,题“古辞”者只有《出塞》一首,时代、作者皆不详。这一部分里,特别是《梁鼓角横吹曲》中颇多名篇佳作,为后人传诵的《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其中描写黄河流域鲜卑、匈奴、羯、羝、羌等少数民族及汉族生活之作,风格与宋、齐、梁、陈等南方诗歌迥异,有助于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五、相和歌辞十八卷。收诗八百零二首,是十二大类中收诗最多的一类。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大曲》等九小类。其中《瑟调曲》有一百五十四首,所占比重最大。《相和歌辞》中,名篇相当多。古辞有《江南曲》、《陌上桑》、《东门行》、《病妇行》、《怨歌行》、《孤儿行》、《白头吟》等;拟作有曹操《薤露》、《蒿里》、《短歌行》,曹丕《燕歌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昌龄《长信怨》、《从军行》,李白《蜀道难》,杜甫《前出塞》、《后出塞》,李贺《雁门太守行》,等等。
 六、清商曲辞八卷。本集《清商曲辞解题》谓:“清商乐,一日清乐。清乐者,九代之遗声,其始即相和三调是也。并汉魏以来旧曲,其辞皆古辞及魏三祖所作。”相和三调即相和歌辞中之《清调曲》、《平调曲》、《瑟调曲》;魏三祖指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多为情歌,或写相思欢会,或写别绪离愁。其中《江南吴歌》又称《吴声歌曲》占其大半,几乎全是男女恋歌,以《子夜歌》最为著名。另有一些诗带有起源性质。张若虚名篇《春江花月夜》收于此。除《吴声歌曲》外,这一部分还有《西曲》又称《荆楚西声》和《江南弄》两小类。
 七、舞曲歌辞五卷。分杂舞和雅舞两类。雅舞用于郊庙祭祀,朝会饗宴;杂舞用于一般宴会。皆为官乐。
 八、琴曲歌辞四卷。以琴伴奏。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一般题为畅、操、引、弄。《琴曲歌辞解题》引《琴论》云:“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名篇有汉代女诗人蔡琰《胡笳十八拍》等。
 九、杂曲歌辞十八卷。本集解题称:“汉魏之世,歌咏杂言,而诗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谣、曰吟、曰咏、曰怨、曰叹,皆诗人六义之余也。至其协声律,播金石,而总谓之曲。”“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性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伤悲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总谓之杂曲。”《杂曲歌辞》中有些叙事诗如《秦女休行》、《羽林郎》等,通俗中见质美。而最为特出的是《孔雀东南飞》。此诗又名《焦仲卿妻》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现存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全诗悲楚动人,情节结构完整而严密,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尤其成功,而细腻的描写,适当的夸张、自然流畅的对话语言及开头结尾的艺术构思等都具民歌特色。
 十、近代曲辞四卷。亦为杂曲,以其出于隋唐之世,故名。
 十一、杂歌谣辞七卷。皆为不配乐的徒歌、谣、谚、谶语等。
 十二、新乐府辞十一卷。为唐代新题乐府,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名篇有王维《洛阳女儿行》、李白《静夜思》、杜甫《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哀王孙》、《兵车行》等。
 在编排体例上,本集按照先古题古辞,次古题新辞、再次新题新辞的顺序编次,乐府诗的类别和发展源流一目了然。于各大类之前,各大类中之乐曲曲调之前,皆有解题,其“解题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四库全书总目》)对于了解乐府诗的源流变化及其音乐特征有极高价值。其所引征古籍,颇多今佚者,这就为古籍辑佚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
 本集的主要缺点是分类标准不一致。十二大类中,有的着眼于诗歌功用,有的着眼于乐调差异,有的着眼于表演形式,有的着眼于诗乐关系,等等,这就不免引起混乱。在采录上,亦存在着作品与作者张冠李戴,滥收文人拟作等弊端,或有串调等情况,但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要之大厦之材,终不以寸朽弃也。”白璧微瑕,无伤其为乐府诗“第一善本”(同上)。
 本集在宋、元、明三代皆有刻本。明毛晋汲古阁本以宋元本为底本,失收一篇周慧孙序,较为常见。《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并补上周序。解放后,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宋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校点排印本,以影宋本为底本,参校汲本,并作了大量他校,纠正原书不少错讹脱衍,书后附有诗名人名索引,是现今最好的本子。

乐府诗集 - 可可诗词网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一百卷。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号称乐府者皆在焉。其为门十有二,首尾皆无序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郓州郭茂倩辑自汉魏讫唐乐府。其唐人拟古题,皆以类附。题之昉于唐者,特为近代曲词、新乐府词二目括之。合百卷,唐实居其大半矣。(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一)

其解题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每题以古词居前,拟作居后,使同一曲调而诸格毕备,不相沿袭,可以药剽窃形似之失。其古词多前列本词,后列入乐所改,得以考知孰为侧,孰为趋,孰为艳,孰为增字减字。其声词合写,不可训诂者,亦皆题下注明,尤可以药摹拟聱牙之弊,诚乐府中第一善本。(《四库全书总目》)


乐府诗集 - 可可诗词网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一百卷。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号称乐府者皆在焉。其为门十有二,首尾皆无序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郓州郭茂倩辑自汉魏讫唐乐府。其唐人拟古题,皆以类附。题之昉于唐者,特为近代曲词、新乐府词二目括之。合百卷,唐实居其大半矣。(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一)

其解题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每题以古词居前,拟作居后,使同一曲调而诸格毕备,不相沿袭,可以药剽窃形似之失。其古词多前列本词,后列入乐所改,得以考知孰为侧,孰为趋,孰为艳,孰为增字减字。其声词合写,不可训诂者,亦皆题下注明,尤可以药摹拟聱牙之弊,诚乐府中第一善本。(《四库全书总目》)


乐府诗集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乐府诗集

诗歌总集。一百卷。南宋郭茂倩(生平不详)编撰。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仅知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褎之孙,源中之子,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题署太原郭茂倩,是指其郡望而言。

《乐府诗集》搜罗宏富,上至陶唐时代的古谣谚,下至五代,是古代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全书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这种分类法比较概括精当,能体现乐府诗的发展变化。《隋书·乐志》和《通典·乐典一》,沿袭汉明帝时的分法,分乐府诗为四类: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但四分法已不能涵括三国以后新的乐府诗的产生和变化。而宋郑樵的《通志·乐略》把乐府诗分为五十三类,则又显得繁琐。《乐府诗集》的分类法不仅繁简适中,归类也较为恰当。当然也有个别不尽妥贴之处,如南朝梁简文帝《斗鸡》诗,不是歌辞,亦作乐府诗收入。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出现这些小疵是难以避免的。

《乐府诗集》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首先体现在每类歌辞之前的解题。作者详细考证每种曲调的起源、内容演变,叙述得有条有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由于该书题解中征引的古籍今已大多失传,其论点精辟有据,因此成为后世研究乐府诗的宝贵资料。《乐府诗集》兼收并蓄,不仅收录郊庙、燕射歌辞之类的宫廷、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刚健清新的民歌,为中国古代乐歌的保存和流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书编排很有特点;乐府古辞列在前面,文人拟作列在后面;古辞多前列本辞,后列入乐所改,据此可考见同一曲调的歌辞流变的各种情况,从中研究民间文学如何影响文人的创作。

较完善的版本有宋本影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编辑部用宋本影印本作底本,参考有关各史的乐志、作家本集和《艺文类聚》等类书作点校,排印出版,后附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是迄今最好的本子。


乐府诗集 - 可可诗词网

乐府诗集

 上古至唐五代乐府歌诗的总集。关于编者郭茂倩,人们所知甚少,连生年都难以确定,一说他是北宋人,一说是南宋人。《乐府诗集》不是普及读物,而是供专家参考的文献汇编。全书一百卷,几乎网罗了宋代以前全部的乐府歌诗,包括宫廷乐歌、朝廷乐歌、文人歌诗以及历代民间的歌谣和歌曲。分为十二大类: 一、郊庙歌辞,祭祀天地祖宗的宗教乐歌; 二、燕射歌辞,宴会宾射典礼上用的乐歌; 三、鼓吹曲辞,用短箫铙鼓伴奏的军乐; 四、横吹曲辞,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五、相和歌辞,用丝竹伴奏的乐歌; 六、清商曲辞,源于江南的乐歌; 七、舞曲歌辞,郊庙、宴会、朝飨所用舞蹈的乐歌; 八、琴曲歌辞,用琴伴奏的乐歌; 九、杂曲歌辞,音乐上难以归类的乐歌; 十,近代曲辞,隋唐五代新兴的 “流行歌曲”,如后代所谓的 “词”; 十一、杂歌谣辞,历代的歌谣; 十二、新乐府辞,唐五代诗人自拟新题创作不入乐的篇章。每一大类下又按曲调分为若干小类。编者对每一大类的音乐特征以及每种曲调的来源,都有解题和说明,这对普通读者来说,也许没有多大用处,但对研究者却是功德无量,我们今天对乐府歌诗源流的了解,主要就来自于这些题解和说明。如 “相和歌辞”下说明: “《宋书·乐志》 曰: ‘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唐书·乐志》 曰: ‘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楚调者,汉房中乐也。高帝乐楚声,故房中乐皆楚声也。侧调者,生于楚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又在 “楚调” 下说明: “楚调曲有《白头吟行》、《泰山吟行》、《梁甫吟行》、《怨诗行》,其器有笙、笛弄、节、琴、筝、琵琶、瑟七种。” 然后,《白头吟》 题解:“《西京杂记》 曰: ‘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 《白头吟》 以自绝,相如乃止。’……一说云: 《白头吟》疾人相知,以新间旧,不能至于白首,故以为名。” 这就将 “相和歌辞” 的音乐特点和乐府古题 《白头吟》 的来源,都交待得一清二楚。最后依次录下由汉至唐代以 《白头吟》为题的乐府歌诗,如唐代刘希夷的名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这就是 《乐府诗集》为研究者称道的原因。

《乐府诗集》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乐府诗集》

 总集名。南宋郭茂倩编。该集总括历代乐府歌词,上起汉魏、下至唐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共一百卷,分为十二类:一、郊廓歌词十二卷;二、燕射歌词三卷;三、鼓吹曲词五卷;四、横吹曲词五卷;五、相和歌词十八卷;六、清商曲词八卷;七、舞曲歌词五卷;八、琴曲歌词四卷;九、杂曲歌词十八卷;十、近代曲词四卷;十一、杂谣歌词七卷;十二、新乐府词十一卷。除收录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许多民间歌谣。有乐曲原辞,也有后人仿作。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等类,较多佳作。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调的缘起和发展均有考订,且征引浩博,援据精审。每题以古词居前,后人仿作居后,使同一曲调,诸格毕备,不相沿袭,源流分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诚乐府中第一善本,……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现在通行本,有影印汲古阁本及影印宋本,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校点本出版。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一部歌辞总集。郭茂倩字德粲,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为河南府法曹参军。全书共100卷,总括历代乐府歌辞,上起陶唐,下迄五代。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12大类。是研究汉魏六朝歌辞和隋唐五代歌辞的最重要的典籍。书中“杂曲歌辞”18卷的一部分及“近代曲辞”4卷可视作早期的词集,亦即曲子辞专集。尤其“近代曲辞”卷中多见无名氏作品及采自王维、张仲素、张祜等人诗作而不题名的作品,故此4卷应直接录自宋代所存的曲子辞唱本。此4卷中并保存了若干组大曲辞,提供了有关唐大曲体制的直接史料。“近代曲辞”的提法且是关于对清商曲与燕乐曲进行历史区分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明了唐宋词的历史存在条件。书中以解题的形式对各类歌辞、各曲题之源流、内容、特色等作了精彩论述。这些论述涉及大批目前佚失的音乐典籍,因此,《乐府诗集》又是用于乐书辑佚的宝库。

☚ 梦溪笔谈   碧鸡漫志 ☛

乐府诗集

诗总集。宋郭茂倩撰。一百卷。《四库全书总目》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谓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本浑州须城人。”籍贯虽对,但家世有误。今按《宋史》列传无郭褒、郭源中其人。而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九《职方员外郎郭君墓志铭》,墓主郭源明实为茂倩之父。其祖父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后迁至太源。累迁太常博士,通判密州,后为翰林侍读学士。其父郭源明为官清正,为文自成风格。从其《墓志铭》中得知茂倩为源明长子,曾仕河南府法曹参军。约生于仁宗庆历初年(1041)前后。其编辑《乐府诗集》当在四十岁以后,即元祐时期(1086—1093)以后。书前有元至正六年(1269)李孝光序,谓此编“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于唐,而置次起汉郊祀,茂倩欲因以为四诗之续耳。”诗若雅、颂、国风,以其始汉,故题云《乐府诗集》。诗集共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类。全书采择丰富,体例清晰,先录乐曲原辞,后录后人仿作,广搜民间歌谣及典籍,亦杂作家乐府体诗, 审诗辨艺,独具慧眼。全书于每类作品之前,写有总序,叙述源流;而于每种曲辞之中亦加题解。“征引浩博,援据精审”。毛晋在刻是书时附识曰:“太原郭茂倩集乐府一诗百卷,采陶唐迄李唐歌谣辞曲,略无遗佚,可谓抗行周雅,长揖楚词,当与三百篇并垂不朽。”给以崇高评价。后世研究乐府学者,均以此书为祖本,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据汲古阁校刊本。颜中其《‘乐府诗集’编者郭茂倩的家世》(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4期),可参考。

乐府诗集

298 乐府诗集

诗总集名。宋郭茂倩编。全书100卷,分12类。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中,颇多优秀作品。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都有考订。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人仿作列后,资料丰富。通行有影印汲古阁本及影印宋本。

☚ 玉台新咏   志怪小说 ☛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诗歌总集。一百卷。南宋郭茂倩(生平不详)编撰。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仅知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褎之孙,源中之子,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题署太原郭茂倩,是指其郡望而言。
《乐府诗集》搜罗宏富,上至陶唐时代的古谣谚,下至五代,是古代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全书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这种分类法比较概括精当,能体现乐府诗的发展变化。《隋书·乐志》和《通典·乐典一》,沿袭汉明帝时的分法,分乐府诗为四类: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但四分法已不能涵括三国以后新的乐府诗的产生和变化。而宋郑樵的《通志·乐略》把乐府诗分为五十三类,则又显得繁琐。《乐府诗集》的分类法不仅繁简适中,归类也较为恰当。当然也有个别不尽妥贴之处,如南朝梁简文帝《斗鸡》诗,不是歌辞,亦作乐府诗收入。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出现这些小疵是难以避免的。
《乐府诗集》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首先体现在每类歌辞之前的解题。作者详细考证每种曲调的起源、内容演变,叙述得有条有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由于该书题解中征引的古籍今已大多失传,其论点精辟有据,因此成为后世研究乐府诗的宝贵资料。《乐府诗集》兼收并蓄,不仅收录郊庙、燕射歌辞之类的宫廷、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刚健清新的民歌,为中国古代乐歌的保存和流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书编排很有特点;乐府古辞列在前面,文人拟作列在后面;古辞多前列本辞,后列入乐所改,据此可考见同一曲调的歌辞流变的各种情况,从中研究民间文学如何影响文人的创作。
较完善的版本有宋本影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编辑部用宋本影印本作底本,参考有关各史的乐志、作家本集和《艺文类聚》等类书作点校,排印出版,后附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是迄今最好的本子。

☚ 稼轩长短句   剑南诗稿 ☛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是 一部乐章和歌谣的总集。宋郭茂倩编,共100卷,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郭茂倩,南宋后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不详。
《乐府诗集》所收集的诗歌,大多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因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是现存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 一部重要总集。所收作品分为12类: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其中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或出现较早的诗放在前面,后人拟作放在后面,这样一来,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前代文人的影响便很清楚。对于已亡佚、但曲调曾对后人有影响的古辞,都加以说明。全书各类有总序,每一曲有题解。
《乐府诗集》收集的作品,大多比较短小,内容接近人民生活,现实性很强。基本上反映了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民间流传较广。比如汉代乐府《陌上桑》叙述采桑女秦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赞美了罗敷的坚贞与机智,用多种手法塑造了美丽而又聪明的采桑女形象,是乐府中的名篇。又如 《孔雀东南飞》写了汉末建安中庐江郡小吏焦仲卿与新婚妻子刘兰芝的婚姻爱情悲剧,两人不堪封建礼教的压迫双双殉情,死后化为鸳鸯,仰头相鸣,影响了后世的很多民间创作或文人创作。
《乐府诗集》对各种曲辞(曲调与歌辞)的起源与发展,均有考订,保留了很多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古代诗歌有很大作用。
现在有宋 《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影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 古诗源   古文观止 ☛

乐府诗集

总集名。宋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分十二类。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都有考订。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人仿作列后,资料丰富。今有中华书局1980年点校本,后附作家、篇目索引。

乐府诗集

一百卷。宋郭茂倩(生卒年不详)撰。据《系年要录》载郭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褒之孙,源中之子。本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此本题曰山西太原,盖署郡望之故。此集总括历代乐府,上起陶唐,下迄五代。共郊庙歌词十二卷、燕射歌词三卷、鼓吹曲词五卷、横吹曲词五卷、相和歌词十八卷、清商曲词八卷、舞曲歌词五卷、琴曲歌词四卷、杂曲歌词十八卷、近代曲词四卷、杂谣歌词七卷、新乐府词十—卷。其解题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每题以古词居前,拟作居后。使同一曲调,而诸格毕备,不相沿袭。其古词多前列本词,后列入乐所改,得以考知孰为侧,孰为趋,孰为艳,孰为增字、减字。其声词合写,不可训诂者,亦皆题下注明。尤可以药摹拟聱牙之弊。诚乐府中第一善本。全书分十二类,每类都有总序,每曲也都有解题。对于书中所录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皆有改订。有民间歌谣,也有文人作品。民间作品形式活泼新鲜,音调优美合谐。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保存了中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是一部研究乐府诗的重要典籍。有《四部丛刊》影印汲古阁本,《四部备要》本。《四库全书》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编辑部据宋本影印。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歌辞总集名,宋郭茂倩编,100卷。该书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类,收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较详细地考订了各种曲调与歌辞的起源演变,各曲以古辞居前,后人仿作附后,保存了丰富的资料,是研究汉代长安音乐歌舞、文化艺术及其发展演变的重要参考书。通行有汲古阁本和影印宋本。

☚ 西域图记   女诫 ☛

《乐府诗集》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北宋郭茂倩(生卒年不详,今山东东平人)编著。郭茂倩擅长篆隶、精通音律,多才多艺。《乐府诗集》大约成书于元祐年间,是他研究汉朝以来乐府诗发展变化情况的总结。他把乐府诗分作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12类,它概括了几乎所有的乐府诗歌,比较完备,亦不繁琐,对后人了解乐府诗的源流变化及音乐特征,有很高的价值。此外,《乐府诗集》还保存了有关乐府诗的丰富资料,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方便。《乐府诗集》 在宋元明3代都有刻本,但只有明末毛晋的汲古阁刻本比较常见。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后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曲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说来,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集。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 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 乐圃集   乐府新编阳春白雪 ☛

乐府诗集yue fu shi ji

General Anthology of Yuefu Poems,compiled by Guo Maoqian of the Song Dynasty

《乐府诗集》yue fu shi ji

A Collection of Ballad Poetry→郭茂倩(Guo Maoqi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