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乐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乐君

 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先君少师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一跛婢,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乐易坦率,多嬉笑,未尝见其怒。一日过午未饭,妻使跛婢告米竭。乐君曰:“少忍,会当有饷者。”妻不胜忿,忽自屏间跃出,取案上筒击其首,乐君袒而走,仆于舍下,群儿环笑,掖起之。已而先君适送米三斗,乐君徐告其妻曰:“果不欺汝!饥甚,幸速炊。”俯仰如昨日。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外授群儿《经》, 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不绝,蹑其后听之,则延笃之书也。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避暑录话》二卷,宋叶梦得撰,是一部比较著名的笔记文集,其中记叙了不少本朝的人物事迹,评论了一些作家作品,并兼及名物方面的考证和政治制度上的沿革。
 《乐君》是《避暑录话》中的一篇佳作。全文仅三百余字,然而却以点睛之笔,简洁、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老教书先生的丰满形象。
 作者用“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两句,点出乐老先生是生活在较闭塞的环境之中,为下面乐君的“质野”的外观和“纯至”的内涵作了很好的铺垫。作者又以介绍性的语言使读者对乐君其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家贫甚”仅“草庐三间”,然而却把其中的两间拿出来作课堂,自己则与妻子儿女挤在那剩下的一间草房里。行文至此不足一百字,但是一个安贫乐道,以教书为第一要务的勤勤恳恳的老学究的面貌就已经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用语既简且淡,却蕴含深厚,不过寥寥几行字,就已经显露出了这位南宋名家下笔的功力。
 本文的高潮是对乐老先生独特的性格特征的描述:“易坦率,多嬉笑,未尝见其怒。”是作者对乐君脾气禀性的概括。为了证明此言不虚,便通过一场日常生活闹剧进行了具体的刻画:“过午未饭”,“妻不胜忿”,以“简击其首”使乐老先生“仆于舍下”。试想,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被妻子当着学生们的面欺辱到这种地步,将是何等尴尬啊!令人惊讶的是乐君丝毫未见于形色,非但不愠不怒,反以不紧不慢,以“饥甚,幸速炊”一句话即缓解了那让人无法下台的难堪局面。将乐老先生憨直、大度的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不是乐君要按照中国古来的“背后教妻”之原则,采用“秋后算帐”的办法呢,非也。作者用淡淡的“俯仰如昨日”一句妙语,就进一步突出了乐君为人笃厚的性格特征。
 然而,乐老先生真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发脾气吗?作者在下文中又对其性格特点作了深入的描述:乐君是一个在私塾中任教的老学究,一般说来在那个时代中的师道自然应该是十分尊严的。但是,当小学生们用各种恶作剧来戏弄他,甚至跟在他的身后模仿他那一步三摇摆,一语数吟哦的学究之态时,乐君也毫不在意,依然故我。此处作者以“亦不怒”三字收笔,终于完成了对一个忠厚得有点迂腐,乐天中不乏幽默的私塾先生典型形象的塑造。
 如果有人认为乐君仅是一个埋头死读书,教死书的人,那也是不正确的。从乐君写给作者父亲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绝非是那种失去了人生理想的落魂文人。他崇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的清高,赞赏秉公断案、解民倒悬的于公的廉洁,并把对于先贤们的高山仰止之情倾注到莘莘学子之中。
 全篇之末,作者以“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总束全文。这句感叹之言起到了两层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文章读到这里才点出了这是一篇怀念先师的纪念性作品。使读者不由得不翻回头,重温这个平凡的老教书先生那默默无闻而又充满人生寓意的感人事迹,由衷地体会到本文所具有的浓郁的感情色彩,受到一次深刻的尊师教育。其二,表达出作者对于乐老先生的深切的敬仰之情,含有对世风日下,儒道衰微的深深的忧虑。作者塑造的乐君的形象丰满、完整,令人掩卷难忘。

《乐君》全文和鉴赏 - 古代微型小说 - 可可诗词网

乐君

 

·叶梦得·


 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土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先君少师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谈。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一跛婢,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乐易坦率,多嬉笑,未尝见其怒。一日过午未饭,妻使婢告米竭。乐君曰:“少忍,会当有饷者。”妻不胜忿,忽自屏间跃出,取案上简击其首,乐君袒而起,仆于舍下,群儿环笑,掖起之,已而先君适送米三斗,乐君徐告妻日:“果不欺汝!饥甚,幸速炊。”俯仰如昨日。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外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调不绝,蹑其后听之,则延笃之书也,群儿或窃数靳侮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

●●
 小说是要刻画人物形象的。小说中的人物有的是杂取揉合而成的,有的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两者都有可能塑造出典型的形象。《乐君》在后一种方法上,能给人以启示。
 在这篇小说里,乐君是位老塾师,他安贫乐道,与世无争,专心教书课徒,生性随和,是个可爱的人物。他的这个特征是从一个典型事件的描摩中表现出来的。
 首先交代人物天性坦率,爱开玩笑,很少看见他生气,接着就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因家中没米做饭,夫妻间的一场冲突。时已过午,家里无米做饭,婢来询问怎么办。若是一般人,早已着急了,乐君则说:“少许忍一忍,会有人送吃的来的。”这种时候,不发愁,还“嘻笑”,惹恼了他的妻子,她从屏风后跳出来,抓简敲其头,扑倒地上,学生围住取笑,扶他起来,恰逢送米来。乐君挨了打,受到讥笑,一般人会怎么样呢?难说不发怒,乐君则不然,他慢慢地对妻子说:“果然我没骗你,饿极了,快点烧火做饭吧。”神情举止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乐君的坦率、平和、多嘻笑,不易怒的性格便宛然在目前了。
 苏联作家A·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实际上,作家并不虚构出自己的主人公来,他往往是在他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身上留取特性与本质,以创造性格。或者说,他寻常都是从某实际人物身上,即所谓‘前身’为依据,描画某一个形象的,这样,可以减轻他不少的工作。”《乐君》便是这种创作途径的一个较成功的作品。乐君是作者的塾师,他了解他,能抓住其人的特征,所以,仅以一个事件便把其人的鲜明个性写出来了。
 这个事件将人物的主要特征写出来后,作者再于写人物其他特征时,又再次对他的平和性格作了点染。五十年中,每天都诵数百遍《经》教学生后,便拖着鞋,拉长声音吟诵东汉学者延笃的文章,有的学生模仿他的声调、姿态,他也不生气。他爱作诗,不少诗句很有韵味。
 在刻画人物的描写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故此文章充满幽默的色彩,但绝无嘲讽的意思,完全出自善意。这也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量。

乐君

战国初楚封君。楚惠王、简王时人。曾侯乙去世后,曾赠马助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