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
【生卒】:1859—1926 【介绍】: 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 光绪五年(1879)举人,官内阁中书。后南归入端方幕。 晚年寓居上海,卖文为生。 一生以词学为专业,尤精于词的评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为“清末四大家”。 著有《蕙风词话》五卷及《蕙风词》二卷等。 他的词作守律极严,绵密细腻,典丽风华。辛亥革命后,多抒写身世之感,成就不大。但他的词论较有影响,对常州派的词学有继承,又有发展。 他在《蕙风词话》中认为:“作词有三要,曰重、抽、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他解释所谓“重”,即“沉著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 要求创作态度要严肃、“沉著”,重在表现思想。所谓“拙”,即“拙不可及,融重于大于拙之中,郁勃久之,有不已者出乎其中而不自知,乃至不可解”。 强调表现方法要自然,不要造作。所谓“大”,即“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惠之笔能胜任也”。偏重作品的境界笔力,寄托深远。这些有关填词的论点,是对张惠言的“深美闳约”说和王鹏运的“重、大、拙”说的补充和发展。他论词还贵“真”。提出“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的主张,认为“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提倡用真情实感去描写生活环境,情融于景,景见于情。他还主张“词境以深静为至”,表现了一种远离现实,追求深静词境的情趣,给他所论的“重、拙、大”之说,带来了偏狭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