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贝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贝散

经验方。见《实用中药学》。又名溃疡粉。乌贼骨(去壳) 255g,浙贝母(去皮脐)45g。为细末,每服1.5~3g,日二至三次,空腹白开水送下。治胃及十二指肠,胃酸过多。实验研究:有明显的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因而能够保护溃疡面。

乌贝散 《中国药典》1977

【组方药物】 海螵蛸850克(去壳,净重) 浙贝母150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为极细末,每服3克,1日3次。十二指肠溃疡可倍用。饭前服。
【主要功效】 止酸镇痛,收敛止血。
【适应病证】 胃脘疼痛,泛酸,嗳气等(胃、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验证】 1. 胃、十二指肠溃疡:据笔者综合14篇报导:共治449例。治愈370例,显效及好转50例,无效6例,治愈率达80%以上,有效率近94%,可见疗效颇佳。2.溃疡出血及穿孔:共治216例。结果:临床治愈(出血停止、隐血转阴,穿孔闭合)193例,失败23例。疗效理想。
【方义分析】 此为现代临床经验方。方中海螵蛸收敛止血,止酸护膜;贝母缓急止痛,降气化痰。两药相伍,共收收敛愈疡之功。故对胃脘疼痛,泛酸嗳气,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有效。
【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1.有明显加速小鼠胃溃疡愈合作用。2.抑制胃液消化蛋白质的作用。3. 有明显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4. 中和胃酸作用(《新医药学杂志》1976,12:565)。
【编者按语】 本方为王药雨先生经验方,后被广泛应用,疗效确实,并被衍化为多种类方,如乌芨散(乌贼骨、白芨等分),乌芍散(乌贼骨、白芍、甘草),乌贝胃痛片(乌贼骨、浙贝母、甘草、延胡),乌甘散(乌贼骨、甘草或再加乳香、没药)。笔者经验,凡溃疡出血者本方配合三七或白芨粉同用,伴有胃下垂者合补中益气丸;胃热者配黄连或黄芩;大便秘者加少量大黄粉,收效更佳。

乌贝散wūbèisǎn

《实用中药学》方。乌贼骨255 克, 浙贝母45 克。为末, 每服1. 5 ~3克, 日2 ~3 次, 空腹服。治胃酸过多,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实验研究: 有明显的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 故有保护溃疡面的作用。

乌贝散

乌贝散

本方系近人王药雨方,录自《北京中医》1954年第9期。又名海贝散。方由乌贼骨85%,象贝母15%组成。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筛,拌匀,喷入芳香剂,如橙皮油、桂皮油等(或不加亦可),一日3次,每次3克,空腹时服。若溃疡面较大,病情较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亦可制成片剂服用。功能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主治胃痛泛酸,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疼痛,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尤其空腹时作痛,并有压痛,以及泛酸、暖气、恶心、呕吐、黑便,或有呕血等。方中乌贼骨具有制酸、止血、敛疮作用,但久用则易致大便秘结,配合象贝母的化痰散结,能增加乌贼骨的制酸、止痛作用,又能制约其便秘的副作用,故对溃疡病比较适宜。实验研究:
❶据体内及体外的胃液分析,乌贝散对胃液中的游离酸和总酸度均有强大的中和作用。
❷除有对抗胃酸的局部作用外,并似有抑制胃酸分泌类似抗胆碱能神经药物的全身作用。
❸有明显加速小鼠胃溃疡愈合的作用。临床运用时,对溃疡病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粉同服;如见有出血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加白芨粉、参三七粉。

☚ 易黄汤   驱虫剂 ☛
000045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