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义和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义和拳

义和拳

清朝乾隆年间出现的,以一定的政治信仰为标准,汇集不同师承、不同拳种的传习者组成的团体。义和拳一名最早见载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觉罗巴延三奏折。其折云:“惟是(王伦)此等奸民,俱由白莲邪教而起,又诡名义合拳,……传授咒语拳棒”。义和拳的诵咒,是念诵白莲教的八字真言——“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念诵时,采取“盘坐,两手抱胸”的姿式,每天“早念二十七,午念五十四,晚念八十一遍”。义和拳众传习的武技,先后包括红拳、八卦拳、六躺拳、阴阳拳、少林拳、梅花拳,以及金钟罩术(即铁布衫)等。发展到义和团运动前期,几乎包罗了各种民间流行的拳技功法。但是,在义和拳萌发的百余年中,汇集其中的拳种始终是沿着自身的技术体系发展,没有出现过一个自成体系的“义和拳”拳种。至于有人把义和拳众所习的武技称为“义和拳”,其原因仅是因为该拳术传习者是义和拳这一团体中的成员,而不是拳技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 杆子库   大刀会 ☛

义和拳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义和拳原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和拳会,源自康熙年间创立的梅花拳。会员主要活动在山东和直隶(今河北)等省。义和拳以设坛练拳为形式,以“保卫自家、防御盗贼”为口号,吸引了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练拳时须拜师叩头、念咒、运气,以求“刀枪不入”。义和拳没有统一领导,其基层单位是坛,一旦某坛有事,附近拳民即互相支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威县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和冠县习红拳的阎书勤等人共同领导冠县梨园屯反洋教起义时,将他们的团体改名为“义和拳”。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说明义和拳所打击的目标是外国侵略势力。从此,义和拳的名称很快被各地拳众所普遍采用。朱红灯和心诚和尚率领茌平、高唐、长清等地义和拳进行反洋教斗争,在斗争中举起“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队伍迅速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教会势力。同年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并在华北、东北各省得到迅速发展,使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义和拳

见“义和团”。

义和拳

义和拳

见“义和团运动在山东”。

☚ 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 ☛

义和拳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义和团前身之一。其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群众。最初活动于山东、直隶(今河北)等地,从事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其名称最早见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官方文书。在嘉庆十八年(1813)山东八卦教起义中,被列为官府禁止的拳会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转变为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以反对外国教会侵略为主要斗争内容。它没有统一的组织系统,基本单位是坛,也叫坛口、坛场、拳厂等,是练拳习武的场所。坛的负责人有祖师、大师兄、二师兄等名目,负责教习拳术,指挥战斗。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各坛均供神像,烧香焚表,持符念咒;声言所练拳术为神拳,可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各坛之间互不统属,但因有共同的反帝宗旨,随时可联合行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下半年,普遍改称义和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