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尚书某部架阁文字南宋时档案库官名。北宋时称“管勾”,南宋时改为“主管”。《宋史·杜莘老传》:“良臣荐之,主管尚书礼、兵部架阁文字。”详参“管勾尚书六部架阁库”。
简称与别名❶尚书吏部。《长编》卷307甲辰:“诏吏部流内铨,自今称尚书吏部。”《宋会要·职官》24之13:“元丰三年八月十四日,诏吏部流内铨,自今称尚书省吏部。” ❷吏部。《要录》卷185乙未:“吏部续降《申明条册》。”《宋史 ·职官志》8,页4001王炳上言:“尚书省……吏部四司。” ❸三铨。元丰改制后,或有以吏部拟称宋初吏部三铨(尚书铨、侍郎东、西铨)者。《内简尺牍》卷3《与周侍郎名执羔》:“自公领三铨,洗手奉职如在宜黄时。”《宋会要·职官》8之1《吏部》:“吏部旧有三铨,尚书主其一,侍郎二人各主其二,分铨注拟。”《宋史·周执羔传》:“(绍兴五年八月)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使还,兼权吏部侍郎。” ❹文部。拟唐官司称,唐天宝十一载,改吏部为文部。《攻媿集》卷32《辞免除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兼侍读状》:“伏念臣顷摄承文部兼直禁林。”《新唐书·百官志》1《吏部》:“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 ❺天台。《曾巩集》卷20《蔡京、范珣考功员外郎制》:“郎于天台,任属尤重。”《宋史·职官志》3《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 ❻天官。拟《周礼》官名与唐朝官称。《陶山集》卷4《辞免吏部侍郎札子》:“窃缘天官之贰,所系非轻。”《新唐书·百官志》1:“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宋史·职官志》8,页4001:“吏部四司,天官之职。” ❼冰鉴。吏部喻称。冰明似镜,而吏部铨衡人才,需纤尘不染、明察人品,如明镜高悬。周纶《周文忠公年谱》:“淳熙七年庚子 《制词》:‘试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天官枋群才之会,独专冰鉴之明。” ❽例部。吏部选官常因人立例,以例代铨法,故有此谚称。《宋史·选举志》4:“谚称吏部为‘例部’。……例者,因人而立以坏天下之公者也。” ❾典铨。《攻媿集》卷36《司农卿沈揆权吏部侍郎》:“召长大农,宠之荷橐之联,畀以典铨之寄。” ❿选部。吏部拟汉古官称。《宋史·选举志》4《铨法》:“元丰定制后,铨注之法,悉归选部。”《六典》卷2《吏部尚书》:“汉末又改吏部〔曹〕为选部,魏改选部为吏部。”(11)选曹。《攻媿集》卷38《工部侍郎谢深甫落“权”字》:“持橐优迁于起部,典铨仍领于选曹。”《宋史·谢深甫传》:“除工部侍郎。……进兼吏部侍郎。”按:“领于选曹”,指谢深甫进兼吏部侍郎。(12)铨衡。吏部雅称。《攻媿集》卷39《知建康府郑侨吏部尚书》:“典铨衡于选部,当任旧人。”《唐会要》卷74《论选事》:“今国家以吏部铨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