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丹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圖籙法器 > 丹書 丹書 dānshū 亦稱“丹篆”、“丹文”。道教符籙之書。因用丹筆書寫,故稱。始自漢代,達於今。漢·仲長統《昌言》:“於是淫厲亂神之禮興焉,侜張變怪之言起焉,丹書厭勝之物作焉。”《後漢書·方術傳·解奴辜》:“又河南有麴聖卿,善爲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舊題唐·柳宗元《龍城録·韓退之夢吞丹篆》:“退之常説,少時夢人與丹篆一卷,令强吞之。”宋·范仲淹《滕子京以真籙相示因以贈之》詩:“緑字起龍蛇,丹文掛星斗。”道教煉丹之書亦用此稱,後泛指道教之書。明·屠隆《綵毫記·祖餞都門》:“授丹書早晚驅鷄,與夫人同學驂鸞。”參見本類“丹經”。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丹書1 丹書1 dānshū 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因以朱筆記録,故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杜預注:“蓋犯罪没爲官奴,以丹書其罪。”三国魏·曹操《度關山》诗:“有燔丹書,無普赦罪。”《文選·陸機〈謝平原内史表〉》:“苟削丹書,得夷平民。”李周翰注:“丹書,定罪之書。”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類别 > 丹書2 丹書2 dānshū 亦稱“丹字”。傳説中赤鳥所銜的符瑞之書,實爲託言天命而僞造,間亦有諷勸之義。《吕氏春秋·應同》:“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大戴禮記·武王踐阼》:“[武王]召諸大夫而問焉,曰:‘烏有藏之約而行之博,萬世可以爲子孫常者乎? ’師尚曰:‘在丹書。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史記·周本紀》“生昌,有聖瑞。”唐·張守節正義引《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於酆,止於昌户。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唐太宗《帝範序》:“丹字呈祥,周開八百之祚;素靈表瑞,漢啟重華之基。”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契券 > 丹書 丹書 dānshū 亦稱“丹册”。古代帝王賜予功臣享有免罪等特權之證件,可世襲。因其以朱筆書寫,故稱。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俱啟丹册,並圖書史。”張銑注:“册,書也。”明·張居正《擬唐回鶻率衆内附群臣賀表》:“丹書賜誓,既崇日逐之封。”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卷宗部 > 獄牘 > 丹書 丹書 dānshū 朱筆之定罪書。後用作泛稱。《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杜預注:“蓋犯罪没爲官奴,以丹書其罪。”三國魏·曹操《度關山》詩:“有燔丹書,無普赦罪。”《文選·陸機<;謝平原内史表>;》:“苟削丹書,得夷平民。”李周翰注:“丹書,定罪之書。”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詔誥 > 丹詔 > 丹書 丹書 dānshū 即丹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