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山区,县政府驻地龙驹寨镇,西北距省会西安194公里,西距商洛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商州市52公里,东北与河南省卢氏县交界。土地面积24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4万亩。人口28.34万,其中农业人口26.8万人,占94.56%。该县辖商镇、寺坪、竹林关、铁峪铺、峦庄、庚岭、凤冠7个区和龙驹寨1个区级镇,棣花、茶房、大峪、留仙坪、庵底、寺坪、花园、毛里岗、牌路河、古路河、龙王庙河、土门、石槽沟、西岭、张塬、竹林关、东岭、苏沟、花瓶、桃花铺、武关、东毛坪、白阳关、梨园岔、赵川、峦庄、黄柏岔、峡河、桃坪、马家坪、南石门、庚家河、炉道、蔡川、涌峪、双槽、资峪、月日、西河、河南40个乡和商镇、铁峪铺两个乡级镇,327个行政村,2418个村民小组。地势自北向南并列着秦岭三条支脉:蟒岭、流岭、鹘岭,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95%。最高点北沿桃坪玉皇尖海拔2057.9米,最低点东沿雷家洞海拔412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蟒岭为分水岭,北麓的炉道河、吊蓬河注入南洛河,属黄河水系。南麓各河均注入丹江,属长江水系。丹江自棣花入境,至竹林关乡雷家洞出境,进入商南。流经本县12个乡 (镇),9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35万平方公里,常流量24.5m3/秒,最大流量1760m3/秒,最小流量0.039m3/秒。较大支流有武关河、银花河、老君河、资峪河等。气侯属凉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日照2056小时,无霜期217天,年平均降水量687.4毫米。林地面积185万亩,森林覆盖率46.9%。其中用材林130.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5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松、栎、桦、杨、杉、椴、檀等。薪炭林6.39万亩。防护林5.13万亩。经济林12万亩,以山芋、核桃、葡萄、油桐、柿树、漆树、板粟、仙桃、猕猴桃、苹果、栓皮栎为主,年产干鲜果5000多吨。其中“社里黄”柿子质优早熟,含糖量高,脱涩后脆甜可口。林副产品有黑木耳、香菇、商芝、栓皮、橡壳。黑木耳以片大、肉厚而闻名遐迩,年产150多吨。草坡面积43万亩,草场理论载畜量70万只羊单位。中药有山萸、天麻、黄芪、党参、连翘、桔梗、二花、五味子、柴胡等250多种,年收购量60多万公斤。其中山萸肉产量居全省首位。野生动物有狐、豹、鹿、麝、狼、獾、水獭、山羊、野鸡、松鼠等,其中为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长尾雉、鸳鸯、水獭、林麝、大灵猫、毛冠鹿、花面狸等10多种。水中的大鲵、甲鱼等经济价值较高,已开始人工饲养。矿产有铜、铁、锑、金、铀、云母、石棉、莹玉、大理石、花岗岩、石墨、石灰石、绿柱石、方解石、钾长石、水晶石等38种。可利用的水力资源7.2万千瓦,可开发量3.6万千瓦。在丹江的大桑园村可建一座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水电站。 县名,因位于丹江之畔,凤冠山下,故称“丹凤”。夏商境内有商邑。秦代设商县,县城在今县城西2.5公里处的古城村。隋开皇四年(584)改名商洛县。唐武德二年(619)县城迁至今商镇。金贞元二年(1154),降县为镇,并入上洛县,即今商州市。1949年6月1日,划出商县(今商州市)、洛南县部分地区建立丹凤县。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商县、商南等县。1961年恢复县制。名胜古迹有武关:在县城东40公里的涧谷间。春秋时叫“少习关”,战国时秦改称武关,有向东方耀武扬威之意。关城北依少习山,南临武关河,四周山势巍峨,雄伟险绝,林木幽深,道途险阻。关城周围约1.5公里,城墙用土板筑,略呈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上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楚怀王应秦约来到武关被作为人质,终生囚禁,老死秦地。秦末刘邦入关,也取道于此。今关址尚存,附近还留有秦楚分界墙。它和潼关、箫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四皓墓:在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80余,时称“商山四皓”。汉初,高祖屡诏不应,后高祖想废太子,吕后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招此四人与游,使高祖认为太子有德望而不废。吕后为四皓封官,四皓不受,仍入商山隐居。死后葬于商山脚下,丹江之滨。墓周古柏环绕,墓门有巨碑,上刻“商山四皓”。花庙:在县城西南隅。清嘉庆二十年(1815),船帮集资建成,意在保佑行船风平浪静,故又名“平浪宫”。坐北向南,面临丹江。北面建有戏楼,称“花戏楼”,木结构,雕刻有山水河流、楼台庭院、车马船舶、鸟兽虫鱼、花草树林、士农工商等,其中人物雕刻更为精巧,有樵夫负薪、耕夫赶牛、映雪读书、赤壁夜游等。此外,尚刻有图案花纹,二龙戏珠、凤凰展翅等。房上砌有硫璃瓦。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县城5公里处有古城村,还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 丹凤县经济以农为主。1990年社会总产值24201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469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165万元,农业总产值7542万元,粮食总产量6.96万吨,油料总产量577吨。畜牧业发展较快,年末存栏数,牛3.32万头,猪8.58万头,羊1.91万只,家禽37.9万只,肉类总产量6783吨,禽蛋总产量1302吨。农业商品率40.2%。农业机械原值915.31万元,总动力2.48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3.13万亩。水利设施有小水库7座,总库容1542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44万亩。乡镇企业9812个,总收入9731万元。建有3.5千伏变电站2座,输电线路61公里。小水电站42座,总装机容量1522千瓦。1990年工业总产值7623万元。现有工业企业5089个,从业人员1.75万人。其中县办国营工业15个,城镇办集体工业4个,乡镇工业74个。上缴利税238万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县葡萄酒厂为“龙头”,以纸厂、纸箱厂、印刷厂等为配套企业的轻工业生产体系;以黄台铜矿、锑品冶炼厂、锑矿、石墨选矿、云母矿、水泥厂、大理石板材厂为主的矿产、建材生产体系;以商镇冷冻厂、县食用菌厂、罐头厂为主的食品加工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葡萄酒、精锑、铜粉、水泥、大理石和花岗岩板材、云母制品、机制纸及纸板、机制纸箱、冷冻家禽、野味、香菇、猴头等。全县有公路48条,总里程683公里(其中312国道过境59.6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28.01公里。7区、40多个乡 (镇)和210个村通了公路。有运输汽车323辆,公路货运量1.05万吨,货运周转量155.85万吨;客运量3.85万人,客运周转量161万人公里。有邮电局、所13个,邮路1571.4公里,电话850部。邮电业务总量56.61万元,报刊发行1.65万份。有线广播站1个,扩大站43个,农户广播入户率63%。设微波站1处,电视差转台18处,发射功率0.81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38%。1990年有商业网点1846个,从业人员3524人。区、乡(镇)都设有供销社、信用社,有农贸市场16个,年交易额111.6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594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447万元,外贸收购总额7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06.2万元。保险业务收入1043.5万元。1990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5021万元,人均299.93元;农村人均住房18.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39元。有影、剧院各1座,县剧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各1个,区、乡 (镇)电影放映队71个。民间职业剧团1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28个,共275人。农村文化站47个。地方剧种有花鼓、眉户、曲子、河南曲剧、土二黄。全县有普通中学31所,农职中学、农技校、党校各1所,小学599所。1990年,中小学在校学生4.22万人,其中中学生9049人。中小学教师2593人,其中中学教师8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共有科技干部3646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638人,初级职称2972人。1990年有卫生机构63个,病床344张,卫生人员625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1人,卫生个体开业70人。有县体育场、灯光球场各1个,室外游泳池1个。 丹凤县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地区东部,与河南交界。秦设商县,隋改商洛县,1949年建丹凤县。面积2 348平方公里,95%属长江流域。人口29万。县城龙驹寨镇,隶属商洛地区。矿藏有铜、铁、锑、大理石、花岗石、云母、石墨等30多种。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蟒岭北麓河流注入南洛河,属黄河水系,南麓河流汇入丹江属长江水系。可利用水力资源5千万千瓦。林业具有优势,林特产品和中药材丰富。野生动物有林麝、豹、毛冠鹿、灵猫等。 ☚ 商南县 柞水县 ☛ 0000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