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臨泣 臨泣 línqì 今稱“頭臨泣”。足少陽膽經穴。在前額入髮際五分處。因其善治目疾,故名。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直目上髮際内各五”王冰注:“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是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臨泣,當目上眦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少陽膽經》:“臨泣,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䁾冷淚,眼目諸疾,驚癇反視,卒暴中風不識人,脅下痛,瘧疾日西發。” 临泣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临泣línqì经穴名。位于头部者称头临泣,位于足部者称足临泣。详各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