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丰fēng 盛,眾多。見下。
丰
丰 《诗经·郑风》篇名。《毛诗序》云:“《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郑笺》:“婚姻之道,谓嫁取之礼。”后世经学家有的不同意这种看法,如傅恒等撰《诗义折中》以为是郑人悔不从晋,而托为妇人之词。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是悔仕进不以礼的诗。皆系附会,实不可信。今人多取《毛诗序》“男行而女不随”之说,认为是婚姻问题的诗作。全诗四章,二章章三句,二章章四句。前二章写男子到女家迎娶,而女子却不肯去,随后又后悔,希望男方能重申旧好。后二章写女子切盼其丈夫再来迎娶。
☚ 褰裳 东门之墠 ☛
丰
丰 丰满、丰足,本指物产富饶,又指体貌丰伟、才华丰赡、功业丰隆。《汉书·食货志》:“百姓安土,岁数丰穰。”唐韩愈《坊者王承福传》:“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唐代白居易《征秋税毕题郡南亭诗》: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元朱晞颜《题金总管所藏王宰临本长江万里图》:“丰功伟绩想余风,霸略雄图见遗址。”
(芳)
☚ 八、其他 气 ☛
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①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②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③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④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⑤ 【注释】 ①子之丰:你的身体丰满美好。子,你。之,结构助词。丰,丰满健康。闻一多《风诗类钞》:“古以丰硕为美。”俟(si 四):等候。此句指男方来求亲时等候于女家巷中。巷即居宅或里道。《毛诗传笺通释》引王氏曰:“古谓里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不送:不从嫁。闻一多《风诗类钞》:“不送,不相从行也。” ②昌:盛壮貌。闻一多《风诗类钞》:“丰、昌皆壮大之美。”堂:堂屋。此句指男方来求亲时,等候于堂屋之前。不将:不从嫁。与上章“不送”同意。闻一多《风诗类钞》:“送、将都是陪行。” ③衣锦:穿上锦衣。“衣”在此作动词。锦衣,彩绸衣。褧(jiong 炯)衣:麻纱单罩衣,以障灰尘之用。闻一多《风诗类钞》:“新妇上路,也加褧衣。”《说文·衣部》:“褧,麻也。”裳锦:穿上锦裳。裳,下衣,即裙,在此作动词。褧裳:麻纱罩裳,以障灰尘之用。古时妇人之服衣裳相连,褧衣亦即褧裳。④叔、伯:弟弟、哥哥,同辈称呼。《毛传》:“叔伯,迎己者。”姚际恒《诗经通论》:“叔伯,指送者。”亦通。驾:驾车。行:女子出嫁曰行。⑤归:女子出嫁曰归。义同上章之“行”。 【译文】 爱你身材美而丰,来在巷中要亲迎,悔我未能伴你行!爱你体躯壮而盛,来在堂前要亲迎,悔我未能与你行! 穿上锦衣罩纱衣,穿上锦裳罩纱裙。叫声叔叔又伯伯,驾车快来就成亲! 穿上锦裳罩纱裙,穿上锦衣罩纱衣。叫声叔叔又伯伯,驾车快来行婚礼! 【集评】 清·戴震:“悔不送,以明己之不得自主,而意终欲随之也。”“诗言迎者之美,固所愿嫁也,必无自主不嫁者也。”(《毛郑诗考证》卷四) 近·吴闿生:“旧评:后二章悔后之望,特为悔字添脑后纹。”(《诗义会通》) 今·陈子展:“《序》说‘刺乱’,意谓刺昏礼亲迎,女犹不至,由于淫乱。误会诗旨,偏责弱女,非也。”(《诗经直解》卷七) 【总案】 此篇咏一女子,由于某种原因,或系家长方面干扰,或社会方面之谗间等等,当初未能跟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子成亲。事后懊悔了,决心盛装明志,要同男方成亲。《诗序》解此诗:“《丰》,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此正汉儒诗教,以为女子自己决定嫁与不嫁就是“乱”。而此诗恰恰证明,当时郑国女子自己决定婚事,全属正常行为,非乱也。闻一多解此诗:“亲迎不行,既而悔之。”(《风诗类钞》)正是言简意明。此诗共四章,一、二两章叠咏,后悔“不送”、“不将”,每句用一“兮”字,感叹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章叠咏,先言锦衣盛装,继言催归迎娶,调子转向明快。皆敷陈而直言之,《诗集传》注四章:“赋也。”
古代民歌《丰》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古诗文赏析 > 古代民歌赏析 > 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这也是出自女子之口的一首情诗。诗分四章,前两章写女子与情人约会,情人向她求婚,她不曾答应,事后表示懊悔。第一章“子之丰兮”,丰,丰满健壮。是说小伙子长得多么丰满健壮啊!首句定下了全诗的基调,表现出她对这位男子无限倾慕之情。古代以男子丰满健壮为美。这在其他诗里也有反映。诸如《邶风·简兮》中写道: “硕人俣俣(美貌),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意思是说,他个子大身材美,公堂前面跳起舞。他的力气大如虎,手执缰绳像丝带飘舞。我想的是谁呢? 西方的美人。那个美男子,是从西方来的人。《丰》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审美观正复与其他女性相同。正是这样一个丰满健壮的小伙子爱上了她,而且是爱得非常执著,“俟我乎巷兮”,他大胆地来到她家门外的巷口与她幽会。幽会的情景虽不曾描述,但心情激荡,话语绵绵,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但从“悔予不送兮”一语又可看出,这并非一般的幽会,而是小伙子正式向她提出了求婚的要求。“送”,不是一般的送行,而是意味着女子答应婚约。诸如《鄘风·桑中》有云:“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说,她约我相会在桑林中,邀请我到上宫,送我到淇水上。这是已经答应求婚要求之举。又如 《卫风·氓》,当氓向女子求婚时,她答应“秋以为期”,所以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中所说“不送兮”,正表明她没有答应小伙子求婚的要求。至于她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小伙子的要求,是故意使性儿?是发生了口角?抑或是有意对他考验?不得而知。但似乎不像朱熹《诗集传》中所说“妇人以有异志不从”。倘若另有所爱,将不会说出 “子之丰矣”,如此强烈地仰慕和发自内心地爱。如今也不会懊悔莫及了。
第二章的 “昌”,与 “丰”略同,也是健壮的意思。“俟我乎堂兮”,比第一章又进了一层,先是他来到她家门外巷口向她求婚,而今又来到她家里登门求婚,爱慕之情,激切之心,溢于言表。将,也是送的意思。然而她还是 “不将”,没有答应他的求婚。事后又是懊悔莫及。从小伙子由 “俟我乎巷”到 “俟我乎堂”,由远及近,步步紧逼。穷追不舍的追求里,看出小伙子真心实意地爱上了她,而且爱得很深,他虽然一再遭到对方的冷落,却矢志不移。诗中虽然不曾写女子长得如何,心灵如何,然而完全可以想见,必是一位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然他怎能如此执著呢! 再从女子 “不送”、“不将”,一“悔”再 “悔”来看,她也深深地爱着他。
正由于她懊悔当初,自怨自艾,所以后一部分写她回心转意,答应了小伙子的求婚,并决心嫁给小伙子。第三章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这两句是说,上面穿着锦绣上衣还罩着纱衣,下面穿着锦绣裙子还罩着纱裙。这两句中的第一个 “衣”和 “裳”,用作动词,指穿衣、穿裳。这两句所写衣着,是女子出嫁时所穿的既华丽又讲究的衣服。穿上这样的衣裳,就意味着要嫁给小伙子。所以下文接着说: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她呼唤着情哥哥呀好哥哥,驾车来吧,我与你一同到你家。
第四章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与第三章前两句意思相同,只是颠倒次序,使其交错有致,音韵铿锵。而 “驾予与归”句,在表达女子急切出嫁的心情上却有所激进。归,女子出嫁曰归。这句是说,驾车来吧,我到你家嫁给你。读此,不禁使人想到 《卫风·氓》中那位女子的呼唤: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急切。把先前的扭扭捏捏,犹豫不决抛弃得一干二净,一变而为干脆利落,直截了当地吐露情愫。
全诗通过女子抒发对情人的爱慕而不轻易答应情人求婚的激切要求,继而懊悔,最后回心转意,毫不掩饰地表白要嫁给他。情节曲折,内含丰富,或隐而不露,或直接抒情,把一腔相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诗经》之《丰》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诗经译注 > 《诗经》翻译赏析 > 丰 [原文] 子之丰兮, 俟我乎巷兮, 悔予不送兮。 (丰、巷、送,东部。) 子之昌兮, 俟我乎堂兮, 悔予不将兮。 (昌、堂、将,阳部。) 衣锦褧衣,(齐鲁褧作絅。) 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 驾予与行。 (裳、行,阳部。) 裳锦褧裳, 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 驾予与归。 (衣、归,微部。) [译文] 你这健壮的小伙子,在巷口等我很久。我后悔没能送你啊! 你这魁伟的小伙子,在门口等我很久。我后悔没能和你走啊! 穿着锦衣,外面罩上薄纱衣;穿着锦裳,外面罩上纱裳。情哥哥呀好哥哥,快赶车来,我们同走吧! 穿着锦裳,外面罩上薄裳;穿着锦衣,外面罩上薄纱衣。情哥哥呀好哥哥,快赶着车来,我们同归吧! [评介] 《丰》四章,二章章三句,二章章四句。《诗序》说:“《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称“三家无异义”。男婚女恋,女嫁男娶,本为人间常理,何以谈“乱”?这当然更不该“刺”了。至于“阳倡而阴不和”之说,更是扯到一边去了。况且诗中“上二章悔己前不送男,下二章欲其更来迎己,皆是男行女随之事也。”(见《毛诗注疏》)怎么说“不和”“不随”呢?朱熹认为: 此淫奔之诗,序说误矣。他在《诗集传》中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也。”“淫奔”之说,后人多不从。清人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说:“案诗旨,但初未从行,后悔而欲往,未见淫奔之意。姜炳璋谓天下无有淫奔而俟于堂者,亦无衣锦褧衣驾车而行者,其说允矣。” 清人方玉润也不赞同朱熹的“淫奔”之说。他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断非淫诗也。何则?以男之俟女也,则至乎堂上矣;女之归男也,则与伯叔偕行矣。堂上非行淫地,叔伯岂送淫人耶?又况车马礼服具备,则更非淫奔之际可知。以为‘女子于归自咏之诗’(姚际恒),则俟巷、俟堂,归竟归耳,又何不送、不将之悔乎?是邪正二说均不可通。”接着他又驳斥了 《诗序》的“不和”“不随”之说。方玉润认为本篇是“悔仕进不以礼也。”他说:“愚意此必寓言,非咏婚也。世衰道微,贤人君子隐处不仕。朝廷初或以礼往聘,不肯速行,后被敦迫,驾车就道。不能自主,发愤成吟,以写其胸中愤懑之气。而又不敢显言贾祸,故借婚女为辞,自悔从前不受聘礼之优,以致今日而有敦促之辱。仕进至此,亦可矜已。不然,婚礼纵缺,亦何至男俟乎堂而女不行耶?”他的这种“悔仕进不以礼”之说纯属猜测。说诗应该联系时代背景,抓住诗的本义。本篇为《郑风》,朱熹认为《郑风》为“淫诗”,方玉润认为《郑风》:“大抵皆君臣朋友、师弟夫妇互相思慕之词”(见《诗经原始》)。现在看来《郑风》大多为民间情歌。本篇就是一首写女子后悔没与情人同行,盼他来驾车同去的民间情诗。 前两章写一位姑娘自怨自艾,悔不该当初目光短浅,错过了一门好亲事。首章开头就说“子之丰矣”,赞美那个小伙子长得丰满,身体又很健壮。这么好的小伙子有哪个姑娘见了对他不倾心呢?难怪这位姑娘十分懊悔呢! 也正是这样一个壮美的小伙子爱上了这位姑娘。他每天都 “俟我乎巷”,甚至 “俟我乎堂”与姑娘约会,并向她求婚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女子不理睬他,没有答应这门亲事。紧接着她就后悔了。这里的“送”字用得很好,它不是一般的送行之意,而是有表示被追求的一方答应婚约之意。如《卫风·氓》,当氓抱布前去求婚时,女方答应 “秋以为期”,并 “送子涉淇”。再如《鄘风·桑中》,也有“送我乎淇之上矣”句,这也是姑娘送小伙子,里边都有表示答应婚事的意思。可是本诗里的姑娘“不送”,即没有答应婚事,使小伙子受到了一点打击。为什么会这样呢?朱熹认为是“妇人以异志不从”,方玉润则觉得“诗既不言,事亦难考”(见《诗经原始》)。从前后的诗句来看,姑娘并没有爱上别人,因为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就是姑娘所爱的人。那么究竟是姑娘要考验一下那小伙子呢,还是由于某些原因而使姑娘耍小孩子脾气呢,“事亦难考”。不管是什么原因,后来这位姑娘毕竟还是很悔恨自己的(“悔予不送兮”)。仅此三句,两位热恋中男女的各种情态便跃然纸上。第二章的重唱,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小伙子求婚之切(“俟我乎堂”)和姑娘没嫁给他 ( “不将”) 之悔。 后两章是写姑娘期望小伙子赶车回来娶她。到那时,自己便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嫁衣裳,跟他坐车一块儿走。这两章也是采用赋的表现形式和重章叠唱的表达手法,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情绪。“衣锦褧衣,裳锦褧裳”两句中的前一个“衣”和“裳”,是名词用如动词,即“穿衣”,“穿裳”之意。后一个“锦褧衣”和“锦褧裳”是古代庶人女子准备出嫁时穿的衣服。这种衣裳色泽鲜艳,花纹美丽,并能防污御尘。“叔,伯,或人之字也。”(朱熹),其实就是女子对男子的一种亲切称呼,类似“情哥哥”、“好哥哥”的意思。“驾予与归”中“与归”即“于归”、“往归”。指女子往归于夫家。这位姑娘盼望着小伙子赶着大车来娶她。这正是表现了古代男子娶妻时驾车亲迎之礼。后两句的重唱也是说“情哥哥呀好哥哥,你快驾车来娶我吧,我就坐上车嫁给你”。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是纯真的热烈的,从而将这对情侣相爱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很有趣的是前一章说“衣锦褧衣,裳锦褧裳”,而后一章则说“裳锦褧裳,衣锦褧衣”。这不仅使诗句形式多变避免了单调,也表现了姑娘穿上嫁衣裳准备出嫁时的急切心情。从此也可以看出:那个碰了钉子一时被姑娘冷落了的小伙子,在姑娘真诚的自怨自艾之后会重新跑到姑娘的身边的。本篇情节起伏迭宕,诗句感人肺腑,值得一读。
《诗经》篇文之《丰》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诗经译注 > 《诗经》解读 > 丰 子之丰兮① ,俟我乎巷兮② , 悔予不送兮③ 。 子之昌兮④ ,俟我乎堂兮⑤ , 悔予不将兮⑥ 。 衣锦褧衣⑦ ,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①丰:丰满。②巷:门外。③送:出嫁。④昌:健壮。⑤堂:堂前。⑥将:义同“送”。⑦褧(jiǒng):罩衣。
【鉴赏】这是男子亲迎而女子未随之诗。
全诗四章。一对青年,本已缔结了婚约。然而待到男方驾车前往亲迎时,情况却起了变化。首二章写女子因这场风波而起的内心悔恨。从诗中看,这一对青年本来是有情的。小伙子长得挺不错,他不仅体魄健壮,而且相貌堂堂。这“丰”“昌”二字从女子口中唱出,说明她是很爱这个小伙子的。然而临到关键时刻,女方却反悔了这门亲事。引起婚姻变故的原因,当是由于女子父母变心。就这样,一场圆满的婚姻被破坏了。女子为此而痛苦,为自己的软弱、不能自主而悔恨。她想到小伙子亲迎时“俟乎巷”“俟乎堂”的情景,十分懊悔自己未能与他同去。末二章写女子急盼男子再来迎娶。自从男子失望而去之后,这女子成天闷闷不乐。她在闺房里还时不时穿着锦绣的嫁衣。她几乎是向男子呼唤道:“只要你驾车来,我就与你一同归去!”这女子能否如愿,就很难说了。
《诗序》说是“婚姻之道缺……男行而女不随”。其意是说郑国衰乱,婚姻之礼废弛,有男亲迎而女不从的事情发生。这是附会封建礼教的说法。朱熹《辨说》说是“淫奔之诗”。试问,难道有淫奔者等待于堂上的吗?难道有穿着嫁衣乘车淫奔的吗?
古代爱情诗词《》丰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诗词鉴赏 > 古代爱情诗词 > 丰 诗经·郑风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这是一首抒发女主人公内心郁闷悔恨的情歌。作品以写心为主,通过细微的心理描摹,来表现诗中主人公心理及感情的变化过程,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少女的羞怯和对美好婚姻的渴望。
全诗四章,前三章格调深沉,一唱三叹;后二章节奏急促,如呼如唤。全篇写心,但有起伏,有侧重。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活动,或显现于言语,以深沉的内心独白震撼读者的心灵;或表现于举止行动,以逼真的举止行态启发读者的想象。真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主人公大胆地敞开心扉,显得那样真切、活脱,富有立体感和生命力。整个诗篇也因此获得了生动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具体而言,诗歌的第一、二章写男女约会未果,女主人公深深地自责。壮健魁梧的男子急切地希望与意中人相会,但因为某种原因,女子未能如愿赴约。诗歌为我们展示的图景,并不是人们习见的青年男女桑中幽会,水边邀约,而是魁伟的男子汉堂而皇之地相约于里巷,等待于堂屋前。很显然,这位男子不仅爱慕这一女子,而且可能已经堂堂正正地提亲求婚了。女主人公的悔恨自责,不仅在于未能赴约,而且在于未能许婚,未能与意中人同行。“送”、“将”,在《诗经》中均与女子出嫁相关。可见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关系已不同寻常。正因为如此,爱之深,悔之极,心急如焚。
第三、四章,作者笔锋一转,承上而具体写女主人公的自悔和发自内心的呼唤。如果说前三章女主人公的自责还只是浅表层意识的体现,那么这里就进而挖掘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处,它通过人物的自悔,揭示了女主人公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乃至于果断的生活抉择。这一部分情节尤为生动,效果尤为强烈。
𧚿,是妇女出嫁时用麻布制成的罩衣,用以防御灰尘。 诗歌反复陈述女主人公穿上嫁衣,盼望心爱之人遣媒人来迎亲。我们透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主人公穿上了嫁衣,活泼美丽,充满了青春的魅力,也仿佛看到迎亲的车驾,听到了迎亲的鼓乐,而在女主人公的举手投足之间,我们更看到了一颗炽热的心,也更深深感受到少女强烈的生活愿望。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的写心艺术。作者善于将人物内心隐秘外形化。无论是绵绵的思绪,还是深情的动作,都逼真自然而合乎人物的心理。那一扇敞开的心灵的窗子,是那样明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目睹主人公思想心理的细微变化,聆听主人公心灵的亲切呼唤。
《诗经》-《丰》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诗经译注 > 《诗经》鉴赏 > 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诗之感人,在情真意切。矫情伪言是断然写不出好诗的。《郑风·丰》以朴质简练的语言,率真而又饶有意趣地唱出了一位姑娘在冷落了追求她而她也挚爱着的小伙子之后,心情的懊悔以及懊悔之余决心嫁给他。 全诗共四章,以赋的手法,分前与后,两章两章地复沓叠唱,于整饬中又有变化,用以表现不同的情绪。 前二章章三句,写女子心情的懊悔。 首章开始“子之丰矣”: 小伙子多么丰满健壮呵! 倾心爱慕之情毫不掩饰地脱口而出,为全诗定下了总的基调。男子以硕大丰隆、健壮孔武,充满阳刚之气为美,由来已久,尤其是二、三千年前的周朝,人类还处于较单纯地以一种自然力的资格,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马克思《资本论》),为了生存,为了与自然作斗争,在审美意识上,就更加强调人体的硕大健壮的美。这在《诗经》中也常有显现,如《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正是这样一个壮美的小伙子爱上了她,“俟我乎巷兮”,在她家门外的巷口与她约会了。于是,相爱男女幽会的情景顿生乎不言之中。从“悔予不送兮”,我们又可以知晓这不是一般谈情说爱的幽会,而是小伙子向姑娘正式提出求婚了。“送”字在当时并非指泛泛的送行,而是具有特殊含意的词汇,它表示被迫求的一方答应婚约。如《卫风·氓》,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也就是来求婚时,女主人公答应“秋以为期”,故此“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再如《鄘风·桑中》,在表现小伙子对大姑娘的追求时,反复咏唱:“期我乎桑中,要我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然而她没有立时答应,故“不送兮”,使小伙子受到了冷落。为什么呢?是如《毛诗正义》或朱熹《诗集传》所解释的“妇人以有异志不从”,亦即又看上了别人而不答应吗? 不象。“子之丰兮”。开明宗义的第一句所表达的是多义强烈而发自内心的爱呀! 那么是姑娘所特有的自卫性的谨慎细心,要进一步考验?或者是一时的口角龃龉,姑娘娇嗔地犯了小性儿?总之,恋爱之中常有的喜剧性的矛盾小插曲就这样饶有情趣地现于诗中了。但是因为爱之深,过后想到小伙子可能“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她毕竟后悔了。短短三句诗,居然如此生动真切地描摹出了恋爱者的丰富而曲折的情态,我们不能不为两三千年前的民间诗作的精粹而击节赞叹。 二章复沓叠唱:“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昌”,盛壮之美,与首章“丰”近义互补。“将”,亦送,《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顽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果然,小伙子在遭到拒绝之后,沉不住气地从外到内,进到姑娘的家中求婚了,其焦灼之态可见。而姑娘或许觉得还须考验,或者娇嗔之气尚未全消,心犹耿耿,故仍“不将,”又给了小伙子一个不冷不热的钉子碰。这样,小伙子的尴尬、难过乃至怨恼的神情,就自然而然地露于言外了,而姑娘过后之“悔”,当然也比首章得到了更深化的表现。于是,由此水到渠成地渡至后二章。 后二章章四句,写女子答应求婚决心嫁给她所爱的小伙子,在形式上仍采用与前相同的复沓叠唱手法,反复咏叹,既热烈又亲切地直截抒发了心中纯真的、火一样的爱情。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衣”、“裳,”《说文》:“上曰衣,下曰常(裳),”段玉裁注:“常(裳), 下帬 (裙) 也”。 此句式中, 前面的“衣”、“裳”均名词活用如动词, 为穿衣、 穿裳之意。“褧”, 《说文》:“衣也”,段玉裁注:“者, 枲属。 绩为衣, 是为褧也。”“”字, 就是苘麻。 故“褧”就是用细苘麻丝织成的衣裳,用作嫁衣的外罩,既能显露嫁衣的鲜艳色泽、美丽花纹,又能防污隔尘。这两句的意思是:“穿好美丽的嫁衣套上细麻罩衫,穿好美丽的长裙套上细麻裙罩。而“叔兮伯兮,驾予与行”,“叔、伯”,为古代女子对情人或丈夫的亲切称呼,犹言“情哥哥。”这二句是毫不掩饰地亲热地说:“情哥哥呀,在你迎娶的车上载着我,我和你一同去你的家。末章“驾予与归”,“归”,嫁也,则更直截了当毫不含糊地说“我嫁给你了”! 从而将热烈相爱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诗经《丰》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诗经译注 > 诗经全译 > 《丰》 情人本是等她的,但她没和他即时同行,后来非常懊恼。 子之丰兮! (一) 你这健壮的人儿啊! 俟我乎巷兮! 等候我在巷口啊! 悔予不送兮! 我后悔没有送你啊! 子之昌兮! (二) 你这“棒棒”的人儿啊! 俟我乎堂兮! 等候我在门口啊! 悔予不将兮! (三) 我后悔没和你走啊! 衣锦褧衣,(四) 穿着锦衣罩纱衣, 裳锦褧裳。穿着锦裳罩纱裳。 叔兮伯兮! 哥儿呀,哥儿呀! 驾予与行。驾车来我们同走吧。 裳锦褧裳,穿着锦裳罩纱裳, 衣锦褧衣。穿着锦衣罩纱衣。 叔兮伯兮! 哥儿呀,哥儿呀! 驾予与归。驾车来我们同归吧。 注 释 (一)毛亨:“丰,丰满也。” (二)朱熹:“昌,盛壮貌。” (三)毛亨:“将,行也。” (四)朱熹:“褧,禅也。” 注 音 褧jiong炯
丰
丰 [原文] 子之丰兮, 俟我乎巷兮, 悔予不送兮。(丰、巷、送,东部。) 子之昌兮, 俟我乎堂兮, 悔予不将兮。(昌、堂、将,阳部。) 衣锦褧衣,(齐鲁褧作絅。) 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 驾予与行。(裳、行,阳部。) 裳锦褧裳, 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 驾予与归。(衣、归,微部。) [译文] 你这健壮的小伙子,在巷口等我很久。我后悔没能送你啊! 你这魁伟的小伙子,在门口等我很久。我后悔没能和你走啊! 穿着锦衣,外面罩上薄纱衣;穿着锦裳,外面罩上纱裳。情哥哥呀好哥哥,快赶车来,我们同走吧! 穿着锦裳,外面罩上薄裳;穿着锦衣,外面罩上薄纱衣。情哥哥呀好哥哥,快赶着车来,我们同归吧![评介] 《丰》四章,二章章三句,二章章四句。《诗序》说:“《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称“三家无异义”。男婚女恋,女嫁男娶,本为人间常理,何以谈“乱”?这当然更不该“刺”了。至于“阳倡而阴不和”之说,更是扯到一边去了。况且诗中“上二章悔己前不送男,下二章欲其更来迎己,皆是男行女随之事也。”(见《毛诗注疏》)怎么说“不和”“不随”呢?朱熹认为: 此淫奔之诗,序说误矣。他在《诗集传》中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也。”“淫奔”之说,后人多不从。清人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说:“案诗旨,但初未从行,后悔而欲往,未见淫奔之意。姜炳璋谓天下无有淫奔而俟于堂者,亦无衣锦褧衣驾车而行者,其说允矣。” 清人方玉润也不赞同朱熹的“淫奔”之说。他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断非淫诗也。何则?以男之俟女也,则至乎堂上矣;女之归男也,则与伯叔偕行矣。堂上非行淫地,叔伯岂送淫人耶?又况车马礼服具备,则更非淫奔之际可知。以为‘女子于归自咏之诗’(姚际恒),则俟巷、俟堂,归竟归耳,又何不送、不将之悔乎?是邪正二说均不可通。”接着他又驳斥了 《诗序》的“不和”“不随”之说。方玉润认为本篇是“悔仕进不以礼也。”他说:“愚意此必寓言,非咏婚也。世衰道微,贤人君子隐处不仕。朝廷初或以礼往聘,不肯速行,后被敦迫,驾车就道。不能自主,发愤成吟,以写其胸中愤懑之气。而又不敢显言贾祸,故借婚女为辞,自悔从前不受聘礼之优,以致今日而有敦促之辱。仕进至此,亦可矜已。不然,婚礼纵缺,亦何至男俟乎堂而女不行耶?”他的这种“悔仕进不以礼”之说纯属猜测。说诗应该联系时代背景,抓住诗的本义。本篇为《郑风》,朱熹认为《郑风》为“淫诗”,方玉润认为《郑风》:“大抵皆君臣朋友、师弟夫妇互相思慕之词”(见《诗经原始》)。现在看来《郑风》大多为民间情歌。本篇就是一首写女子后悔没与情人同行,盼他来驾车同去的民间情诗。 前两章写一位姑娘自怨自艾,悔不该当初目光短浅,错过了一门好亲事。首章开头就说“子之丰矣”,赞美那个小伙子长得丰满,身体又很健壮。这么好的小伙子有哪个姑娘见了对他不倾心呢?难怪这位姑娘十分懊悔呢! 也正是这样一个壮美的小伙子爱上了这位姑娘。他每天都 “俟我乎巷”,甚至 “俟我乎堂”与姑娘约会,并向她求婚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女子不理睬他,没有答应这门亲事。紧接着她就后悔了。这里的“送”字用得很好,它不是一般的送行之意,而是有表示被追求的一方答应婚约之意。如《卫风·氓》,当氓抱布前去求婚时,女方答应 “秋以为期”,并 “送子涉淇”。再如《鄘风·桑中》,也有“送我乎淇之上矣”句,这也是姑娘送小伙子,里边都有表示答应婚事的意思。可是本诗里的姑娘“不送”,即没有答应婚事,使小伙子受到了一点打击。为什么会这样呢?朱熹认为是“妇人以异志不从”,方玉润则觉得“诗既不言,事亦难考”(见《诗经原始》)。从前后的诗句来看,姑娘并没有爱上别人,因为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就是姑娘所爱的人。那么究竟是姑娘要考验一下那小伙子呢,还是由于某些原因而使姑娘耍小孩子脾气呢,“事亦难考”。不管是什么原因,后来这位姑娘毕竟还是很悔恨自己的(“悔予不送兮”)。仅此三句,两位热恋中男女的各种情态便跃然纸上。第二章的重唱,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小伙子求婚之切(“俟我乎堂”)和姑娘没嫁给他 ( “不将”) 之悔。 后两章是写姑娘期望小伙子赶车回来娶她。到那时,自己便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嫁衣裳,跟他坐车一块儿走。这两章也是采用赋的表现形式和重章叠唱的表达手法,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情绪。“衣锦褧衣,裳锦褧裳”两句中的前一个“衣”和“裳”,是名词用如动词,即“穿衣”,“穿裳”之意。后一个“锦褧衣”和“锦褧裳”是古代庶人女子准备出嫁时穿的衣服。这种衣裳色泽鲜艳,花纹美丽,并能防污御尘。“叔,伯,或人之字也。”(朱熹),其实就是女子对男子的一种亲切称呼,类似“情哥哥”、“好哥哥”的意思。“驾予与归”中“与归”即“于归”、“往归”。指女子往归于夫家。这位姑娘盼望着小伙子赶着大车来娶她。这正是表现了古代男子娶妻时驾车亲迎之礼。后两句的重唱也是说“情哥哥呀好哥哥,你快驾车来娶我吧,我就坐上车嫁给你”。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是纯真的热烈的,从而将这对情侣相爱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很有趣的是前一章说“衣锦褧衣,裳锦褧裳”,而后一章则说“裳锦褧裳,衣锦褧衣”。这不仅使诗句形式多变避免了单调,也表现了姑娘穿上嫁衣裳准备出嫁时的急切心情。从此也可以看出:那个碰了钉子一时被姑娘冷落了的小伙子,在姑娘真诚的自怨自艾之后会重新跑到姑娘的身边的。本篇情节起伏迭宕,诗句感人肺腑,值得一读。
☚ 褰裳 东门之墠 ☛
丰
丰fēng ❶丰满。容貌丰满、美好的样子。《郑风·丰》一章: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毛《传》:“丰,丰满也。巷,门外也。”郑《笺》: “子,谓亲迎者。我,我将嫁者。有亲迎我者,而貌丰丰然丰满,善人也,出门而待我于巷中。” 陈奂 《传疏》: “丰满也,‘也’ 当作 ‘貌’。” ❷茂盛。《小雅·湛露》二章:“湛湛露斯,在彼丰草。”毛《传》:“湛湛,露茂盛貌。丰,茂也。”郑《笺》:“丰草,喻同姓诸侯也。” ❸丰收。《小雅·无羊》四章: “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郑《笺》:“牧人乃梦见人众相与捕鱼, 又梦见旐与𣄊。 占梦之官得而献之于宣王,将以占国事也。鱼者,庶人之所以养也,今人众相与捕鱼,则是岁熟相供养之祥也。”马瑞辰《通释》:“《尔雅》:‘维,侯也。’ ‘侯,乃也。’ 此诗二‘维’ 字,皆当训 ‘乃’。” ❹地名。见《史地篇》〔丰〕 条。
☚ 车下 丰年 ☛
丰
丰 文王伐崇后所建都城。《大雅·文王有声》二章: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史记·齐太公世家》:“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文王,伐崇、密须、大夷,大作丰邑。”文王伐崇后由岐迁丰。《说文》:“丰,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西南。”《括地志》: “鄠县东三十五里,有文王丰宫。”陈奂《传疏》:“案:汉杜陵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府东南,而丰乃在杜陵之西南,其西汉鄠县地。今西安府鄠县东五里,有古丰城,丰水又在丰城东。丰宫在鄠县东三十五里,疑即文王之辟雍也,去丰城三十里在近郊内。”今在陕西户县境内丰水以西秦杜镇。
☚ 王舅 丰水 ☛
丰 读音f·eng(-),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敷空切,平,东韵。 ❶丰收。 ❷丰富;富足。 ❸茂密;茂盛。 ❹容貌丰满。 ❺大。如:丰功伟绩。 ❻姓。 ❼通“风”,风度。
上一条: 飌 下一条: 豐
丰 〔feng〕 丰满 〔feng man〕 deab mlouldeab nieax: 他长得~。wudzhangl deab mloul deabnieax. 丰年 〔feng nian〕 rut doubjut. 丰收 〔feng shou〕 hongdxoud.
丰 豐 ㄈㄥ fēng 一 0520 形 指物体周围大。 古北方方言。 《方言》第二:「燕赵之间言围大谓之~。」晋郭璞注:「谓度围物也。」 丰豐❶ ❷ ❹ fēng ❶多;富足 △ ~产|~盛。 ❷大 △ ~功伟绩|~碑。 ❸美好的(容貌、仪态等) △ ~采|~姿。 ❹姓。 【注意】第一画是横(一),不是撇(丿)。
丰fēng 丰豐❶ ❷ ❶丰富:~收︱~产︱~登︱~年︱~厚︱~茂︱~美︱~沛︱~饶︱~润︱~盛︱~盈︱~足︱~裕︱~稔(ren)丨~硕(shuo)︱~腴(yu)︱~赡(shan)丨岁~︱~衣足食︱五谷~登︱人寿年~︱物阜民~︱羽毛未~︱瑞雪兆~年。 ❷大:~碑︱~功伟绩(ji)。 ❸容貌、姿态美好:~姿︱~采︱~韵。
丰fēng ❶ 多,足,丰富:丰满│丰盛│丰衣足食。 ❷ 伟大:丰功伟绩。 ❸ 美好的容貌或姿态:丰采│丰姿绰约。 ❹ 使丰满,使丰厚:丰胸│利以丰民。 ❺ 姓。
丰fēng 盈盛;充实。《怀沙》:“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丰feng 丰碑 丰标 丰采 丰产 丰登 丰富 丰厚 丰满 丰茂丰美 丰年 丰沛 丰饶 丰润 丰赡1 (shan) 丰神 丰盛 丰实丰收 丰硕 丰仪 丰盈 丰腴 丰裕 丰韵 丰姿 丰足 丰富多彩丰功茂德 丰功伟绩 丰年补败 丰神绰约2 丰衣足食 丰姿绰约3 五谷丰登 人寿年丰 羽毛未丰
丰 (反)歉
丰fēng (体形)丰满: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撮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合中身材。(三·54)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丧也体~怯热。(三十·692)
丰fēng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雜器 > 豐
豐 fēng
古時用以放置酒解的豆類容器。《儀禮·公食大夫禮》:“飲酒實于觶,加于豐。”鄭玄注:“豐,所以承觯者。如豆而卑。”《說文·豐部》:“豐,豆之豐滿者也。”段玉裁注:“謂豆之大者也。”《博古圖·周劉公鋪》:“考禮圖有所謂‘豐’者,亦與豆不異。鄭玄謂豐似豆而卑者是也。是器形全若豐。然銘曰‘鋪’者,意其銘鋪薦之義。‘鋪’雖無所經見,要之不過豆類。”
丰fēng ❶旧时北京古书店文明斋货价暗码,谓数目三。参“文、开、丰、年、瑞、明、聚、海、上、财”条。 ❷旧时北京古书店富晋书社货价暗码,谓数目三。参“富、开、丰、年、瑞、晋、生、海、上、财”条。 ❸旧时北京古书店开明书局货价暗码,谓数目三。参“开、商、丰、年、瑞、明、聚、海、上、财”条。
丰 丰;歉 ○丰fēng (形)收成好:~年|~收|~产|~足的粮食|~衣足食|~年稔岁|五谷~登|人寿年~|民和年~|物阜民~|瑞雪兆~年。
●歉qiàn (形)收成不好:~年|~岁|~收|以丰补~|粮食~收|棉粮荒~。
歉←→丰qiàn ← → fēng 歉:收成不好。 丰:收成很好。 【例】 今年,凡是丰收的地方,没有受灾的地方,应当提高 一点积累。以丰补歉,很有必要。(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
丰fēng 〖名词〗 指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段,当时段已赐氏丰(2)。《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 。——对围说将要让丰氏把女儿嫁给你作妻室。《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 ——不这样的话,敝国等于是贵国管理宾馆的人,哪里敢爱惜丰氏的祖庙?
丰fēng 〖形容词〗 一、形容容貌丰满(2)。《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弯弯的眉毛,丰满的面颊。《超然台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我在这里过了一年,而面貌更加丰满,头发白了的,一天天反而黑了。 二、茂盛,茂密(2)。《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何况是越过茂密的草地,驰骋在丘陵野地里,眼前只有贪求捕获野兽的乐趣,而内心没有留心事故发生的警惕,那么酿成祸害不是困难的事啊! 《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茂盛的草儿绿油油地似乎在竞争谁长得更茂盛。 三、丰富,丰厚(7)。《季梁谏追楚师》: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您虽独自祭品丰富,哪会有什么幸福呢? 《泷冈阡表》: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供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关键在于孝顺。《心术》: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丰厚地犒劳士兵并使他们悠闲,这是积蓄士兵力量的方法。 四、丰收(5)。《季梁谏追楚师》: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这是说春、夏、秋三季不妨害农业生产,百姓和睦收成丰收。《丰乐亭记》: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让老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张益州画像记》: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啊,我们这里的妇女、孩子,都为这年的丰收而欢乐。五、大(1)。《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他的丰功伟绩,用来铭刻在彝鼎上、谱写到乐章中的,是国家的光彩,不仅仅是乡里的荣耀啊。
丰2 豐fēng ❶ 丰厚,多。《左传·僖公五年》:“吾享祀~絜,神必据我。”(絜:通“洁”,洁净。据我:依附于我,即保佑我。)《吕氏春秋·当染》:“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充满天下。” ❷ 丰收。《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也。”(三时:指春、夏、秋。)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年,听取蛙声一片。” ❸ 大,高大。《庄子·山木》:“夫~狐文豹,栖于山林。”《列子·杨朱》:“~屋美服。” ❹ 茂密,茂盛。《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草。”(湛湛:露水浓重的样子。) ❺ 肌肉丰满,丰腴。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❻ 古代放酒器的托盘。《仪礼·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觯zhì:酒器。)
丰1 fēng ❶ 草木茂盛。《说文》:“~,草盛丰丰也。” ❷ 容貌丰满。《诗经·郑风·丰》:“子之~兮,俟我乎巷兮。”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瘠,无不毕肖。”
丰* 豐feng B7E1 ❶多,数量大:~衣足食/~产/~厚/~满/~盛/~硕。 ❷大:~功伟绩。 ❸美好的容貌和姿态:~韵/~姿/~采。 ❹姓。
丰jie 814E 〈文〉草芥(见《说文解字》)。
茂盛
茂盛 荣(枝~;竞秀争~) 秀 茜(茜茜;茜蔚) 繁(繁昌;繁庑) 蕃(蕃茂;蕃庑;蕃炽) 菀 丰 翘盛(盛茂;殷盛;遂盛) 蔚 茏 滋 蘴 发旺 茫茫 苍苍 炽茂茁茂 蔽茂 纯茂 郁茂生长茂盛: 滋硕 秀茂 挺茂 植物滋长茂盛: 向荣 植物生长茂盛: 滋茂 植物生长茂盛,花朵盛开: 秀发竹茂盛: 竹茂叶茂盛: 叶茂(根深~;枝繁~)树根扎得很深,枝叶长得茂盛: 根深叶茂根深枝茂 叶茂根深树根长得壮,树叶茂盛: 根壮叶茂庄稼茂盛: 起稼春季茂盛: 春荣鲜艳茂盛: 鲜茂滋长茂盛: 蕃芜繁衍茂盛: 条畅繁荣茂盛: 荣盛 荣盛,茂盛: 荣秀繁密茂盛: 骈郁兴旺茂盛: 骄王 旺茂郁茂,茂盛: 郁盛 彪彪葱绿茂盛: 碧芊芊青翠茂盛: 苍郁 葱茂 葱菁 浓繁美艳茂盛: 美盛茂盛青苍: 蟠青丛翠壮丽郁勃: 雄郁茂盛而鲜丽: 蕃鲜茂盛而艳丽: 夭夭(桃之~)茂盛而多实: 茂实肥茂而有光泽: 沃沃 (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茂盛)
另见:植物 草 旺盛 生命力
☚ 茂盛 草木茂盛 ☛
丰富
丰富 博(博赡) 丰(丰赡) 浩沟 雄厚 雄大 雄赡 富茂 赡富 宏富 闳富 繁富典借丰富: 竹素园储藏的丰富: 宝库(文化~)雄厚丰富: 雄富丰富而长久: 丰长极为丰富: 大优 丰足 极其丰富,超越千秋万代: 富轹万古各种东西极其丰富: 用之不尽 用之不竭取之不竭 取之不尽 (种类多或数量大: 丰富)
另见:丰足 富裕 充足 很多 有余
☚ 丰富 物产丰富 ☛
富饶
富饶 丰(丰夥) 裕(裕饶) 饶富 饶衍 衍盈 隐赈丰裕富饶: 丰饶 饶羡 饶富 物产丰饶: 丰盈 五谷丰饶: 穰穰(~满家) 人口众多,物产丰饶: 阗繁安定富饶: 安饶肥沃富饶: 沃饶 肥饶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 粟红贯朽 粟陈贯朽 粟腐贯朽 贯朽粟陈 贯朽粟腐 红腐贯朽 贯朽粟红 (物产多,财富多: 富饶)
☚ 富裕 使变富 ☛
大
大 大(~型;浩~;憨~;哆~) 巨(~大;~型) 冯 洪(~大) 渠 鸿(~文) 弘(~大;~裕;~图) 恢(~弘) 元(~龟) 介(~福) 丰 丘(~牛) 至 皇(~~) 湟京 甫(~田) 山(~响) 莽(~雨) 胡(~福) 郅 祁(~寒) 邱奕 弈 丕(~业) 老 夸 硕(~果) 讵 浑 粗 简 阜(~陵) 封(~羊;~豖;~狐) 俊 纯 峻肤 贲(~鼓) 坟(~仓;~烛) 垺 殷 桓 魁 僤(~怒) 訏(~谋) 重(~金;~价;~赏) 剧(~寇;~盗) 厦(~屋) 闳 宏穷 穹(~石) 都 庞 菿 斗(~胆) 嚭 懋 颙 马(~蜂;~蓼)大的: 倬 大者 鹏鲸扩大,大: 荒高,大: 景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斗大 大如斗所观者大: 观海如此之大: 许多这样大或那么大: 偌大这般大: 许大大而多: 洪茂大而茂盛: 硕茂大而有力: 粗壮大而美: 鸿姱大而久长: 隆长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而无当 廓而无当大的样子: 闳闳
另见:程度 水平 形象 ︱小
☚ 大 大小 ☛
丰收
丰收 有(有秋;有成;大有) 丰(丰登;丰熟;丰裕;丰盛;丰稔;丰穰;丰成;丰获) 熟(熟荣;熟衍;善熟;和熟) 登(登丰;登衍) 善收(蚕麦~) 稔收(年谷~) 得辛形容丰收: 京坻丰收和歉收: 丰歉 丰虚 丰败 登下丰年,丰收: 得岁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雪兆丰年 瑞雪丰年 瑞雪兆丰年农业丰收: 岁稔年丰 岁丰年稔农作物丰收: 穰(农穰)年成丰熟: 年熟 岁熟 岁稔 年丰 谷熟年丰: 登平庄稼成熟而得丰收: 蕃熟人民欢乐、庄稼丰收: 民乐年丰 民和年丰 民和年稔丰收大有希望: 仓箱可期连年丰收: 连稔大丰收: 大稔 大穰 大熟 庄稼大丰收: 盈车嘉穗 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年丰时稔丰熟的样子: 穰穰喜获丰收的景象: 粒米狼戾 (收成好: 丰收)
☚ 丰、歉 粮食丰收 ☛
丰足
丰足 丰(丰牣;~夥;~给) 余 饶 给(饶给;盈给) 康 羡溢 敦蒙优多富裕丰足: 富腴 富给丰盛,富足: 丰殷丰盈,富足: 殷盈丰足而滋润: 丰润 (富裕,充足: 丰足)
☚ 富足 富裕 ☛
丰 容姿,风采:~姿/~采/~容/~茸/~神/~韵(韻)/~标/~仪。以上也作“风”,但不作“豐”。
丰豐fēng ❶丰富。如:丰收,丰满,丰衣足食。 ❷大。如:丰功伟绩。 ❸美好容姿。如:丰采,丰姿。 ❹六十四卦之一。 ❺姓。
丰(Ⅰ❶ ❷、Ⅱ豐)fēnɡ Ⅰ ❶ (丰富) abundant;plentiful;rich;full:五谷 ~ 登 an abundant harvest of all food crops ❷ (大) great:~ 功伟绩 great contributions and heroic deeds;great achievements ❸ (美好的容貌和姿态) fine-looking;good-looking;handsome;full and round:~ 采 fine manners;graceful bearing Ⅱ (姓氏) a surname:~ 稷 Feng Ji ◆丰碑 monument;monumental work; 丰采可人 a man of prepossessing appearance; 丰采韶秀 be of a most refined and prepossessing appearance; 丰采依然 One's elegance remains as before.; 丰产 high yield;bumper crop; 丰登 bumper harvest; 丰登之年 a year of abundance;a year of abundant [good] harvest;a prosperous year; 丰而不肥 be plump without being fat; 丰富 abundant;ample;aplenty;rich;plentiful;(使丰富) enrich; 丰富多采 be rich and varied;colourful and rich in variety;varied and colourful;of colour and variety;dazzlingly rich and colourful; 丰富多腔 rich in tunes; 丰功伟绩 valiant record;gigantic [tremendous] contribution;heroic deeds;th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of ...;great service to the country;great meritorious service to ...;the magnificent contributions to ...;magnificent exploits and great feats;high merit and great achievements;great achievements;signal contributions; 丰厚 thick;rich and generous; 丰隆 {穴位} Rich and Prosperous;Fenglong (S 40);丰滦矿 fengluanite; 丰满 plentiful;full and round;well-developed;full-grown;liberality; 丰茂 luxuriant;lush; 丰美 lush; 丰年 bumper harvest year;good year; 丰年虫 fairy shrimp; 丰沛 plentiful; 丰取刻与 take a lot and give away little; 丰饶 rich and fertile; 丰饶之角 Cornucopla; 丰稔 [书] reap a bumper harvest; 丰润 plump and smooth-skinned; 丰赡 [书] rich;plentiful; 丰盛 rich;sumptuous;bumper; 丰实压枝 The trees are heavily laden with fruit,weighing the branches down.; 丰收 bumper harvest;[方] foison; 丰收补歉 make up for a crop failure with a bumper harvest; 丰收节玩偶 harvest doll; 丰收在望 A bumper harvest is anticipated.;A good harvest is in sight.;give promise of a bumper harvest; 丰水量 three month flow; 丰水年 high flow year; 丰水期 wet season; 丰硕 plentiful and substantial;rich; 丰田汽车公司 [日本] Toyota Motor; 丰土沃地 a fertile piece of land; 丰衣足食 have ample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be well-fed and well-clothed;be well provided with food and clothing;have adequate food and clothes;have enough to eat and sufficient to put on;have enough to eat and wear;have plenty to eat and wear;lack neither clothing nor good food;well-clad and well-fed; 丰仪 elegant demeanour; 丰盈 have a full figure;plentiful; 丰腴 have a full figure;full and round;well-developed; 丰渔 big catch; 丰裕 well provided for;in plenty; 丰质子 proton-rich; 丰姿绰约 [婀娜] agreeable manners; 丰足 abundant;plentiful
丰 Feng(abundance)
丰 ❶乡名。秦时属沛县。在今江苏丰县。 ❷邑名。一作酆邑。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周国都城。至周武王时迁都于镐。
丰fēng ❶ 丰 富多彩|丰 功茂德|丰 功伟绩|丰 肌弱骨|丰 烈伟绩|丰 年稔岁|丰 神绰约|丰 衣足食|丰 韵娉婷|丰 姿绰约 ❷ 年丰 岁稔|年丰 物阜|岁丰 年稔|衣丰 食饱 ❸ 饱食丰 衣|劲骨丰 肌|岁物丰 成|五谷丰 登|羽毛丰 满|羽翼丰 满 ❹ 毛羽未丰 |人寿年丰 |羽翼未丰
丰 丰,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或説象茭白之形,是 “葑”(fèng)的初文。或説象植物根部植於土。隸定作 “丰”,後分化出 “封” “邦”,“丰” “封” “邦”本爲一字。文獻作 “丰”者,多用丰茂、丰度等義。文獻或用爲“豐”,則有豐盛、豐厚、豐饒、昌盛、偉大等義。漢字簡化後“丰”“豐”統一作 “丰”。卜辭 “丰人”讀 “封人”,西周時掌守帝王社壇及京畿的疆界,春秋時負責封疆之事。又或用作方國名。銘文或讀 “封”,或用作人名。參見006.邦字條。
丰·夆fēng·féng (甲) (金) “水草丰美”。丰,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上为草的象形,根部为棱形土块。小篆从“草”。本义为草木茂盛,引申为美。《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丰,美丽。“丰姿”用此义。现为“豐”的简化字。“夆”,上为“夂”(zhì,脚趾,至)表意,下为“丰”表声,是“逢”之本字,现作声符用。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feng 阴平:峰(山峰) 锋(先锋) 烽(烽火) 蜂(蜜蜂) 沣(水名,在陕西省) 鄷(姓氏) 阳平: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缝(缝纫机) 去声:缝(缝隙) péng 蓬(蓬蓬勃勃) 篷(竹篷)相关链接 “艳”,会意字,色彩丰富也,艳丽。
丰豐fēng (4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表示“丰茂、丰满、丰富、丰碑” 等意思以及作姓氏用时,“丰” 的繁体是 “豐”;表示 “人的风度、仪态”等意思时,“丰” 没有繁体。起笔是横,旧字形是撇。
* 丰1 fēng4画 一部 (1) 茂盛;茂密: 百草~茂。 (2) 美好的容貌、姿态。也作“风”: ~采|~韵。
* 丰2 (豐)fēng (1) 数量大或种类多: ~年|~收|~衣足食。 (2) 大: ~碑|~功伟绩。 (3) 姓。
丰
☚ 生 產 ☛
丰豐fēng 甲骨文象草木在土上茂盛成长,上面两“屮”,(chè,草形)上下重叠。丰盛义。商代末期以后省“土”旁。小篆最上是“屮”,下变两横。楷书最上先从一横撇,现规范作三横一竖。古代又作封字的初文。“封”本是封建赐土地之义。丰有盛,多义。如:丰年|丰衣足食。古代有讲“丰”是豐满的。豐就是丰盛义。甲骨文及金文、小篆的豐字都象盛食物的豆器上有物丰满状。现规定丰是规范字。豐是繁体字。见《总表》。丰盛义引申是容貌好看。如:丰采|丰姿。
丰豐★繁◎常★常◎次
fēnɡ丰,表意,甲骨文1象封土成堆,植树其上以为界限之形,本义表示疆域,是“封”的本字。甲骨文2、金文1、小篆1字形稍变。(一说象植物长势茂盛之形,本义为丰茂。)假借为草木茂盛、体态丰满、美好动人的容貌和姿态等。豐,表意,甲骨文3、金文2、小篆2象盛玉串等于豆中之形,表示用丰厚的礼品奉祀神灵和祖先,本义为丰盛、多而满。(一说形声,甲骨文3从壴(zhù,鼓),亡声,本义为钟鼓之音盛大。)引申为大、丰富、富饶、丰满等,假借为姓。明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把“豐”简作“丰”,采用同音代替。 【辨析】 ❶“丰”与“豐”不是等义简繁字,用法有别:前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丰满、神态和仪容美好,后者可形容各种事物,侧重于表示事物的丰富、繁多。 ❷“丰(豐)”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沣(灃)、艳(艷)、滟(灔)。 【构词】 丰产(豐産)∣丰富(豐富)∣丰硕(豐碩)∣五谷丰登(五穀豐登)∣丰采(丰采)∣丰姿(丰姿)∣张三丰(張三丰,人名)丰 (fēng) 艸盛丰丰也。“生”篆作“❶ ”,“丰”从生而達於下,以見其盛也。
丰
☚ 从 邦 ☛
000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