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争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争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中的一场讨论。中西文化的比较在戊戌变法前后和“五四”运动中都曾热烈地讨论过。这次讨论虽然论题上并无突破性的进展,但判断的价值标准各异。那时更多的是盲目的对外崇拜和自我标榜。这一次的讨论则较多理智的分析。(一)孙立平在1986年12月4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中西文化》认为,中西比较存在两个差别的比较,一是地区性的差别,一是古今的差别。世界性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作为社会活动单元的人的自主意识以及表现在思维和行为上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一种落后了的,过了时的地方性文化。我们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结构性否定,并进行结构性重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东西,但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它与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二)赵平之在《求是学刊》1988年第2期撰文《东西方文化及其比较的实质》认为传统文化主要特点表现为“人的依赖关系”。西方文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主要特点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三)陈晓农认为中国文化偏重政治伦理,而希腊哲学则偏重解释自然,探讨宇宙的来源,概括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二者显然不同。(四)陈传才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也进行了比较,从自然的价值观念看,中国和西方都存在着自然神秘论,但中国是泛神意义上的神秘论,西方则是一神教意义上的神秘论。从社会的价值观念与人自身的价值观念看,中国人在突出群体意识的同时,并不忽视个体意识;西方人只重个体意识,即忽视群体意识;西方宣扬“天赋人权”,中国则讲“天赋价值”。从价值形态来看,中国“重义轻利”,西方以“爱智”、“求真”为其价值特征。(五)李志林认为中西自然观的差别在于气一元论和原子论,表现为整体性与个体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功能性与结构性,无形与有形的对立;形成事物的方法途径不同,即“生成”与“组合”的不同;对事物运动原因认识不同,中国重外因,西方重内因。(六)黎明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哲学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人信仰人,传统的西方人信仰神;人是有限的点,神是无限的空间。中国人在有限中跟随孔圣人,孔夫子的足迹被人踩成了一条深深的文化峡谷,西方人在无限中,遨游在空间,脚步声震响在一切文化创造的领域。(七)徐大同、高建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表现出与人的政治行为紧密结合和追求实用的倾向。而西方则表现出较为浓厚的思辨色彩追求科学的倾向;中国注重治国之道,而不重制度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重“民”,承认封建等级不平等,西方的人本主义重视人,前提是反封建等级不平等;从道德与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看,中西的不同在于,西方从总体上视道德与政治是相互分离的独立的认识客体,而中国则是把二者紧密相联的。

☚ 日共与苏共的争论   中苏论战 ☛
000077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