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西医结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西医结合

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是在倡导西医学习中医的基础上,至20世纪60年代初确定下来的。其核心是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中医药,主要包括:
❶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临床,对某些疾病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中西医学术逐步交流,逐渐产生新的理论;
❷用生理学等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医学术,进而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
❸在中西医务人员合作诊治病人的过程中,系统地整理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其规律,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深入到理论研究,阐明中医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实质;
❹用物理、化学、电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对中医的某些学说、观点或方药进行综合性研究,以丰富医学科学的内容,并创造新的学说或新的药物。中西医结合开展30多年来,在临床、预防和基础医学方面都涌现出成果。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内分泌疾病、免疫功能障碍疾病、严重功能失调疾病等多发病和疑难病,已成为必要的思路和常规,并取得优于单独运用中医或西医的疗效。在治疗急腹症、中小面积烧伤、骨折等病患时,改变了西医的传统常规,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新疗法,不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且使部分病人免除手术,减少合并症和副作用。在阐明阴阳、脏腑、气血等理论的实质,探讨各种证候的规范,研究活血化瘀、针刺镇痛等治法的机制,都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传统中医学术与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的结合。这些成效,一方面激发了气功、推拿、针灸、食物及天然药物治疗的推广应用并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哲学、数学、信息、生物、物理等学科结合于中医药研究,促进了中医病理学、实验针灸学、针刺麻醉学、时间生物学和身心医学等边缘学科的酝酿与开拓。在人类医学发展历程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尚在探索阶段,认识与做法尚未一致,在临床覆盖率和某些病的疗效稳定性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

中西医结合zhōngxīyījiéhé

在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基础上, 主要由中西医兼通的医学人才, 用现代科学方法, 发掘、整理、研究中医药学遗产, 丰富现代医学科学, 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统一的新医药学的过程。中西医团结合作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础, 中西医兼通的新型人才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 现代科学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对象, 丰富现代医学科学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直接结果, 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统一的新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终目标。中西医生的团结合作、中西医疗技术的并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中西医理的互证、中西医学的交融, 都属于“中西医结合” 的范畴。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 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 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 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是在倡导西医学习中医的基础上, 至20 世纪60 年代初确定下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主要包括: 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 结合临床, 对某些疾病进行综合性研究, 使中西医学术逐步交流, 逐渐产生新的理论; 用生理学等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医学术, 进而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 在中西医务人员合作诊治患者的过程中, 系统地整理中医临床经验, 总结其规律, 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深入到理论研究,阐明中医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实质; 用物理、化学、电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方法, 对中医的某些学说、观点或方药进行综合性研究, 以丰富医学科学的内容, 并创造新的学说或新的药物。中西医结合开展50 多年来,在临床、预防和基础医学方面都涌现出不少成果。临床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内分泌疾病、免疫功能障碍疾病、严重功能失调疾病等多发病和疑难病, 已成为必要的诊疗、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优于单独运用中医或西医的疗效。在治疗急腹症、中小面积烧伤、骨折等病患时, 改变了西医的常规,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疗法, 不仅治愈率提高, 死亡率降低,且使部分患者免除手术, 合并症和副作用减少。在阐明阴阳、脏腑、气血等理论的实质, 探讨各种证候的规范, 研究活血化瘀、针刺镇痛等治法的机理方面, 都充分体现出中医学术与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的结合。这些成效, 一方面促进了气功、推拿、针灸、食物及天然药物治疗的推广应用, 并走向国际化, 另一方面, 也推动了哲学、数学、信息、生物、物理等学科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 促进了中医病理学、实验针灸学、针刺麻醉学、时间生物学和身心医学等边缘学科的酝酿与发展。在人类医学发展历程上,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尚在探索阶段, 认识与做法尚未一致, 在临床覆盖率和某些疾病的疗效稳定性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中药,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这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丰富和发展医学科学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团结中西医被列为中国卫生工作四项原则之一。1956年毛泽东同志指出: “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1958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强调要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医生。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据1981年统计,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两年以上的有4,700多人,其中定为中西结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有1,590多人,他们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成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骨干力量。1970年12月10日至1971年2月28日召开了全国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研究了工作。
解放三十多年来,中西医结合队伍逐步发展,已经和中医、西医一样,成为中国卫生事业中三支力量之一。中西医结合工作,首先是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适合中国情况、符合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取得了比单一疗法优越的效果。例如治疗急腹症,非手术治愈率约达70%;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和功能锻炼为特点的治疗骨折,疗程和功能恢复的时间可以缩短1/3或1/2,复位满意者约达90%;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泌尿系结石、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小儿肺炎、婴儿腹泻等大都取得了比单一疗法更为满意的效果。中西医结合的针刺麻醉及针麻原理研究,不仅成功地把针刺镇痛应用于复杂的外科手术,而且导致了生理、生化方面某些新的发现。在中西医结合科研方面,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索阴阳、脏象、经络、气血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这些都说明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是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也证明将中国医药学的精华同现代医学的精华结合起来,是卓有成效的。据1980年底统计,全国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获奖项目累计189个,占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奖总数的15.6%。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临床观察,逐步发展到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阶段,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并且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继承老中医经验,提高医疗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了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卫生部在1980年4月召开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1981年成立了“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82年11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西医结合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工作会议”。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科研规划正在逐步开展。但是,同一切新的事物一样,中西医结合也要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执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经过长期艰巨的认真探索、反复实践,中西医结合事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 中医教育   少数民族医药学 ☛
000141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