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麻醉指在进行外科手术时,以中药为主药对病人施行全身麻醉的方法。相传战国医家扁鹊已使用麻醉药。至汉代,名医华佗首创中药麻醉方剂麻沸散,进行腹腔等手术。唐宋以来,中药麻醉不断发展,宋代窦材《扁鹊心书》中的睡圣散,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的草乌散,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整骨麻药方等,都是古代比较有名的中药麻醉方剂。现代临床上常以中药洋金花作主药。其特点为: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可通过改善病人的微循环而发挥抗休克的作用,并易于用毒扁豆碱催醒,给药途径多,操作简便。目前国内已应用于肺、胃、食道等手术。
中药麻醉以中药洋金花为主的一种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具有药源丰富,操作简便,比较安全的优点;但存在有时麻醉效果不够满意,术中创面渗血较多等缺点。 中药麻醉Chinese herbal anesthesia是以中草药洋金花为主药,冬眠药物和/或肌松药为辅助药的一种静脉复合麻醉,简称“中麻”。洋金花总生物碱含80%东莨菪碱,后者是产生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故又有东莨菪碱静脉复合麻醉之称。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手术;用于休克病人还有改善微循环和抗休克功效,故又有中药抗休克麻醉之称。利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毒扁豆碱、催醒宁)拮抗东莨菪碱的中枢抑制作用,可产生中麻催醉效果。 中药麻醉herbal anaesthesia(/anesthe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