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仙鹤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仙鹤草 【名称出处】:《伪药条辨》 【概况】: 异名 龙牙草、瓜香草(《救荒本草》),黄龙尾(《滇南本草》),金顶龙牙(《百草镜》),龙头草(《分类草药性》)、石打穿、地蜈蚣(《纲目拾遗》),子母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倒退(《滇南本草整理》)。 基源 为蔷薇科龙牙草属植物部分种类的全草。龙牙草属全世界有10余种,中国约4种。供药用的主要是龙牙草及其变种黄龙尾,但中国产同属其它种也均可作仙鹤草用。 原植物 正品仙鹤草一般为2种:龙牙草Agrimoma pilosa Lédeb.(A grimonia pilosa Lédeb.var.Japonica(Miq.)Nakai)。 黄龙尾.Agrimonia pilosa L’edeb.var.nepalensis(D.Don)Nakai,又名金鸡嘴壳、龙牙肾、地洞风、九龙牙、金仙公(浙江),黄牛尾(山东),地罗盘、瘦狗还阳、地草(四川),白芽蒿、产后草(江苏),山昆菜、咀草(福建)。另有2种也作仙鹤草药用:托叶龙牙草Agrimonia coreana Nakai,又名大托叶龙牙草、朝鲜龙牙草。大花龙牙草Agrimonia eupatoria L.subsp.asiatica(Juzep.)Skalrcky,又名亚洲龙牙草、新疆龙牙草。 历史 仙鹤草一名见于《伪药条辨》,本品原名龙牙草。 宋代《图经本草》始有“施州(今湖北西部)龙牙草”的记载,谓:“治赤白痢”,但观察《大观本草》的附图却不像龙牙草。 《纲目》将龙牙草列入马鞭草项下,按其文字记述也不像龙牙草。《救荒本草》的描述和附图都与现今的龙牙草相似。《植物名实图考》有更准确的记述,谓:“苗高尺余,茎多涩毛,叶如地棠叶而宽大,叶头齐团,每五叶或七叶作-茎排生,叶茎脚上又有小牙,叶两两对生,梢间出穗开五瓣小圆黄花,结青毛蓇葖果,有子大如黍粒,味甜。”并附有图,所述所绘确系本种无疑。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多呈块茎状,周围长出若干侧根,根茎短,基部常有1至数个地下芽。茎高30~120cm,被疏柔毛及短柔毛,稀下部被稀疏长硬毛。 叶为间断单数羽状复叶,通常小叶3~4对,稀2对,向上减少至3小叶,叶柄被稀疏柔毛或短柔毛;小叶片无柄或有短柄,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1~2.5cm,顶端急尖至圆钝,稀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急尖到圆钝锯齿,上面被疏柔毛,稀脱落几无毛,下面通常脉上伏生疏柔毛,稀脱落几无毛,有显著腺点;托叶草质、绿色,镰形稀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尖锐锯齿或裂片,稀全缘,茎下部托叶有时卵状披针形,常全缘。花序顶生,穗状或总状,分枝或不分枝;花序轴被柔毛;花梗长1~5mm,被柔毛;苞片通常深3裂,裂片带形,小苞片对生,卵形,全缘或边缘分裂;花直径6~9mm;萼片5,三角卵形;花瓣5,黄色,长圆形;雄蕊5~8~15枚;花柱2,丝状,柱头头状。 果实倒圆锥形,外面有10条肋,被疏柔毛,顶端有数层钩刺,幼时直立,成熟时靠合,连钩刺长7~8mm,最宽处直径3~4mm。花果期5~1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55页.图2329)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海拔100~3800m。野生或栽培。 中国各地均产。 黄龙尾与龙牙草的区别在于茎下部密被粗硬毛,叶上面脉上被长硬毛或微硬毛,脉间密被柔毛或绒毛状柔毛。 分布于中国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托叶龙牙草、大花龙牙草与龙牙草不同处为: 托叶龙牙草托叶扇形或宽卵形,边缘有圆钝锯齿,叶片下面脉上被开展疏柔毛,脉间被浅灰色短柔毛;花极为疏离,间距为1.5~4cm;雄蕊数目较多,17~24枚;果实钩刺向外开展,连钩刺长8~10mm。 从黑龙江向南到浙江只有几处孤立的地方采到,分布甚为稀少。 大花龙牙草花较大,直径12~13mm;果实较大,连钩刺长8~10mm,最宽处达5mm,钩刺外层反折,内层开展;小叶片下面被浅灰色柔毛。 分布于新疆,很稀少。。 【生药】: 栽培 宜温和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用种子繁殖,春播3月下旬,秋播9月上旬。条播,按行距27~33cm开沟,深3~4cm,播后覆薄土,稍加镇压。 每亩用种量1~1.5kg。亦可用分株繁殖,挖起老蔸,按其生长情况分成数株进行穴栽。 苗高5~7cm时间苗、补苗,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13~17cm定苗。每年冬季用人畜粪开沟条施1次,并培土壅根;返青后再追肥1次。注意中耕除草,雨后排除积水。 采集 夏、秋季枝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及泥土,晒干。 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 鉴别 性状 茎长40~60cm,直径4~7mm,全体被白色柔毛;基部木质化,下部圆柱形,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或淡红棕色,有纵沟及棱线,茎节明显,节上有托叶残存;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中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大小不等,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暗绿色,皱缩卷曲;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片,抱茎,斜卵形。总状花序细长,花萼裂片5,萼筒外面有槽,并有毛,顶端具一轮直立钩刺;花瓣黄色。 果实倒圆锥形。气微,味微苦。以质嫩、叶多者为佳。 显微 叶片横切面:中脉向下凸出,维管束外韧型,呈新月状。 上表皮有非腺毛;下表皮有非腺毛、腺毛和气孔。叶肉栅栏细胞2列,不通过中脉。栅栏组织及叶脉薄壁组织中散有草酸钙簇晶,直径15~25~40μm。(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284) 叶的粉末:暗绿色。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 非腺毛单细胞,长短不一,壁厚,木化,具疣状突起,少数有螺旋纹理。小腺毛头部1~4细胞,卵圆形,柄1~2细胞;另有少数腺鳞,头部单细胞,直径约至68μm,含挥发油滴,柄单细胞。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9~50μm。 加工炮制 ❶ 切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酚酸类包括高原儿茶酸、原儿茶酸、咖啡酸、2,5-羟基苯甲酸(Gentis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阿魏酸、水杨酸[1]、仙鹤草酚(Agnmol)A(1)、B(2)、C(3)、D(4)、E(5)[2]、以及F(6)和G(7)[3]、鹤草酚(Agrimophol)(8)[4]。 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甙、香豆素等)有芦丁、槲皮素、香豆素、喔斯脑(Osthol)、儿茶素、金丝桃甙(Hyperoside)[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6]。三萜类有lβ,2α,3β,19α-四羟基熊果-12-烯28酸(1β,2α,3β,19α-Tetra hydroxyurs--12-en-28-oic acid)、1β,2β,3β,19α-四羟基熊果-12烯-28-酸(1β,2β,3β,19α-Tetro 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28-1)-β-D-葡萄糖甙(2α,19α-Dihydnoxy urolic acid-(28-1)-β-D-glucopyranoside)[7]、鞣质有仙鹤草鞣质(Agrimoniin),仙鹤草鞣酸A、B(Agrimonic acid A、B)等[8]。 参考文献 [1] Farm Pol(8)1984;40:475 [2] 化学学报 1978;36(1):35 [3] Planta Med 1989;55(2):169 [4] 药学学报 1982;17(9):6136 [5] Izv Akod Nauk kaz SSR,Ser Biol 1989;88(2):90 [6] Diss Pharm Pharmacol 1972;74(1):79 [7] Phytochemistry 1988;27(1):297 [8] Chem Pharm Bull 1984;32(6):2165。【药理】: ❶ 止血作用 粗制浸膏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蛙腿灌流时并有收缩周围血管作用。 小鼠iv仙鹤草素后,出血时间缩短45%。家兔iv可缩短血凝时间,并使血小板数增加。但也有报道,仙鹤草浸剂不能使血管收缩,也无促进血液凝固作用。用仙鹤草注射剂15mg/kg亦未见促血凝作用。 仙鹤草内酯能降低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及张力,而后使肠运动停止于松弛状态。对大鼠在位小肠的蠕动亦呈抑制作用。 浸剂对离体兔、豚鼠子宫具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23 。【药性】:性味 苦、涩,平。 ❶ 《履峻岩本草》:“辛、涩,温。” 归经 心、肝经。 ❶ 《陕西中药志》:“入肺、脾、胃、大肠四经。” 功效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杀虫,解毒,益气。 主治 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跌打、创伤出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湿热阴痒,疟疾,痔肿,疮疖痈肿,脱力劳伤,小儿疳积,烧、烫伤。 ❶ 《履巉岩本草》:“叶:治疮癣。” ” ” ⒀《四川中药志》:“近用于血小板减少症。” ⑾《广西民族药简编》:“根水煎服,治胃出血,牙痛;磨水涂患处,治黄蜂螯伤;叶研粉敷患处,治刀伤出血;全草水煎服,治感冒,黄疸型肝炎,小儿盗汗,贫血,阿米巴痢,痧病,跌打内伤等,水煎洗患处治脓疱疮。” ⒂《云南抗癌中草药》:“治胃癌,肠癌,肺癌,肝癌,子宫癌。” ⒃《中药新用》:“治咳嗽,肿瘤,痢疾,绦虫病,美尼尔氏病,白细胞减少症,盗汗,阴道滴虫,食物中毒。此外,对流感伤寒型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60g);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浓汁及熬膏涂局部。 使用注意 ❶ 《江苏药材志》:“凡外感寒热者忌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龟板、枸杞根,治过敏性紫癜。 ❷ 配白及、地榆炭,治上消化道出血。 方选和验方 ❶ 止血汤(中草药通讯 1977;(2))治上消化道出血:仙鹤草30g,白及30g,地榆炭30g,生槐花15g。 水煎,分早晚服,共服5剂。 每日1剂,水煎服。 将仙鹤草末和滑石粉浸泡在麻油内24小时,后置文火上加热搅匀,沸后5分钟,装瓶备用。 单方应用 ❶ 《岭南采药录》:“治赤白痢及咯血、吐血:龙芽草9~18g,水煎服。” ” 食疗 ❶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小儿疳积:龙芽草15~21g,去根及茎上粗皮,合猪肝90~120g,加水同煮至肝熟,去渣,饮汤食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