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秋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秋月苏 轼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中秋之夜,人称佳节;其夜之月,明朗为最。人们观赏它,绝多是用那赞美、同乐的感情作诗吟咏,也绝多抒发一种喜悦快慰的心怀。但这首诗却与此有所不同,它固然是赞美了中秋之月,可是并没有进而抒发欢慰的心情,而是由赞美转生失意,从遐想归于茫然,叫人最后感到了一声沉重的慨叹和一丝无奈的忧伤。按照常理,这当然是不谐调的,可是在此,却恰恰是诗人苏轼匠心独运的表现。我们知道,苏轼由于当时政治斗争的排挤,曾屡遭贬官易地,以致如在过着漂泊的生活,他作此诗时就正处在这个“漂泊”之中。这时遇到佳节,他不可能不加倍地思绪联翩,有万千感慨;而对现实,他也绝不可能不触动情思,思前想后。于是他希图用这看似不谐、实际上却能产生巨大反差效果的结构方法来表述他因中秋赏月引发的诸种情思。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中秋之日的傍晚,暮云因秋风之吹而散尽,现出了微显寒意的天空。天空中银汉高横,悄无声息。就在这时,一轮明月如同转动着的玉盘冉冉升起于东方。这就给我们托出了一幅静美的中秋月夜图。然而,诗人虽在渲染中秋月夜的静美,却也难以尽掩本有的感伤心境,所以这有些过分“静美”的意境里又飘荡着一丝清寂的游气。这多少也反映了诗人写此诗时的心境。 诗的后两句通过论景而暗抒幽情。“此生此夜不长好”,在说此生之中像今夜如此静美的景象不是常有的。在赞赏今夜明月的同时,引发了思绪,联想到了此前一生中所见中秋夜月多不如意的情况,抒发了一生多不如意之情。诗意一变,但过渡自然。从赞美中转生了失意心情,比况说出,即是抒发。“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一句是诗人由眼前而产生遐想明年赏月的情况,连起上句是说,今年在此赏到此月,很难得,希望明年也赏到与今年同样的明月,但明年人在何处,却实不可知,那么是否能够赏到如今年一般的朗月,更不可知了。诗意从遐想、希望变化而归于茫然,表达了忧伤的心情。 所以本诗既有对中秋夜月的赞美,更有因而引发的命运多艰的感慨忧伤,两相对比的描写,使后者尤其能够感染人心,显示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中秋月 圆魂上塞空, 皆言四海同。 这是一首充满思辨色彩的哲理小诗。它以中秋月为吟咏对象,而对一轮满月和如水月辉,从事物的另外一面提出问题,揭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启发人们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绝对化、简单化地下结论。从而表现了古人朴素的辩证观点。 这首五言诗总共四句:一轮圆月升上暗蓝色的夜空,将澄澈透明的银辉遍撒人间,人们一般都认为天涯共此时,四海共婵娟。首句的圆魂,即指圆月,“魂”是月始生或将没时的微光,这里用以泛指月或月光。你在这里看到的是晴空万里,清辉满地,换个地方也许就不是这样。大千世界太辽阔,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同一时刻的气象状况、风云雨雪的变化也当不同。你怎能知道千里万里之外,没有风雨交加那样的情景呢?当你尚不能感知迢迢远方是什么景象时,切不可盲目下结论。李峤的这一看法显然是客观的。 李峤生活的时代早我们十几个世纪,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还不能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大面积的气象观测,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业已积累了大量的气象经验,诸如“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灯”等农谚,就是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显然,李峤是通过诗的形象和语言,将人们的经验与智慧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气象上如此,推而广之,人们在对其复杂事物的认识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秋月中秋月是用梦幻编成的 挂在天上挂在心上 用永不消失的诱惑 把企盼照圆 把泪珠照圆 有桂花的芳香陪伴 有菊花的淡雅陪伴 有希望的温馨陪伴 于是命运的车轮 就在圆实而飘逸的梦中 旋转 李白的笔曾蘸着豪情画圆 苏轼的笔曾蘸着悲怆画圆 终没有把人生归宿画圆 终没有把天宽海阔画圆 只给通往山高水长的条条小路 留下了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 诗魂 人生的企盼从没有圆过 生命的中秋从没有圆过 只有梦中月是圆的 只有相思果是圆的 让我在自己的心里 用最美最美的色彩 画我的中秋圆月吧 那是诗与梦的娇女 1988.中秋于北京 古往今来,诗人们望月兴叹曾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星移斗转,当代诗坛又开出《中秋月》这样一朵迷人的奇葩! 中秋月是用彩笔画圆的 中秋月是用梦幻编成的 诗人一落笔,就概括了世世代代人们对于中秋月的寄托。 什么样的寄托呢?是一个“圆”字;月亮圆了,人的种种企盼也应该圆满,使人们不再为痛苦流泪。圆满到什么样的程度?圆满到“有桂花的芳香陪伴(神话传说:月中有桂), “有菊花的淡雅陪伴(现实世界:人间有菊),“有希望的温馨陪伴(月下之人:心有所望)。这是圆满的最高境界,虽然难以达到却具有“永不消失的诱惑”。于是, “命运的车轮/就在圆实而飘逸的梦中/旋转”。 命运旋转的结果如何呢?以古代诗人为例:李白举杯邀明月,醉吟“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可谓豪情满怀。但他有志难伸,反遭囚禁与流放,后虽中途遇赦,却难免客死异地。苏轼把酒问青天,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聊以自慰中饱含悲怆。结果呢,也是在遭贬遇赦之后病故他乡。基于这两位文学名家的命运,诗人在描绘了人们对于中秋明月的美好寄托之后,陡转笔锋,不无感慨地吟诵道:“李白的笔曾蘸着豪情画圆/苏轼的笔曾蘸着悲怆画圆/终没有把人生归宿画圆/终没有把天宽海阔画圆/只给通往山高水长的条条小路/留下了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诗魂”。这末一句,兴许是指重演着李白、苏轼的悲剧的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吧。 最后的结论是:“人生的企盼从没有圆过/生命的中秋从没有圆过/只有梦中月是圆的/只有相思果是圆的”。作为现实中的人,不能奢望万事如意,只能在自己的心里,“用最美最美的色彩”,画自己的“中秋圆月”——那为诗与梦所钟爱的娇女。何以如此?因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须臾离不开对于美好未来的幻想。舍此,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因绝望而沉沦。 纵观全诗,诗人以月圆人未圆为基本构思,循着“盼圆——不圆——继续求圆”的线索,连天上人间成一片,熔古今未来于一炉,令我们置身于芳香、淡雅、温馨的氛围,于领略人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最高的审美享受。 下半年各月 下半年各月七月:相(相月) 瓜时 瓜月 桐月 霜月 凉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新秋 初秋 首秋 早秋 上秋 肇秋 孟秋 秋孟 火逝 流火 ☚ 上半年各月 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