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法台湾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法台湾战争1884年至1885年法国侵略台湾的战争。1883年(清光绪九年)12月,法军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战争初期,清军作战接连失利。清政府主和派李鸿章力主妥协,1884年5月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助长了法国的侵略野心。同年8月4日,法国舰队在其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下,进犯基隆,并向清守军将领提督苏得胜、总兵曹志忠等投递“劝降书”,要挟中国守军在24小时内交出防御工事,遭到严厉拒绝。翌日,法军轰击基隆炮台。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下,基隆守军奋起抵抗,给敌人以重创。之后,法军轰毁基隆炮台,并派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遭到当地军民顽强抵抗,伤亡惨重。法国侵略者在台湾遭到可耻失败后,于8月23日不宣而战,轰毁马尾造船厂,击沉军舰11艘,伤亡将士千余人。 8月下旬,法舰再次攻击基隆未果,退泊口外。10月,法海军上将孤拔率战舰5艘,再次入侵基隆。在形势十分危急情况下,刘铭传下令撤出基隆守军,亲率主力坐镇淡水。后基隆失陷,法军转攻台北。清军和当地人民顽强抵抗,绅民则捐资募勇,在淡水大败法军。1885年3月,法军攻澎湖,占领妈宫港,澎湖陷落。4月4日,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巴黎协定》。 6月21日法军撤离基隆,7月22日撤离澎湖,孤拔于6月11日在澎湖病死。在抗法斗争中,大陆人民冒险向台湾运送士兵、军械、粮饷,香港各行业工人掀起大罢工,拒绝修理法国战舰、装卸法国货物和供应食品等,支援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