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一0710①动受打骂。北京官话。北京〖 〗。让他~使他受打骂‖中眼毒受怒视‖这媳妇儿回去非~不可。②动生气。胶辽官话。辽宁大连〖 〗。小王给老李提了条意见,老李~了,好长时间不跟小王说话。   中毒;重读◉ 中毒zhònɡ // dú 动 医学上指人或动物由于毒物进入体内而引发的组织坏死、生理机能障碍或死亡等现象。〈例〉药物~/ 一小时前,风南公路张沟有六十一名民工食物~,请立刻组织医务人员抢救/ 小牛中了毒,死了。 中,这里不读zhōng。 ◉ 重读zhònɡdú 动 把一个词或词组里的某个音节或语句里的某几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例〉~音节/ 这个音得~/ “过年”里“过”字~是“明年”的意思,“年”字~是“过新年”的意思。 重,这里不读chóng。 中毒zhòng dú比喻受到不良思想的毒害。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中毒了,他不但摆队送天霸,还要负荆请罪啊!” 中毒zhòng dú受打骂。如:这媳妇儿回去非~不可。/“让他~”使他受打骂。/“中眼毒”受怒视。 中毒(反)解毒 败毒、防毒、解毒、消毒;放毒、服毒、散毒、中毒○败毒bài dú(动)解毒;消毒:这草药吃了可~|~偏方|~良药。 ○防毒fáng dú(动)防止毒物对人畜等的危害:~面具|~措施|~口罩|~衣|加强~管理。 ○解毒jiě dú(动)中和机体内有危害的物质:~办法|清火~|~作用|~药。 ○消毒xiāo dú(动)清除流毒:~的衣帽|~工作|进行了~|器械~| 已消过毒。 ●放毒fàng dú(动)投放毒物或施放毒气:~害人|~凶手|怕有人~|~案件。 ●服毒fú dú(动)吃毒药(自杀):~自杀|~自尽|~身亡。 ●散毒sàn dú(动)散布毒素:地铁~事件。 ●中毒zhòng dú(动)人或动物由于某些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发生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或死亡等现象:~殒命|~症状|多少人~|~昏迷。*(动)比喻受到不良思想的毒害:看旧戏~。 解毒←→中毒jiě dú ← → zhōng dú解毒:中和机体内有危害的物质。 中毒:机体内由于某些物质起化学作用而发生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或死亡等现象。 【例】 军吏邬图麟因言,此蛇至毒,而其角能解毒,即所谓吸毒石也。(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水的颜色是淤黑的,或者是浑赭的,不止是喝了会中毒,即需要趟水而过的时候,也要极度小心。(宋之的:《草地颂歌》) 中毒某些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结构、代谢或功能发生损害而引起疾病或死亡的过程。按中毒的发生发展速度,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在暴力死亡中,以急性中毒较为常见。按中毒发生的原因,又可分为服毒自杀、投毒杀人和意外中毒三个方面。意外中毒的情况很多,如职业性中毒、误食某种毒物中毒、环境污染造成的中毒等。中毒受多种条件的影响,主要有: (1) 毒物的质和量。毒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影响着发生中毒的速度。气体毒物经肺迅速吸收入血液,因而发生中毒作用最快; 液体毒物次之; 固体毒物再次之。毒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其毒性作用的大小。化学结构相似的毒物,其毒性作用也相似。低价化合物由于存在不饱和键而更易参加化学反应,故比高价化合物毒性大。毒物量是决定中毒程度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毒物的量越大,发生中毒的速度越快,症状越严重。通常将引起机体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为中毒量,引起机体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为致死量。各种毒物的中毒量和致死量均无绝对值,而是波动在一定范围内。(2)机体状态。老人,小儿,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患病或营养不良的人对毒物的耐受性低,容易发生中毒。对某种物质 (如青霉素、磺胺类等)敏感性高的人,使用不到中毒量也会引起中毒。相反,经常使用同样药物的人会产生对该药物的耐受性,即使用量达到中毒量甚至超过致死量也不会出现中毒反应。(3)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毒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如口服、吸入、注射等,其中以口服经消化道吸收为最常见。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吸收并引起中毒的快慢亦不同,其顺序大致为: 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吸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还决定着能否引起中毒。某些毒物从某一个途径进入机体有毒,而从另一个途径进入机体则无毒。如苦杏仁素注射无毒,口服后与胃酸作用产生氢氰酸而引起中毒;蛇毒经口服无毒,若血管内注射则发生剧烈的中毒反应。 中毒poisoning有毒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病证。首见《司牧安骥集》。《本草纲目》曾记载20多种对家畜有毒的植物及解毒方法。其他中兽医古典著作中亦有中毒的记载。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前者指一切由外面进入机体的毒物;后者则指机体内部形成的毒素。主要研究由外源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辨证 中毒过程是机体和毒邪作斗争的过程,也是阴阳盛衰消长的过程。通过四诊等收集中毒后所呈现的共有或特有的主要症状作为辨证依据。如证见惊恐嘶叫,躁动不安,横冲直闯,碰壁撞墙,抽搐痉挛,角弓反张; 神志不清, 两目呆痴, 行动呆滞, 麻痹或不全麻痹,昏迷沉睡; 瞳孔散大或缩小等, 主要与心、肝等脏腑受侵害有关。证见食欲减退或废绝, 反刍减少或停止, 流涎、呕吐、泄泻、便秘、便血、肚胀、腹痛等, 主要与脾、胃、肠等脏腑受侵害有关。证见流鼻、喷涕、咳嗽、气喘、呼吸促迫等, 主要与肺、心、肾、大肠等脏腑受侵害有关。证见尿少、尿频、尿淋、尿闭、尿痛、尿血、水肿、流产等, 则主要与肾、脾、肺、膀胱等脏腑受侵害有关。此外, 毒物的性质、中毒途径及进入毒物量, 家畜体质、种类、年龄等的不同, 其病程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急性中毒, 病势急速,常经几小时或1~2天即可死亡。证见流涎、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肚胀、呼吸迫促、出汗、少尿、尿闭、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迟钝麻痹、昏迷沉睡等, 多属实证。慢性中毒证见神差食减, 消瘦无力,贫血,水肿, 时腹泻、时便秘, 间见黄疸, 四肢不温, 口色淡白等,多属虚证。中毒的确诊常须经过病史询问调查、临证检查、病理学检查、毒物检验、实验性复制等, 才能最后作出判断。 治疗 以治本、治标、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本: 包括清毒、排毒和解毒。清毒: 即立即清除、控制可疑的毒源, 不使家畜继续接触或摄入。排毒: 若食入毒物在胃, 尚未吸收时, 可采用洗胃或催吐。洗胃常用温水、淡盐水或浓茶水等通过洗胃排出毒物。在猪可用瓜蒂、藜芦、胆矾、常山等催吐以排出毒物, 但体质虚弱或胃有损伤者不宜使用。当毒物已进入肠道,则可根据毒物的性质及畜体状况, 采用攻下法、润下法或攻补兼施法排除毒物。如中毒初期体壮兼见热秘者可用寒下法, 常用大承气汤加减; 后期常致体虚便秘,宜用润下法或攻补兼施法,方如当归苁蓉汤等。同时攻下法配合灌肠可增强排毒的效果。当毒物已被吸收时, 可在鹘脉、耳尖、蹄头、尾尖等穴放血。此法不仅可以排毒,尚有祛瘀生新的作用。放血量大时,宜输液和喂糖盐水。此外, 还可配用渗湿利水、发汗方药以助毒物排出。若系体表中毒, 未被吸收时, 宜按毒物性质选用肥皂水或清水洗涤体表。解毒: 毒物已被吸收时, 宜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如尚无特效解毒剂的中毒病证, 可选用能够吸附毒物、保护胃肠道、防止或缓解毒物吸收的药物, 如赤石脂、禹余粮、伏龙肝、百草霜、茶叶、蛋清、牛奶、豆浆、面糊等。还可据证选用绿豆、甘草、生姜、防风、黄芩、滑石、重楼、蜂蜜等解毒药。治标: 即对症治疗。如证见兴奋不安, 狂躁乱动, 治宜重镇安神或养心安神。证见眼目红肿, 睛生翳障, 则宜清肝泻火, 明目退翳等。扶正祛邪: 通过用药和加强饲养管理, 以扶正气, 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和组织修复的能力, 祛除病邪恢复健康, 常用治法如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等。 中毒病证应以预防为主, 宜在饲养管理、工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医疗卫生、毒物检验、仓库保管及加工等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中毒病名。指毒物进入人体,因毒性作用而发生的病证。药物毒如巴豆、狼毒、闹羊花、砒霜等;食物中毒如酒、郁肉、河豚等;其他毒如煤炭毒等。参饮食中毒、药物中毒条。 中毒medium toxicity农药的一个毒性级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修订颁布的《农药毒性分级》规定,中毒农药固体农药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50~500 mg/kg,急性经皮LD50为100~1000 mg/kg;液体农药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200~2000 mg/kg,急性经皮LD50为400~4000 mg/kg。中国卫生部和农业部于1991年6月颁布的《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中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规定: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50~500 mg/kg,急性经皮LD50(4 h)为200~2000 mg/kg,急性吸入LD50(2 h)为200~2000 mg/m3,为中毒级农药。 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因毒性发作引起的病证。 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所出现的疾病状态。
中毒化学物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疾病。毒物分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和有毒的动植物。急性者为短时间发病,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危及生命。慢性者为长时间接触毒物而致病,病程长,多缺乏特异性症状,可自体液中作某些毒物分析来做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终止接触和消除毒物、使用特效解毒剂、对症治疗。 中毒人员接触毒剂后,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受到破坏,引起功能、代谢及形态等方面的损害。 中毒zhòng dú《本草纲目》水部第5卷地浆(55)。病名。指毒物进入人体,因毒性作用而发生的病证。药物毒如巴豆、狼毒、闹羊花、砒等;食物中毒如酒、河豚等;其他毒如煤炭毒等。 中毒 中毒壮族地区毒药、毒虫、毒蛇、蛊毒、瘴毒较多,是一个多毒的环境,特别是古代,中毒的发生很常见,壮医认为“毒”的含义很广,包括所有中毒类疾病,主要分为:1、金属中毒。古代一些人为求长生不老,用水银及其制剂与雄黄、雌黄等来炼制丹药,并长期服用,易造成慢性中毒,壮医用甘蕉根、脆蛇来治疗。目前这类中毒常见于工业生产中的职业中毒。2、误服有毒植物中毒。3、食物中毒。4、酒精中毒。5、毒蛇、毒虫咬伤中毒。6、毒箭中毒。7、中瘴毒。8、中蛊毒。9、农药中毒。中毒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呕吐、呼吸喘促、惊厥、紫绀。治疗按不同类型的中毒对症治疗。 ☚ 蛊毒 巫医 ☛ 中毒zhòngdú毒物进人人体, 因毒性作用引起的病症。药物毒如巴豆、狼毒、闹羊花、砒等; 食物毒如蕈菌、河豚、病禽等;其他毒如盐卤毒、煤炭毒等。详见河豚中毒、食蟹中毒、食诸肉中毒、食诸鱼中毒、饮酒中毒、食蕈菌中毒、莨菪中毒、藜芦中毒、芫花中毒、狼毒中毒、乌头类中毒、巴豆中毒、钩吻中毒、断肠草中毒、杏仁中毒、半夏中毒、大戟中毒、曼陀罗中毒、商陆中毒、白果中毒、雪上一枝蒿中毒、药毒、砒霜中毒、煤炭中毒、盐卤中毒、夹竹桃中毒等条。 中毒 中毒中毒是指有毒物质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所谓“毒物”常是相对的,毒物对机体的损害不仅决定于毒物的毒性程度,而且与摄入的方式、数量、速度以及机体所处的状态有关。 毒物进入机体的方式有: ❶接触:皮肤或口、鼻粘膜直接接触毒物后吸收入体内或造成局部损伤; ❷消化道吸收: 最常见的为食入中毒,其次通过灌肠由直肠吸收; ❸吸入: 主要为吸入气体(如一氧化碳、水银蒸气)或喷雾(如农药); ❹注射:如注射了错误的药品,或药物过量,或注射部位不当等。 中毒的诊断 中毒一般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小儿多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罕见。本条专述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小儿多见,主要与小儿无知、好奇、以及婴儿常喜用口嚼弄任何物体的特点有关;也与小儿生活环境有关,如解放前,以食入有毒食物引起的中毒占第一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知识的普及,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毒食物引起的中毒已明显减少,而药物和农药中毒则逐渐增多。急性中毒的诊断,有时极为困难,凡遇健康儿童突然起病,病史不明,其症状及体征不能用某一种疾病解释时; 或具有某种中毒迹象者,均应考虑有中毒的可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 (1) 详询发病经过: 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长是否从事可能接触毒物的职业,环境中有无放置杀虫药、毒鼠药等,家中有无常备药,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等。尚应注意分析有无掩盖病史的情况。 (2) 现场检查: 须注意病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致毒物品,尽可能保留病儿的饮食、用具等以备鉴定。 (3) 体格检查: 要注意有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 (见表1),同时应留心衣服、皮肤上或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 (4) 检查吐出物: 胃液中有无毒物残渣。 (5) 化验检查: 几种中毒的简单化验见表2。 (6) 治疗性诊断: 若症状符合某种中毒,而未能获得确切病史者,于进行其他诊断步骤的同时,可试用该类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并观察疗效。 (7) 毒物鉴定: 收集病儿的吐出物、血、尿、粪便或可疑的物品进行毒品鉴定。 中毒的治疗 原则上分为三个方面: ❶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防止毒物进一步吸收; ❷促使已吸收的毒物排泄; ❸解毒和对症治疗。 中毒的急救处理如下: 严密观察病情 首先注意病儿精神状态、呼吸及循环情况。对重病人应边检查边抢救,如有危及生命的症状(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应立刻抢救,俟病情较稳定后再行检查。对轻病人也应随时警惕病情突变。 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口服中毒者,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和洗肠等措施,以清除余毒。 (1) 催吐: 是排除胃内毒物最简便和最好的方法。除服强酸、强碱、煤油及昏迷或有严重心脏病或惊厥者外,一般毒物摄入后4~6小时内均应催吐,且愈早愈好。有些毒物可致自发呕吐,但除非胃内确已排空,否则催吐仍属必要。可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者咽弓和咽后壁引吐。有时食物过稠不易吐出及吐净,可先让患者喝大量温开水、盐水或选用的液体(见表3)后再催吐,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清而无味为止。亦可用下列药物如硫酸铜0.5~1g加入一杯水中口服 (若15~30分钟不发生呕吐,可再服一次)或以1%硫酸铜溶液每次一小匙口服至发生呕吐止;吐根糖浆15~20ml或吐根散1g加水一杯口服; 吐酒石0.1g加水一杯口服;阿朴吗啡用于清醒而又不能口服催吐药的中毒患者,小儿0.06mg/kg皮下注射,5分钟内即可致吐。但后二者儿科少用。催吐时危重患者应侧卧,头向一侧以防止吐出物吸入气管。
表1有诊断意义的中毒症状 症 状 | 可能的毒物 | 惊 厥 | 中枢神经兴奋剂,苯海拉明、异丙嗪、氨茶 碱、利血平、氰化物、白果、蟾酥、毒蕈、山道 年、有机磷、有机氯、异烟肼、奎宁、木薯、磷 化锌、安妥、驱蛔灵、DDT | 昏 迷 | 除上栏毒物外,尚有颠茄类(晚期)、中枢神经 抑制剂 | 狂躁、幻觉 | 颠茄类、异丙嗪、氯丙嗪、乙醇、毒蕈、大 麻、樟脑 | 肌肉麻痹 | 肉毒中毒、河豚、野芹、钩吻、乌头 | 呼吸困难 | 无明显青紫:一氧化碳、氰化物、砷、汞 | 呼吸缓慢 | 安眠药、镇静药、麻醉药 | 肺水肿 | 有机磷、安妥、氨水、水杨酸盐、毒蕈、毒 气吸入 | 喉头水肿 | 腐蚀性化合物 | 挥发性气体 | 乙醇、松节油、樟脑、氨水、汽油、来苏尔 | 气 味 | 蒜臭 | 磷、砷、硒、碲、铊 | 硫臭 | 含硫化合物 | 苦杏仁 | 氰化物 | 心动过速 | 肾上腺素、颠茄类、麻黄碱 | 心动过缓 | 毛地黄、夹竹桃、毒蕈、利血平、蟾酥、奎 宁、奎尼丁、锑、钡 | 口唇桃红色 | 一氧化碳、氰化物 | 口 干 | 颠茄类、磷化锌 | 流 涎 | 有机磷、毒蕈、砷、汞、野芹,636、氯丹、 水杨酸盐、吡唑酮类 | 粘膜糜烂 | 腐蚀性化合物 | 腹痛、吐、泻 | 磷、毒蕈、桐油(子)、蓖麻子、蟾酥、强酸、 强碱 | 失 明 | 奎宁、甲醇、绵马、一氧化碳、氯仿 | 色 视 | 山道年、毛地黄、大麻、绵马 | 皮 肤 | 潮红 | 颠茄类、乙醇、烟酸及血管扩张药、河豚 | 青紫 | 亚硝酸盐、吡唑酮类、苯胺类、磺胺类、非 那西丁、呼吸抑制药 | 黄疸 | 毒蕈、无机磷、磷化锌、引起溶血的毒物 | 干燥 | 颠茄类 | 出汗 | 有机磷、毒蕈、蟾酥、砷、汞、水杨酸盐、吡 唑酮类、666、氯丹、野芹 | 尿 色 | 棕褐 | 毒蕈、伯氨喹啉及其他引起溶血的药物、毒物 | 深黄 | 有机磷、磷化锌、毒蕈 | 绿 蓝 | 美蓝、酚、麝香草酚、水杨酸苯酯(萨罗) | 红 | 山道年(碱性尿) | 发 热 | 颠茄类、麻黄碱、磷化锌、硫氧嘧啶、白果、 苯、发芽马铃薯 |
(2) 洗胃: 最适用于流质食物或水溶性毒物中毒; 若胃内有固体食物,宜先催吐,再行洗胃。一般洗胃应于服入毒物后4~6小时内进行,但有些毒物颗粒可存于胃皱襞中,有些油状毒物于胃内可残留12小时以上,故4~6小时后,洗胃仍有治疗作用。但服强腐蚀性毒物者,应禁忌洗胃。油剂中毒或昏迷患者应防洗出物吸入肺内。洗胃时应注意: ❶患者取侧卧头低位。 ❷胃管应确实于胃内。 ❸每次灌入洗胃液不可超过患儿年龄胃容量的1/2。 ❹洗胃液应根据毒物性质而选用(见表3),如情况不明或无理想洗胃液时,可用1:2000高锰酸钾或清水。 ❺使回出液达到清澈无味为止。 ❻拔出胃管前先将泻剂或解毒剂由胃管灌入。 (3) 导泻: 口服毒物除已有腹泻者外应服泻剂,以选择对胃肠道粘膜无刺激而又能减少毒物吸收者为原则。临床常用硫酸镁或硫酸钠,一般剂量为1g/kg,加水50~250ml,硫酸钠较硫酸镁安全。除石碳酸中毒外,一般不用油剂导泻。亦可服中药大黄6g(研粉)、元明粉9g,用热水冲服。 (4) 灌肠: 中毒时间超过4小时,毒物可能已有留于小肠和大肠内者,洗肠可较快起作用。能致肠蠕动减弱的毒物,也需洗肠。最好肛管接上“Y”形管,作高位连续灌洗,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 (约1500~3000m1),并须记录出入量。洗肠液可用1%温盐水、1%肥皂水,也可加入活性炭。 防止毒物进一步吸收 (1)口服中毒者:于催吐或洗胃后口服或从胃管注入适当拮抗剂(参照表3),以能减低其毒性或防止其进一步吸收,一般常用的有中和、氧化、沉淀或吸附药剂。服腐蚀性毒物者采用保护粘膜的方法。中毒物质不明者,可给通用拮抗剂:活性炭2份(无活性炭时可用普通炭末,亦可用烧焦的馒头末),氧化镁1份,鞣酸(可用浓茶代替)1份,加水10~20倍口服。也可采用中药甘草30g、绿豆60g(打碎),或单用甘草60g,煎汤服用。 表2 几种中毒的简单化验 中 毒 | 化 验 方 法 | 一氧化碳 (煤气) | 取血数滴加水中成红色(正常黄色) 取血数滴加水10ml加10%NaOH数滴成粉红色 (正常绿棕色) | 变性血 红蛋白 | 取血呈暗红色,放于空气中15分钟不变色:5 ~6小时后变色(正常15分钟变鲜红色,加氧后 变色更快)。硫血红蛋白5~6小时后仍不变色 | 无机磷 | 尿或吐物放置黑暗处有荧光 | 碘 | 吐物加淀粉变为蓝色 | 曼陀罗、阿托品 | 尿滴猫眼能散瞳 | 有机磷 | 血液胆碱脂酶活性减低 | 汞、砷 | 吐物10ml或含毒食物10g加6%盐酸50ml煮 沸数分钟,加铜片1~2片再煮15分钟,铜片未 变色为无毒、变灰黑色为砷,变银白为汞 | 铅 | 血涂片有点彩红细胞,尿紫质阳性 | 水杨酸盐 | 吐物或尿放在试管中煮沸加酸,然后加数滴10 %三氯化铁变为红葡萄酒色 | 氯丙嗪 | 取尿液1ml加4ml浓磷酸轻轻摇匀,即呈现紫色 | 吗 啡 | 取少许残渣置于白磁板上,加浓硝酸2滴即出 现红色,随即变为红黄色 | 亚硝酸盐 | 取1滴检液,置白磁板上,加联苯胺水醋酸饱和 液1滴即呈现红棕色 |
表3 洗胃液的选择 毒物 | 局部拮抗剂 | 作用性质 | 腐蚀性酸 | 弱碱(4%氧化镁,氢氧化镁、石灰水)、 牛奶、豆浆、蛋清、肥皂水 | 中和作用 | 腐蚀性碱 生物碱类 | 弱酸(稀醋、1%醋酸)、果汁、桔子水、 牛奶、豆浆、蛋清 1:5000高锰酸钾洗胃 2%碳酸氢钠洗胃 1~4%鞣酸或浓茶 碘酊15滴加水500ml | 中和作用 氧化作用 沉淀作用 | 砷 | 硫代硫酸钠5~10g 豆浆、牛奶、蛋清 新配的铁镁合剂(12%硫酸低铁溶液 与20%氧化镁混悬液,临用前等量混 合配制,用时摇匀) | 形成硫化物 沉淀作用 形成不溶性 砷酸铁 | 汞 | 牛奶、豆浆、蛋清 2.5%碳酸氢钠洗胃 5%甲醛次硫酸钠冼胃 硫代硫酸钠5~10g | 沉淀作用 | 无机磷 | 0.2%硫酸铜洗胃 1:5000高锰酸钾洗胃 3%双氧水洗胃 | 沉淀为磷化铜 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 | 钡盐 | 2~5%硫酸钠或硫酸镁 | 沉淀为硫酸钡 | 含氰化物 | 硫代硫酸钠5~10g | 形成无毒 硫氰化物 | 铁 | 2%碳酸氢钠,生理盐水800ml | 生成碳酸亚铁 | 氟化物、 草酸盐 | 牛奶、石灰水、1%乳酸钙或葡萄糖酸 钙或氯化钙等 | 生成氟化钙、 草酸钙 | 酚类 | 温水或植物油 | 延迟吸收 | 水杨酸盐 | 5%硫酸氢钠50ml.5%葡萄糖150ml | 减轻水、电 解质紊乱 | 福尔马林 | 0.1%氨水,1%碳酸铵或醋酸铵 | 生成无毒物 | 石炭酸 | 植物油 | 延缓吸收 | 碘 | 1~10%淀粉、面糊、米汤 | 使不具活性 |
(2) 皮肤接触者: 应脱去污染的衣服,冲洗皮肤、头发。强酸或强碱接触者先用干布轻轻抹干后再冲洗: 强酸可用淡肥皂水洗;强碱用3%~5%醋酸或食用淡醋;有机磷用肥皂水或清水。 (3) 吸入中毒者: 立即将病人撤离现场,到新鲜空气处,或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速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利尿: ❶静脉输液: 可先给静脉注射25~50%葡10%葡萄糖溶液,以冲淡体内毒物浓度,增加尿量。 ❷应用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或肌注速尿,静注利尿酸钠、甘露醇、山梨醇等。 ❸肾功能不佳,有少尿或无尿者用肾区热敷、针灸治疗,或应用毛细血管扩张药(参见“急性肾功能衰竭”条,243页)。 (2) 透析疗法:危重患者可采用直肠或腹腔透析疗法,或人工肾(参见“透析疗法”条, 400页)。 (3) 换血疗法: 若中毒不久,血液中毒物浓度极高时,有条件者可采用换血疗法。 (4) 高压氧疗法: 此法适用于各种中毒引起的严重缺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倍,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对症治疗 严重中毒患儿常发生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常见中毒的急救处理见表4: 表4 常见毒物的有效解毒剂及其剂量和用法 中毒种类 | 有效解毒剂 | 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 砷、汞、 金、锑、 铋、铜、 铬、镍、 钨、锌 | 二巯基丙醇 (BAL) | 每次2.5~5mg/kg,肌内注射,最 初两日每4小时一次。第三日每6小 时一次,第四日以后改为12小时一 次,7~14日为一疗程 | 二巯基丙磺酸钠 | 每次5%溶液0.1ml/kg皮下或肌内 注射,第一日3~4次,第二日2~3 次,第三日以后每同1~2次,共用 3~7日总剂量30~50ml | 二巯基丁二酸钠 (DMS) | 对酒石酸锑钾解毒力很强,约为BA L的10倍。剂量急性中毒首次2g加 注射用水10~25ml静脉注射,以 后每次1g,每日1~2次,危重病人 可每小时一次,共用5~6次 | 硫代硫酸钠 | 5~10%溶液10~20ml静脉注射, 每日一次,或10~20ml口服,每日 2次(口服只能作用于胃肠道内未被 吸收的毒物) | 铅、锰、铀 镭、钒、 铁、钴、 硒、铜、 铬、汞、 镉 | 依地酸二钠钙 (CaNa2-EDTA) | 每次15~25mg/kg稀释成0.3~0.5 %溶液静脉点滴,需1小时以上滴 完,每日2次,每个疗程不超过5 天,疗程间休息2天,总治疗量以 病人反应而定 | 青霉胺 | 治疗慢性铅、汞中毒,每日100mg/ kg,分四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 | 变性血红 蛋白血 症,亚硝 酸盐、非 那西丁、 磺胺类、 苯胺、硝 基苯、氯 酸盐类 | 亚美蓝(美蓝) | 每次1~2mg/kg稀释成1%溶液, 静脉注射,或每次2~3mg/kg口服, 若症状不消失或重现,一小时后再 重复上量治疗,同时给以氧气吸入 | 维生素C | 每日500~1000mg加于5~10%葡 萄糖溶液内静脉点滴,或每日口服 1~2g(作用比美蓝慢) | 氢氰酸及 氰酸化合 物 桃 仁 杏 仁 李子仁 樱桃仁 枇杷仁 | 亚硝酸异戊酯 | 吸入剂用时压碎安瓿每1~2分钟吸 入15~30秒,反复吸入至亚硝酸钠 注射为止 | 亚硝酸钠 | 1%溶液10~25ml静脉注射,3~5 分钟注毕,注射前准备好肾上腺素, 当血压急剧下降时,即注射肾上腺 素 |
中毒种类 | 有效解毒剂 | 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 亚麻仁 木 薯 | 硫代硫酸钠 | 每次0.25~0.5g/kg稀释成25%溶 液静脉缓慢注射(约10~15分钟内 注完) | 美 蓝 | 每次10mg/kg稀释成1%溶液静脉 缓慢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至口 唇变暗紫色即停止注射 | 以上三种药,最好先注射亚硝酸钠,继之注射硫代 硫酸钠,或先注射美蓝,继之注射硫代硫酸钠。重 复时剂量减半,血压下降时应给注射肾上腺素 | 有机磷化 合物 1605 1059 3911 敌百虫 敌敌畏 乐果 其他有机 磷农药 | 解磷毒(磷敌、 PAM) 氯磷定 | 每次15~30mg/kg,稀释成2.5%溶 液静脉缓慢注射或静脉滴注。严重 病人2小时后可重复注射,并与阿托 品同时应用,至肌肉颤动停止,意 识恢复。氯磷定可作肌肉注射 | 双复磷 | 每次15~20mg/kg皮下、肌内或静 脉注射均可 | 阿托品 | 严重中毒:首次剂量0.05~0.1mg/ kg静脉注射,以后每次0.05mg/kg5 ~10分钟一次,至瞳孔开始散大, 肺水肿消退后改为每次0.02~0.03 mg_/kg皮下注射,15~30分钟一次, 至意识开始恢复,改为每次0.01~ 0.02mg/kg30~60分钟一次 中度中毒:每次0.03~0.05mg/kg5 ~30分钟一次皮下注射,减量指征 同上 轻度中毒:每次0.0~0.03mg/ kg口服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以 上治疗均为瞳孔散大后停药,严密 观察24~48小时,必要时再给药,同 时合并应用解磷毒比单用阿托品效 果好,阿托品的剂量也可减小 | 菸碱,毛 果芸香 碱,新斯 的明,毒 扁豆碱, 槟榔碱, 毒蕈 | 解磷毒、氯磷定 或双复磷 | 对菸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中毒 有效,剂量同上 | 阿托品 | 每次0.03~0.05mg/kg皮下注射, 15~30分钟一次 | 阿托品 莨菪碱类 曼陀罗 颠茄 | 毛果芸香碱 (匹罗卡品) | 1%溶液0.5~1ml/次皮下注射,15 分钟一次,只能对抗阿托品类引起 副交感神经作用,对中枢神经中毒 症状无效,故应加用短作用的巴比 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钠或异戊巴 比妥 | 四氯化碳 草酸盐 氟化物 | 葡萄糖酸钙 | 10%溶液10~20ml加等量的5~25 %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 | 氯化钙 | 3%溶液10~20ml加等量的5~25 %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 | 麻醉剂 鸦片 吗啡 可待因 海洛因 度冷丁 美沙酮 其他鸦片 类 | 丙烯吗啡 | 每次0.1mg/kg静脉或皮下注射(成 人每次5~10mg),需要时隔10~ 15分钟再注射一次,总量不超过 40mg | 麻黄素 | 每次1mg/kg皮下注射或口服每4~ 6小时一次 | 苯丙胺 | 每次5~20mg口服,高血压动脉硬 化禁用,小儿慎用 | 戊四氮 | 每次10%溶液1~2ml皮下或肌内 注射每4小时一次 | 尼可刹米 | 每次25%1~2ml皮下或静脉注射, 每4小时一次 |

☚ 中暑 食物中毒 ☛
中毒 中毒毒物与机体接触或侵入机体后,以其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结构发生改变,代谢或其他功能遭受损害,造成健康障碍,引起疾病或死亡时,称为中毒或中毒死。服毒自杀者较多; 投毒杀人也常可遇到; 意外性中毒可发生于多种情况,因此,在法医实际工作中,中毒案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很多案例,如冠心病、急性胰腺出血坏死、青壮年急死综合征或婴儿急死综合征等所致的急死,怀疑死后焚尸或抛尸入水,体表无明显征象的电击死,以及医疗中的突然死亡及其他各种怀疑中毒的场合,均须排除中毒后方能作出鉴定。临床工作中对中毒与某些具有相似症候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时通过抢救中毒患者,还可协助司法机关揭露投毒罪行。所以,鉴定中毒是法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曾有一起(一家4口)巴比妥他杀中毒案,伪装滴滴畏中毒现场,企图制造意外中毒的假象,经治医师发现矛盾,及时取标本送毒物分析,终于破案。 中毒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自杀。他杀及意外中毒大多数是急性中毒,且多发生死亡,有的发展为迁延性中毒。瘾癖无疑地属于慢性中毒。公害中毒可以是急性,较多为慢性。 中毒发生的条件 中毒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往往在同一中毒事件中,各人表现中毒程度不一,有的甚至不发生中毒。影响毒物作用的条件很多,彼此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从而决定中毒的发生与否。 毒物的量: 毒物需达一定量方能引起中毒。一般说来,毒物的量越大,作用越快。有中毒量和致死量(见“毒物”)之分,它们均无绝对值,而是波动在一定的范围内。 毒物的性状: 毒物进入血流后方能发生中毒的全身作用。气态毒物经肺迅速吸收入血,发生作用快;液态毒物次之; 固态毒物再次之。固态毒物的作用又视能否溶解于水或胃肠液而不同,如碳酸钡在胃液中能溶解生成氯化钡,而发挥毒性作用,硫酸钡不溶解故无毒。利用某种饮料起化学反应可增加毒物的毒性,如氰化物与酸性饮料并用,能促进氢氰酸形成。黄磷因溶于脂肪,与牛乳并用可促进其溶解。液态毒物的毒性随浓度大小而异,如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进入的途径不同,吸收速度亦不同,其顺序大致为:心脏或血管内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灌注。有些毒物被直接注入脑脊液,毒性作用发生极快。某些毒物,如苦杏仁甙,静脉注射无毒,而口服却有毒;反之,如蛇毒或箭毒,经口服无毒,血管内注射则有剧毒。 机体的状态: 中毒量一般与体重成正比。小儿及老人对毒物较敏感。小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故对吗啡极为敏感。老年人的代谢、分泌及排泄机能降低,对毒物的耐受力亦降低,特别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催吐剂及泻剂等敏感。妇女在妊娠、哺乳或月经期,对毒物的反应较为强烈。营养差者对毒物耐受性弱。机体患病时,特别是患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易发生中毒。重型颅脑损伤者,使用少量麻醉剂或酒精可引起中毒死亡。长期反复使用同样的药物,机体可产生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能达到耐受中毒量甚至超过致死量的程度。与耐受性相反,有人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使用少量,也会出现中毒。反复少量使用某种分解慢的化合物,如洋地黄;或使用排泄慢的药物,如溴化物,可在体内蓄积发生象一次大量服用一样的急性中毒。 其它影响中毒的条件还很多,如毒物的贮存条件,本来剧毒的氰化钾,贮存过久,部分可变成无毒的碳酸钾;反之,本来毒性较低的甘汞,贮存后,部分可氧化成为毒性高的升汞。又如植物毒和动物毒可因采集季节不同,毒性明显差异。同一植物因产地不同毒性也有差异。 中毒案件的性质 判断中毒是自杀、他杀、抑意外所致,除有赖于中毒的各项检查外,还必须结合详细的案情调查,了解社会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判断。 自杀中毒: 多采用口服方式,即服毒自杀。偶有采用自身注射方法,此种方式多与职业有关。还有自投化学药品池中(合并窒息)的罕见案例报告。自杀用的毒物多为死者易于获得的医疗药物或家用化学药品 (如杀鼠剂或灭蚊除虫剂等)。自杀中毒还较多见于精神病患者。对服毒自杀的病人,除积极抢救外,还应注意收集毒物分析用的检材,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病人再度自杀。 他杀中毒: 投毒杀人多采用无色、无味、无臭、微量即可致死的毒物,但也有将具有特殊气味的毒物混入饮料或食物中,或伪称治疗或预防用药,还有采用胃肠道外各种途径投毒,或小量多次投毒使之发生慢性中毒的案例报告。遇到疑为他杀中毒病人时,除积极抢救治疗外,还应保护病人的生命不再遭受到谋害。病人的饮食、医药均必须有专人负责,不能让嫌疑人单独看望病人,更不能让他护理病人。并注意收集尿液、血液、呕吐物、洗胃液等标本送检。 意外中毒: 引起意外中毒的原因很多,常为集体发生,情况一般比较明显,容易找到证人。如日常生活中疏忽而发生煤气中毒,误将亚硝酸盐或砒霜当食盐或碱粉,将桐油当食油,将钩吻叶茎粉末当胡椒粉,误用盛过毒物的容器,等等。医药中特别是有颜色的或糖衣片易被小儿误服。小儿也可因采食有毒野生植物(如莨菪果实)或食含氰甙的果仁过量引起中毒。家庭食用有毒动植物(如河豚、毒蕈等)可引起全家中毒。医疗中可因错用药或用药过量、违反禁忌或滥用土方、偏方发生中毒。但多数是由于病人的特异体质或过敏所致,因此必须查明原因。曾有服用大量药物自杀,但其家属为了隐瞒真象而佯称死者是误服过量的案例报告。 除上述三种中毒性质外,与法医鉴定有关的还有瘾癖及公害等中毒问题。经常用某种药物,发生慢性中毒,若停止不用,即出现精神不安或生理变化,如戒断症状,谓之瘾癖。产生精神不安的药物有烟碱、咖啡因、可卡因、大麻、安非他明及二乙麦角酰胺(LSD)等; 产生戒断症状的药物有吗啡类生物碱(包括海洛因)、巴比妥类、酒精等。其中吗啡等麻醉品成瘾最为突出。在国外吸毒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成瘾者道德败坏,为了满足吸毒欲望,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堕落到犯罪的地步,引起法律问题。 由于大气或水源污染引起的中毒,属于公害之一。如大量汽车排气形成光化学烟雾、煤烟毒雾,某些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大气损害呼吸道,使人发病或死亡。锌冶炼厂排出含镉废水、石油化工厂排出含汞废水等污染水源,在国外均曾造成严重的公害事件。目前有些国家每年都要受理大量公害诉讼案件,公害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我国对环境污染问题十分重视,现已正式公布“环境保护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公害的发生。 ☚ 毒物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
中毒 中毒中毒是指人体接触或误食有毒的食品,药物等所致的病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病名考证 中毒的文献记载。早见于《淮南子》:“神农尝百草滋味,一日而七十毒。”《伤寒杂病论》有《禽兽鱼虫果食菜谷禁忌》篇,载有食物的禁忌,及治疗中毒的方法。《诸病源候论》把中毒病证的内容和范围概括为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饮酒中毒等,明确提出了“解诸药毒候”、“食鯸鲐鱼中毒候”、“食蟹中毒侯”、“食诸菜蕈菌中毒候”、“饮酒中毒侯”、“服药失度候”、“食诸肉中毒侯”、“食郁肉中毒候”、“食诸鱼中毒候”等。 病因病机 历代对中毒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则论述较详。嗣后的医学文献,都按此分类在证状及治疗方法上。又有了不断的补充和发展。《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本草纲目》等文献在这方面的总结,尤为突出。中毒是因毒物经由胃肠、气道、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人体所致。侵入之因,或因误食,或因误用,或因医者用量过常,或因长期吸入或接触有害气体和物质,其中,尤以口服中毒最为常见。 中毒证状的轻重,可因毒物的毒性大小、毒量的多少、病人对毒物的耐受程度、以及中毒者体质强弱等情况而有所差别。《普济方》:“凡人若色黑骨大肉肥者,皆胃厚则胜毒;若瘦者,则胃薄不胜毒也。”指出体质强者较体质弱者,有较强的耐毒能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但毒有大小,自可随所犯而救解之。……但从酒得者难治,言酒性行诸血脉,流遍周体,故难治。因食得者易愈,言食与药俱入胃,胃能容杂毒,又逐大便泄毒气,毒气未流入血脉故易治。”“凡合和汤药,自有限制,至于圭铢分两,不可乖违,若增加失宜,便生他痰。”对毒药治病及用药量或炮制失当均可使人中毒,作了阐述。又如: 凡可食之肉无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气所毙,其肉则有毒。”“诸生肉及熟肉内器中密闭久,其气壅积不泄,则为郁肉,有毒。”对自死、疫死及郁肉均有大毒,人食之均易成病等作了分析。 辨证要点 中毒首先要辨明其系饮食或用药之中何毒所致,以及毒物的品类、性质,以利于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其次辨其所受毒物数量之多寡,而便于决定解毒药的用量。此外,尚须辨其中毒机体的饥饱状态等,作为解救时的辨证依据。 中毒的证状表现,取决于毒物的性质和中毒的数量。但常见的证状表现复杂,证情多变。如面部潮红,额身汗出,皮疹灼痛,肤破溃烂,为面肤之变;瞳人扩大或缩小,为瞳人之变;惊厥抽搐,昏晕谵妄,为神志之变;气息低微,喘促息高,甚或骤止,为呼吸之变;口干流涎,呕吐泄泻,呕吐便血,为肠胃之变;心悸动,脉结代,或如雀啄,或如屋漏种种怪异,为心脉之变;尿血尿痛,尿色异常,为膀胱之变。严重者,肝肾虚竭,生命垂危。又如已孕者,或致胎堕,体健者突现目盲,视物变异,耳鸣耳聋诸证,不一而足。 有关治疗中毒的方法和药物历代文献载述颇多,其确切效果,尚待进一步科学验证。凡遇中毒患者,宜急送医院救治。 治疗原则 立即停用所食、所服之药食,迅速脱离中毒之环境,并详加辨析,针对所中之毒,选用有效之解毒法和方药。清除尚未被吸收之毒物,解除已进入体内而被吸收之毒性。凡证情严重者,须严密观察,随时综合救治。 常用解毒之法,主要有涌吐驱毒法、泄下驱毒法与一般解毒法。 (1)涌吐驱毒法: 常用于毒物进入人体不久,毒物大部或部分未被吸收。症见脘痛泛恶,时时欲吐,吐后稍适为特征。常选用三圣散、盐汤探吐、白矾水等。按病情危重程度的不同,也可选用盐水或绿豆甘草煎汤,反复洗胃。 (2) 泄下驱毒法: 常用于毒物已从胃入肠,毒物大部分已被吸收。症见腹痛如绞,腹胀便结,或虽泄不畅,口干头昏,神志谵妄或时抽搐不安等为特征。常选用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用单味大黄或番泻叶开水泡服,或用单味芒硝冲服。 (3) 一般解毒法: 常用于毒物已进入肠道,或已损伤口腔、食道、胃壁,不能再行涌吐驱毒法时,或毒性较弱,或一时无法分清毒物性质时,均可选用此法。常选用单味甘草或加绿豆、茅根煎汤口服。一可直接缓和毒性,又可使毒物由尿排出。按中毒情况不同,也可用鸡蛋清解毒。《景岳全书》卷三十五载有解一切饮食诸毒方,用“芝麻油一、二杯饮之,得吐即毒释。”解一切药毒方:“宜以荠汁、白扁豆汁、绿豆汁、甘草汁、饧糖汁、米糖汁、蚕退纸烧灰,随便用之,俱可解。”又载解毒通用简易方,曰:“一方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一方拣净土地掘窟,用井水倾入搅澄清,多饮则愈,本方即地浆水。一方晋矾、建茶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三钱,吐即效,不吐再服。一方黄连、甘草节二味水煎凉服,不拘多少。一方荠苨、黑豆、甘草㕮咀。 每用二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未效再服。一方白扁豆生为末,水调服二、三钱。一方伏龙肝(即灶心土)为细末,凉水调三、四钱,搅动服之,吐者再一服。”上述各法,均可供参考。 解毒药物,不得用酒煎制。服用水煎汤剂,必须候凉饮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果食菜谷禁忌》提到:“凡煮药饮汁以解毒者,虽云救急,不可热饮,诸毒病得热更甚,宜冷饮之。”《景岳全书》认为解毒药宜冷饮,因为“毒得热而势愈盛”的缘故,但也提出中蕈菌类阴毒者,服药不可拘执于凉饮。 中毒之后,正气受戕,一般宜以清淡而富营养的饮食调养善后。宜禁忌难以消化的牛、鹅……等肉类,以及辛辣醋酱等刺激食物。 ☚ 脚跟痛 食物中毒 ☛
中毒 中毒砒石毒:绿豆粉、寒水石末各25g用温水服下;白扁豆生研取汁服;将胡麻油一碗灌之;将黑铅200g用水磨后灌一碗。 轻粉毒:将贯众、黄连各25g煎后入冰片少许,时时漱之;将土茯苓250g煎服。 乌头毒:将甘草100g和黑大豆16市斤一同煎服;将防风25g为未,和冷水灌之。 狼毒毒:食盐和水服。 巴豆毒:将川黄连为末,和水服;将黑大豆16市斤水煎服。 鱼蟹毒:将橘皮50g煎服。 蜈蚣毒:将鸡冠血浸舌,并吞咽之。 ☚ 打仆伤 杨梅疮 ☛ 中毒be poisoned 中毒poisoning;toxicosis;toxication 酒精~ alcoholism/煤气~gas poisoning /铅~lead poisoning/食物~food poisoning/药物~drug poisoning/~性疾病toxicopathy/~性皮炎toxicodermatitis/~性贫血toxanemia/~量dosis toxica 中毒zhòng dúpoisoning;intox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