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黄中模编,姜亮夫、汤炳正顾问,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五·四”前后,廖季平等人就怀疑屈原其人的存在,三十年代,何天行等人仍提出过类似观点。1949年以后,个别学者也提出过怀疑,但很快遭到反驳。60年代开始,日本的学者又重新提出这一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由铃木修次等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83年,《重庆师院学报》发表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和三泽玲尔的两篇否定屈原的文章,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并由此展开了屈原问题的讨论。这本集子就是这次讨论的一个总结,共收中日学者论文22篇。这次讨论,集中评论了何天行等人的观点,解决了屈原研究中的不少疑难问题,肯定了屈原的存在及其伟大所在,否定了日本学者提出的新论点——《离骚》为“民族歌谣”说,将屈原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 屈原问题论争史稿 屈原研究论文集 ☛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全书25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本书由黄中模编,收集了自1983年以来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的文章25篇,其中有三篇是日本学者介绍与提倡“屈原否定论”的文章。书前有国内著名文学理论家敏泽作的《序》; 书后有著名《楚辞》专家姜亮夫作的《跋》文。全书主要内容为反驳日本学者铃木修次与三泽玲尔的“屈原传说”论、《离骚》为“民族歌谣”说,对楚辞研究史上的重要问题作了探索,正如《序》所说的:“这次论争,不仅澄清了长期以来关于屈原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纠正了长期以来以讹传讹的事实,在学术上有许多新的发现,把问题大大深化了一步,可以看是“五四”前后开始的关于这一讨论的全面的总结”,同时为中日文化交流“谱写了新的很有意义的一页。”姜亮夫先生在《跋》文中也说本书“可谓一个时期之总结,诚胜事也”。 ☚ 离骚九歌九章浅释 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 ☛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楚辞研究专著。今人黄中模编。中日学者共同研究与讨论屈原问题,乃是一种有意义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该集所收论文,既有国内学者的,如姜亮夫、汤炳正、黄中模、屈守元等;也有日本学者的,如铃林修次、稻烟耕一郎、三泽玲尔。其中还互有驳难,辨明是非。该书由敏泽作《序》、姜亮夫撰《跋》。黄中模在《前言》中叙述了中日学者论争的过程、双方的观点歧异以及论争的初步收获。本集实际上也是汤炳正教授主持召开的“全国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的选集,大部分优秀论文入选。但又不止于“会议论文集”,亦收录了争鸣过程中的单篇论文。这些论文在汇集之前,大部分已公开发表过,《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均有反馈。中日学者围绕屈原问题进行论争,已成为学术界比较注目的事件,而该集则是这一特殊事件的学术纪录。1990年7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 中国楚辞学史 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