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4—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魏宗室通婚,官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一方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同时又刚肠疾恶,与物多忤。因反对司马氏图谋篡权,为钟会所构陷,终被司马昭所杀。著有《嵇中散集》十五卷,至宋代仅存十卷。鲁迅有辑校本《嵇康集》。 索引:嵇康,叔夜,中散。 中散zhōng sàn 官名,为中散大夫的简称。西汉末年王莽置,东汉沿置,无固定人数,多时三十人,秩六百石;无固定职事,掌顾问应对。三国时嵇康曾任此职,故称嵇中散。颜延年《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其后,魏、晋、宋、齐、梁、陈、北魏皆沿置。唐、宋为正五品上文散官,金为从四品上内侍官,元为正二品内侍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文散官·中散大夫》、《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二》、《宋书·百官上·中散大夫》、《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光禄卿》、《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内侍散官》。 中散官名。❶北魏初置,为皇帝左右参预机要的亲信官员,直宿宫中,受皇帝派遣,无固定职掌。中期以后,分设主文中散、奏事中散等,渐有较明确的分工。如长期派驻某一机构,则冠以其名,如秘书中散。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中,后罢。
❷中散大夫的省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