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检查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是核突的一种形态,是指在中性粒细胞核旁附着一个染色较深的孤立圆形小结节,呈鼓槌状赘生,有坚实感。直径约1.0~1.5μm,边缘整齐清楚,柄部由一条粗细均匀核染色质丝与核叶相连,其长短约为鼓槌小体体部直径的1/4~1/5。鼓槌小体在分叶的中性粒细胞核上出现,偶尔也见于嗜酸粒细胞核上。一般认为是由性染色质向核外突出或裂出所形成,其数量与X染色体有关。它存在于任何年龄的女性血或脐血中,极少在正常男性粒细胞核上出现。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的检查可用于:
❶鉴定性别,有助于对两性畸形和性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但由于个体差异和判定鼓槌小体标准不一,故男女界限报告不一致,正常人每200个中性粒细胞中含鼓槌小体的细胞,男性不超过2个,大多数在1个以下,平均不超过1%;女性多数在3个以上,平均在5%左右;
❷预测胎儿性别,孕妇血片中性粒细胞,每800个细胞中含鼓槌小体粒细胞在8个以上时,诊断为男胎,不到6个时为女胎,预测符合率达90%以上,这种变化可能与妊娠中、后期内分泌变化有关。
鼓槌小体的检查方法简便,一般末梢血涂片用Wright染色后即可将其置显微镜油镜下检查。结果不易受细胞病理变化或核右移的影响,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