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中府 中府 zhōngfǔ 亦稱“膺中俞”。手太陽肺經穴。在胸部外上主第一肋間隙處。中,指中焦;府,聚之意。因其爲脾、胃、肺氣結聚之處,故名。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穴論》“膺俞十二穴”王冰注:“謂雲門、中府、周榮……左右則十二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孔上三肋間陷者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手太陰之會。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五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太陰肺經》:“主治肺急,胸滿喘逆,,善噎,食不下,肺膽寒熱,咳嘔膿血,肺風面腫,汗出,肩息背痛。” 中府zhōng fǔ〖名词〗 中府 胃的婉称。中医认为胃位于人体正中部位。 字数:21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太仓 厨房 ☛ 中府参见“折冲府条”。 中府❶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结核等。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27)。 图27 中府即胃。 中府Chungfu系手太阴肺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在胸前壁的外上部,第一、二肋间隙外侧,距锁骨正中线6寸取穴。针法:向胸廓外侧斜刺3~5分。主治胸痛、咳嗽、气喘、胸胀满等。 中府经穴名。别名“膺中俞”、“膺俞”。属手太阴肺经,募穴。位手胸壁之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主治:咳喘,胸痛、肩背痛,呕逆、喉痹等。向外斜刺0.5—0.8寸。 中府参见“折冲府”。 中府zhōngfǔ经穴名。代号LUl。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中俞。《素问·水热穴论》称膺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位于胸壁外上方, 平第一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6寸处。主治咳嗽、哮喘、胸痛等。向外斜刺或平刺0. 5 ~ 0. 8 寸。灸3 ~ 5 壮或5 ~ 10分钟。 中府 中府L1Zhongfu手太阴肺经穴。首见《甲乙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载之“膺俞”,王冰注即本穴,亦名膺中俞。肺之募穴。又是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会穴。 ☚ 身形 云门 ☛ 中府zhōng fǔ❶stomach 中府zhōng fǔ官署名,东周王室、晋及后来的韩国等置。中府即内府,是与外府相对而言,掌收藏财货器物。《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年》:"如受吾璧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汉朝诸王侯的私府,以别于少府。《汉书·田叔传》:"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注:"师古曰:中府,王之财物藏也。" 中府官署名。❶东周置,掌王室私用的财货器物。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韩国亦置。 中府府的等级之一。宋制中府在辅、望、紧、上四等之下,中下府与下府之上。金明两代的府分上、中、下三等,明制中府为粮二十万石以下的县。参见“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