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山狼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

古代寓言。明马中锡(1446—1512)撰。见《东田漫稿》文集卷三。写东郭先生路遇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东郭可怜它,便把它藏在囊中,放在驴背上。猎人赵简子寻问狼的下落,东郭骗过了他。猎人走远,狼被放了出来。狼很饿要吃东郭。东郭抵挡不过,便说,事疑必问三老,如果他们同意,你就吃我。狼答应了。东郭先问路旁的老木,继之又问老母牛,都认为狼可以吃。后遇一老者,老者说狼可再进入囊中,让我看看情形。于是狼重新钻入囊中,这时老人赶忙用匕首把狼刺死了。该故事原作者为宋代谢良,收在《宋人小说百种》、《古今说海》等书中。马中锡对原作进行了加工。明清两代,康海、王九思、陈与郊、汪廷讷等都写过《中山狼》杂剧。“中山狼,无情兽”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典故。

☚ 贞烈墓记   七修类稿 ☛
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

明代寓言。马中锡著。《东田文集》: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建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清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鸾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质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而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跬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拨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无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因绐狼曰:“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当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逾时,道无行人,狼谗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二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花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值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狼愈急,望见老粹,曝日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益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将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走郊垌以辟榛荆。老农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庾仰我而实。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往年家储无担石,今麦收乡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借,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尘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樽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楫,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弱,逐我效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俱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成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呸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柠,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下之未丧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之,欷献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诉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仲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 “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 “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 中天台   牛尾狸 ☛

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2〕>,虞人导前〔3〕,鹰犬罗后〔4〕,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5〕。有狼当道,人立而啼〔6〕。简子唾手登车〔7〕,援乌号之弓〔8〕,挟肃慎之矢〔9〕,一发饮羽〔10〕,狼失声而逋〔11〕,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里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12〕,策蹇驴〔13〕,囊图书〔14〕,夙行失道〔15〕,望尘惊悸。狼奄至〔16〕,引首顾曰〔17〕:“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18〕?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19〕,隋侯救蛇而获珠〔20〕,龟蛇固弗灵于狼也〔21〕。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异时倘得脱颖而出〔2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23〕,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24〕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25〕,忤权贵〔26〕,祸且不测〔27〕,敢望报乎?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28〕,吾终当有以活汝〔29〕,脱有祸固所不辞也〔30〕。”乃出图书,空囊橐〔31〕,徐徐焉实狼其中〔32〕;前虞跋胡〔33〕,后恐疐尾〔34〕,三纳之而未克〔35〕,徘徊容与〔36〕,追者益近。狼请曰〔37〕:“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鸾避寇盗耶〔38〕?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39〕,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40〕,曲脊掩胡〔41〕,猬缩蠖屈〔42〕,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43〕。 遂括囊口〔44〕,肩举驴上,引避道左〔45〕,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46〕,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47〕,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48〕,匍匐以进〔49〕,跽而言曰〔50〕:“鄙人不慧〔51〕,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52〕,自迷正途〔53〕;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54〕。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55〕,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56〕?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57〕,不几于守株缘木乎〔58〕?况田猎〔59〕,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60〕,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61〕,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62〕,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63〕,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已远〔64〕,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65〕。”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66〕,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67〕。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68〕,以俎豆于贵家〔69〕。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70〕,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71〕?”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72〕。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73〕,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74〕,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75〕。先生窃念〔76〕:天色向晚〔77〕,狼复群至,吾死矣夫!因绐狼曰〔78〕:“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行矣〔79〕,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可食〔80〕,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皆行。
 逾时〔81〕,道无人行,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82〕?”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83〕,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84〕,费一核耳,逾年华〔85〕,再逾年实〔86〕,三年拱把〔87〕,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奴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88〕。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华就实〔89〕,贾老圃怒〔90〕。伐我条枚〔91〕,芟我枝叶〔92〕,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93〕。噫!樗朽之材〔94〕,桑榆之景〔95〕,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 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96〕,是固当食汝。”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曰:“狼爽盟矣〔97〕。 矢询三老〔98〕,今值一杏〔99〕,何遽见迫耶〔100〕?”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101〕,曝日败垣中〔102〕,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焉?”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103〕。”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104〕,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105〕,使我贰群牛,事南亩,〔106〕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之〔107〕。 彼将驰驱,我伏田车〔108〕,择便途以急奔趋。 彼将躬耕,我脱辐衡〔109〕,走郊坰以辟榛荆〔110〕。老农视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庾仰我而实〔111〕。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112〕,往年家储无担石〔113〕,今麦秋多十斛矣〔114〕;往年穷居无顾藉〔115〕,今掉臂行村社矣〔116〕;往年尘巵罂〔117〕,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118〕,据樽罍〔119〕,骄妻妾矣〔120〕;往年衣裋褐〔121〕,侣木石〔122〕,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123〕,戴笠子〔124〕,腰韦带〔125〕,衣宽博矣〔126〕。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弱〔127〕,逐我郊野;酸风射眸〔128〕,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具亡〔129〕,疮痍未瘥〔130〕。 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 肉可脯〔131〕,皮可鞟〔132〕,骨角可切磋为器〔133〕。’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134〕?’迹是观之〔135〕,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136〕,须眉皓然〔137〕,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138〕。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139〕。”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140〕,誓定是于三老〔141〕。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几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142〕?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143〕,俯伏听命。丈人闻之,欷歔再三〔144〕,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145〕。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愬之〔146〕,愿丈人垂听〔147〕。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148〕。又蔓辞以说简子〔149〕,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150〕。”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151〕。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152〕。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153〕,解衣以活友〔154〕,于彼计则得〔155〕,其如就死地何〔156〕!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157〕,固君子之所不与也〔158〕。”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159〕,弃道上而去。
 
 〔1〕本文选自《东田文集》卷三,马中锡在这篇寓言中,揭露了狼的阴险狡猾和贪婪凶残的本性,从而告诉人们狼的本性不会改变,对于吃人的狼必须坚决消灭,启发人们要警惕这类恶人。有人据《玉剑尊闻》和《池北偶谈》等书的记载,认为作者写作此文有所指,不管确否,作者对生活所作的典型的本质的艺术概括,具有着广泛的客观意义和深广的社会影响。中山,战国时诸侯国之一,故址在今河北定县一带。马中锡(约公元1446~1512),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一再上疏揭发太监汪直和万贵妃之弟的骄横不法,又反对宦官刘瑾,曾两次遭杖责,被贬官、下狱。刘瑾被诛后,出任大同巡抚。正德六年奉命镇压刘六、刘七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他主张招抚,并亲往起义军营地劝说,遭到朝廷斥责。 当权者发强兵对起义军进行镇压,刘六等坚持斗争,兵至故城,对马中锡家无犯,朝中谤议大起,随后将其以“纵贼”罪下狱,最后病死狱中。马中锡为当时著名文学家、“前七子”李梦阳和康海的老师,其文横逸奇崛,为人称誉。著有《东田文集》。
 〔2〕赵简子:名鞅,春秋末晋国的大夫。
 〔3〕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狩猎的官。
 〔4〕罗后:布列在后边。
 〔5〕>鸷(zhi)兽:猛兽。
 〔6〕人立:像人一样直立。
 〔7〕唾手:往手上吐唾沫,表示将用力拉弓。
 〔8〕援:引、牵拉。 乌号:古代良弓名。
 〔9〕肃慎:古种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周武王、成王时肃慎人曾以楛矢、石砮来贡,固有“肃慎之矢”之称。《国语·鲁语下》:“此肃慎氏之矢也。”这里是说赵简子使用的是上等弓箭。
 〔10〕饮羽:形容箭射入狼体很深,连箭尾的羽毛都看不见了。饮,吞没。这里指没入。
 〔11〕逋(bu):逃跑。
 〔12〕墨者:信仰墨子学说的人。墨子,提倡“兼爱”。适:往、到。干(gan)仕:谋求官职。
 〔13〕策蹇驴:以鞭赶着跛脚的毛驴。策,鞭子,这里用作动词,鞭赶。蹇,跛。
 〔14〕囊:袋子。 这里用作动词,用口袋装着。
 〔15〕夙(su)行:清晨赶路。 失道:迷路。
 〔16〕奄至:突然来到。
 〔17〕引首:抬头。
 〔18〕济物:帮助、接济或成全别人。
 〔19〕“昔毛宝”句:相传东晋人毛宝任豫州刺史时曾得一只白龟,他将龟放归江中。后战败投江逃命,虽身披铠甲却不沉溺,原来是那只白龟在水下托浮他游到岸边。 详见干宝《搜神记》。
 〔20〕“隋侯”句:相传隋侯曾见一条大蛇受了伤,用药给它敷上,后来这条蛇从江中衔送一颗大珍珠来报答他。详见《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隋,西周时国名,故址在今湖北省隋县。隋侯,即隋国的君主。
 〔21〕弗灵于狼:不如狼那么灵。
 〔22〕脱颖而出:锥子尖穿出布袋。这里指日后重新出头。
 〔23〕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肉。生、肉在这里均用作使动词。
 〔24〕效龟蛇之诚:仿效龟蛇的诚心,意思是报答恩情。
 〔25〕私汝狼以犯世卿:为包庇你这只狼而冒犯世袭最高执政官。世卿,西周、春秋时,世袭的辅佐天子或诸侯的最高执政官,这里指赵简子,赵家在晋国世代为卿。
 〔26〕忤(wu):触怒。
 〔27〕且:将,将会。
 〔28〕墨之道:墨家的原则。道,准则,原则。兼爱:墨家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主张人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无差别等级,不分远近亲疏。
 〔29〕活汝:救活你。
 〔30〕脱:即使,假使。固所不辞:绝不会推辞。
 〔31〕空囊橐(tuo):空出口袋。
 〔32〕实:用作动词,装入。
 〔33〕虞:恐怕、担心。跋:践踏、踩。胡:野兽嘴巴下面的垂肉。
 〔34〕疐(zhi):本指跌倒,这里指压着。
 〔35〕克:成功。
 〔36〕徘徊容与:迟疑不决,动作缓慢。
 〔37〕请:恳求。
 〔38〕“先生”句:先生难道真的要在救火、救溺水者时还打躬作揖讲究礼貌客套,在遇到盗寇时仍像平时一样驾着车响着叮��的铃声来躲避吗?揖逊,作揖谦让。銮,驾车之马佩系的铃铛。
 〔39〕跼蹐(ju ji):踡缩,弯曲。
 〔40〕下首至尾:把头弯低到尾巴上。
 〔41〕曲脊掩胡:弓起背,遮挡住下巴的垂肉。
 〔42〕猬缩蠖(huo)屈:像刺猬那样团缩起来,像尺蠖虫爬行时那样弯屈起来。蠖,尺蠖,一种爬虫。
 〔43〕内:同“纳”。
 〔44〕括:扎紧。
 〔45〕引避道左:躲在路旁。 引避,退避。
 〔46〕已而:不久。
 〔47〕讳:讳言。 这里指隐瞒。
 〔48〕伏踬:趴倒。
 〔49〕匍匐:四肢着地爬行。
 〔50〕跽(ji):跪。
 〔51〕不慧:不才,愚笨。
 〔52〕遐方:远方。
 〔53〕正途:大路。
 〔54〕“大道”句:大路因岔道多,羊容易走失。
 〔55〕如是其驯:像这样的驯服。
 〔56〕何限:无限,哪数得清。
 〔57〕区区:仅仅。
 〔58〕“不几于”句:不近于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吗? 几,近。
 〔59〕田猎:打猎。
 〔60〕皮冠: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这里代指虞人。
 〔61〕党豺:与豺结为一伙。 党,朋党。
 〔62〕窥左足:举左脚起步。 窥,通“跬”,半步。
 〔63〕羽旄(mao):用鸟羽和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64〕度(duo):估计,猜测。
 〔65〕逝:去,离开。
 〔66〕适:刚才。
 〔67〕幸:多亏,幸亏。 生我:使我活下来。
 〔68〕毋宁:不如。
 〔69〕“俎(zu)豆”句:做贵族之家的食品。俎豆,均为古代祭祀或宴飨时放食物的器具。
 〔70〕摩顶放踵:从头到脚都受到伤害。这里是说墨家的兼爱精神,只要有利于天下,自身受到再大的折磨、伤害,也毫不顾惜。 放,至。 踵,脚跟。
 〔71〕“又何吝”句:你又何必吝惜你的身体不让我吃,让我能够保全小命呢?啖(dan),吃。微命,小命。
 〔72〕鼓吻奋爪:即张牙舞爪。鼓吻,鼓起嘴巴。
 〔73〕便(pian)旋:回旋。指隔着驴绕圈子。
 〔74〕有加:指狼有新的进犯招数。
 〔75〕日晷(gui):日影。
 〔76〕窃念:心想。
 〔77〕向晚:傍晚。
 〔78〕绐(dai):诳骗。
 〔79〕第行:只管走。第,只管。
 〔80〕苟:如果。
 〔81〕逾时:过了一会。
 〔82〕叩:叩问。
 〔83〕若然:如果像这样。然,如此、这般。
 〔84〕老圃(pu):种树的老人。
 〔85〕逾年华:过了一年开花。华,开花。
 〔86〕实:结果实。
 〔87〕拱把:两手指掌合围。指粗细。
 〔88〕规利:谋求财利。规,谋求。
 〔89〕敛花就实:落花后结果。
 〔90〕贾(gu):招致,招引。
 〔91〕条枚:枝干。枚,树干。
 〔92〕芟(shan):剪除。
 〔93〕工师之肆:工匠的作坊。肆,坊、铺。直:同“值”,价钱。
 〔94〕樗(chu)朽之材:没用的树木。樗,俗称臭椿,木质粗松。
 〔95〕桑榆之景:喻指晚年。日落时,余辉仍留在桑树和榆树梢上,借以指代傍晚,又喻指人的晚年。
 〔96〕觊(ji):觊觎,非分的希望。
 〔97〕爽盟:背约、失信。
 〔98〕矢:誓、约定。
 〔99〕值:遇到。
 〔100〕遽(ju):急忙。见迫:相逼。
 〔101〕老牸(zi):老母牛。
 〔102〕曝(pu)日:晒太阳。 败垣(yuan):破矮墙。
 〔103〕咥(die):咬。
 〔104〕茧栗:初长成的牛角。 因牛角初生时形状、大小像蚕茧和栗子,故称。
 〔105〕易:交换。
 〔106〕贰群牛,事南亩:辅助别的牛一起耕田。 贰,这里指辅助。 南亩,田亩。
 〔107〕我都之:都由我做。 都,全部包揽。
 〔108〕伏田车:驾着打猎的车子。 伏,通“服”,驾。 田车,古代田猎用的车子。
 〔109〕脱辐衡:卸下车。脱,脱卸。辐,车轮上的条木。衡,车辕横木。这里辐衡代指车。
 〔110〕郊坰(jiong):郊野。辟榛(zhen)荆:开荒地。榛、荆,泛指野草杂树。
 〔111〕仓庾(yu):谷仓。
 〔112〕“可得”句:可以像马狗那样死后被主人用帷帐和席子裹卷尸体埋葬。 敝,盖、掩埋。
 〔113〕担(dan)石:古时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
 〔114〕斛(hu):古代量器,容量为十斗,后又改为五斗。
 〔115〕无顾藉:无人看顾和依靠。
 〔116〕掉臂:甩着臂膀,形容很神气。
 〔117〕卮(zhi):酒杯。 罂(ying):腹大口小的容器,这里指酒器。
 〔118〕酝(yun):酿酒。 黍(shu):黍子。 稷:谷子。
 〔119〕樽罍(lei):都是盛酒器具。
 〔120〕骄妻妾:向妻妾夸耀。
 〔121〕衣:穿。 褐:粗布衣服。
 〔122〕侣木石:与木石为伴。 意为没有社交往来。
 〔123〕《兔园册》:也作《兔园策》,古代村塾中学童用的启蒙课本。 相传为唐代虞世南撰(一说是唐杜嗣先撰)。
 〔124〕笠子:即斗笠。
 〔125〕腰韦带:腰上围着柔软的牛皮带。 韦带,熟牛皮带。
 〔126〕衣宽博:穿着宽松的衣服。
 〔127〕顾:但是。
 〔128〕酸风射眸:冷风刺痛眼睛。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129〕亡:无、失。
 〔130〕疮痍:创伤。瘥(chai):病愈。
 〔131〕肉可脯:肉可制成肉干。脯,肉干。
 〔132〕鞟(kuo):制革。
 〔133〕切磋:磨治。
 〔134〕胡:何、为什么。砺:磨。硎(xing):磨刀石。
 〔135〕迹是观之:从这些迹象来看。
 〔136〕老子:老先生,老人。杖藜:拄着拐杖。藜,一种植物,茎长老后可做拐杖。
 〔137〕皓然:雪白的样子。
 〔138〕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
 〔139〕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40〕少:稍微。
 〔141〕誓定是于三老:约好以三位老者的意见为准。三老,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这里指三位老者。
 〔142〕“岂天”句:莫非苍天不绝我这读书人的命?斯文,读书人。
 〔143〕顿首:叩头。
 〔144〕欷歔(xi xu):叹息。
 〔145〕虎狼之父子:即使是虎狼,也还知道有父子之情分。之,“知”之误。
 〔146〕愬:同“诉”。
 〔147〕垂听:敬词,即请对方听自己诉说。
 〔148〕“鞠躬”句:弓着身子不敢出气。
 〔149〕蔓辞:节外生枝的废话。
 〔150〕“是羿”句:相传羿是上古时人,善射。逢蒙学射于羿,学成后将羿杀了。人们说是逢蒙背恩,孟轲则曰:“是羿亦有罪焉。”是说羿不能识别人,也有错误。这里借用此意,说狼虽负恩,你东郭先生也有错误。
 〔151〕执信:作为凭据。
 〔152〕信(shen):通“伸”。
 〔153〕“从井”句:跳下井去救溺水的人。从,同“纵”。《论语·雍也》载:宰我问孔子,有人掉下井,仁义之君该不该跳下井去救人?孔子认为,君子可想办法救人,但不必也跳下去,因为那样只能同归于尽。 这里未全用孔子原义。
 〔154〕“解衣”句:典出《列士传》:战国时燕国人左伯桃与羊角哀同往楚国,途遇雨雪,衣薄粮少,不够两人到楚国之所需,左伯桃对羊角哀说:“吾所学不如子,子往矣!”于是将衣服和干粮给了羊角哀,自避入空树中,冻馁而死。
 〔155〕“于彼”句:对落井的人和得到衣服的人来说是合算的。
 〔156〕“其如”句:下井救人和给别人衣服的人自己陷入绝境又怎么办呢?就死地,陷入绝境。
 〔157〕仁陷于愚:讲仁义而到了愚蠢的地步。
 〔158〕不与:不赞成。
 〔159〕殪(yi):杀死
 
 这篇寓言故事极富教育意义。作者通过对中山狼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恶劣行径的描述,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狼贪婪凶残、阴险狡诈的本性,从而告诉人们: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对吃人的恶狼决不能同情怜悯,若像东郭先生那样不辨善恶、仁陷于愚,而养痈遗患,必然害人害己。 必须除恶务尽,毫不留情。 文中作者设置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狡猾残忍的中山狼和迂腐懦弱的东郭先生这样具有较高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收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作者对生活所作的典型的本质的艺术概括,使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功用都具有更普遍和更广泛深刻的客观意义。


寓言《中山狼传》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 简子怒, 驱车逐之。惊尘蔽天, 足音鸣雷, 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 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 望尘惊悸。狼奄至, 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随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 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 先生之恩, 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曰:“嘻! 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脱有祸, 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 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 而鸣鸾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 下首至尾, 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 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 引避道左, 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 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 自迷正途, 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 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 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 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 虞人之所事也, 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 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 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 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 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已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 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 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 馁不得食, 亦终必亡而已。 与其饥死道路, 为群兽食, 毋宁毙于虞人, 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 思一利天下, 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 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 且搏且却, 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竭力拒,彼此俱倦, 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 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 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 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 吾死矣夫!”因绐狼曰:“民俗, 事疑必询三老。 第行矣, 求三老而问之。 苟谓我当食, 即食;不可, 即已。”狼大喜, 即与偕行。
 逾时,道无人行。狼馋甚, 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 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 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 费一核耳, 逾年华,再逾年实, 三年拱把, 十年合抱, 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 外至宾客, 下至奴仆, 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 不得敛华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 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 噫! 樗朽之材, 桑榆之景, 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 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言下,狼复鼓吻奋爪, 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狼愈急, 望见老牸曝日败垣中, 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焉?”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先生不得已,揖老牸, 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 舐鼻张口, 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 筋力颇健, 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将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 走郊坰以辟榛荆。老农视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庾仰我而实。我亦自谅, 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往年家储无担石,今麦收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尘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 皆我力也。顾欺我老弱,逐我效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俱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 肉可脯,皮可鞟,骨角可切磋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 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 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 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 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几杀我;今逢丈人, 岂天之未丧斯文也! 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之, 欷歔再三, 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 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请诉之, 愿丈人垂听。初,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 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辞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 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 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 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马中锡《东田集》


 《中山狼传》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中山狼故事的基础上创造的。中山(先秦时诸侯国名,后成为赵国属地)的狼被赵简子射伤逃窜,向信奉墨家学说的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出于“兼爱为本”的思想救了狼。但当危险过去之后, 中山狼却恩将仇报,要拿东郭先生充饥。东郭和狼询问三老,老杏、老牛都不同情东郭,最后遇见杖藜老人,他才用巧计除掉了狼。这个故事所表现的“不要怜惜恶人”和谴责忘恩负义的思想,是人类社会生活经验带有普遍意义的伦理总结, 因而受到人们欢迎。在明代,就有康海、工九思把故事改编为戏剧,后来又不断有人改编,搬上舞台,至今不衰。
 然而,仅仅提供抽象的伦理教训, 并不能使一个寓言获得生命力。《中山狼传》的最大成功,就是作者寓思想内涵于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和生动细致的情节描述之中。
 这则寓言吸取了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塑造了东郭先生和狼的形象。东郭先生是善良而迂腐的读书人。他明知狼“性贪而狠,党豺(与豺结伙)为虐”,却在狼的花言巧语欺骗下大发“善心”去救它。当狼要扑食他时,他才感到后悔莫及,骂狼负心。可是当杖藜老人巧计缚狼叫东郭把狼杀掉时,他还说:“不害狼乎?”直到老人一针见血地批评他“仁陷于愚”,才幡然醒悟。作者通过这些情节,讽刺了善恶不分的愚蠢的仁爱观。但是,东郭也还有机智的一面,他在与狼相持、孤立无援之时,想出了“询问三老”的办法,作为缓兵之计,寻找支持力量。在询三老的过程中,他一再表示不找无知的草木和禽兽评判是非。而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终于使自己得到了解救。这说明他还懂得运用人的智慧,相信人的力量。这正是东郭比狼高明之处。所以,这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形象,把他简单地视作否定性的讽刺对象,是不对的。狼的形象则表现了作者所痛恨的邪恶人物的特征: 凶狠而狡猾。时而甜言蜜语,时而张牙舞爪。本性吃人,却在危急时向人摇尾乞怜;危机一过又凶相毕露,并且还会振振有词地讲出一番吃人的道理来。然而狼毕竟是愚蠢的。它中了东郭的缓兵之计,又中了老人的瓮中捉鳖之计。这样, 作者不但使故事有了一个伦理性的结尾,也更全面地揭示了邪恶势力的本质特征。
 故事中的老杏与老牛,是两个逆来顺受的拟人形象。他们并不是不明是非,也怨恨有功反而受罪的现实。但是,他们主张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宰割。作者通过他们对自己遭遇的述说,揭露了现实的不平和黑暗,又通过他们对东郭和狼的错误态度,批判了屈从邪恶的奴隶道德。杖藜老人是作者肯定的正面形象,他批判了东郭先生的“仁陷于愚”,但是,他反对“从井以救人(有人掉在井里,跟着跳下去救他),解衣以活友”这些舍己为人的崇高行为,而主张救人行善不应损害自己。这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作者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来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的。墨家的“兼爱”,反映了小生产者的理想,它反对剥削压迫、 争战杀戮、损人利己等丑恶现象,希望实现人类亲爱和谐的社会。“摩顶放踵”正是墨家代表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思一利天下而不辞个人辛劳、甚至作出牺牲的崇高行为。作者通过狼的口,对这些都采取讽刺态度。结果,在批判墨家“兼爱”不分善恶的偏颇观念时,反而又暴露了儒家“爱有差等”的思想局限。以一种错误思想去纠正另一种错误思想,是无法使人们找到认识真理的道路的。
 《中山狼传》形象塑造的成功, 与作者善于进行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这也体现了寓言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吸收。如作者写东郭用书袋装狼,“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 后恐疐(Zhi)尾, 三纳之而未克。”活画出一个心地善良而认识糊涂,动作迟钝的迂夫子的情态。又如写东郭与狼相拒时的对话,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因需吾辈食也。”一个惊慌失措。只能发出无力的道义谴责;一个强词夺理,公然张扬吃人的野兽逻辑。无不惟妙惟肖,而又富有劝惩意蕴。
 《中山狼传》是继唐代《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后我国又一篇出色的寓言体小说,它体现了明代寓言发展的新水平。

《中山狼传》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中山狼传》

马中锡

赵简子(1)大猎于中山(2)。虞人导前(3),鹰犬罗后(4),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5),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6)。简子唾手登车(7),援乌号之弓(8),挟肃慎之矢(9),一发饮羽(10),狼失声而逋(11)。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12)东郭先生(13)将北适中山以干仕(14)。策蹇驴(15),囊图书(16),夙行失道(17),望尘惊悸。狼奄至(18),引首顾曰: “先生岂有志于济物(19)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20)。龟蛇固弗灵于狼也(21)。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2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23),敢不努力效龟蛇之诚?”先生曰: “嘻,私(24) 汝狼以犯世卿(25),忤权贵(26),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27),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28),徐徐焉实狼其中(29); 前虞跋胡,后恐疐尾(30),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31),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 ……惟先生速图! ”乃跼蹐四足(32),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33),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34),内狼于囊(35),遂括囊口(36),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37),骂曰: “敢讳狼方向者(38),有如此辕! ”先生伏踬就地(39),匍匐以进,跽而言曰: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40),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41)。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42),尚以多歧而亡; 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 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43),不几于守株缘木乎(44)? ……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45),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46),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47),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已远,而作声囊中曰: “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48),以俎豆于贵家(49)。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50),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51)?”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卒以手搏之(52),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53)。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 狼负我! ”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54)。……遥望老子杖藜而来(55),……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 “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 “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56),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57)……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58)? 敢乞一言而生。” 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之,欷歔再三(59),以杖叩狼曰: “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 “狼,速去! 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诉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辞以说简子(60),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61)。”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62)。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 “是皆不足以执信也(63)。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64)。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 “有匕首否?”先生曰: “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65)。先生曰: “不害狼乎?”丈人笑曰: “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66)。”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67),弃道上而去。

〔注释〕(1)赵简子:春秋后期晋国大夫,名鞅。实际上是晋之执政者。(2)中山: 今河北省定县一带。(3)虞人: 管理山泽的官吏。导前: 在前面作向导。(4)罗后:成队地跟在后面。(5)捷禽鸷(zhi)兽: 敏捷的飞禽,凶猛的野兽。(6)人立: 象人一样直立。(7)唾手: 向手心吐唾沫,表示将要做什么事。(8)乌号(hao):古代有名的好弓。(9)肃慎: 古代国名(现在吉林省境内),出产名箭。(10)羽: 箭的尾部,装有羽毛。饮: 没。(11)逋(bu):逃。(12)墨者:信仰墨子学说的人。墨子学说主张“兼爱”。(13)东郭先生: 古代寓言中常用的人名。东郭: 复姓。(14)干仕: 求官做。(15)策: 马鞭,这里用作动词。蹇:跛足,这里指行动迟缓。(16)囊: (用口袋)装着。(17)失道: 迷路。夙(su): 早晨。(18)奄(yan): 忽然。(19)济物:此处意为周济万物。(20)毛宝放龟: 毛宝军中之一兵士放龟后,宝兵败而死,兵士投水,龟载之而生。见《搜神记》。隋侯救蛇而获珠: 《淮南子·览冥训》注,说隋侯看见一条大蛇受伤,给它敷药治好了,后来那条大蛇从江里衔出一颗大珠子来报答他。(21)固: 本来。弗: 没有。灵: 聪明。(22)脱颖而出:《史记·平原君列传》里毛遂说,才能一旦被人发现,象口袋里的锥子会穿透口袋露出来一样。颖:锥子的尖。(23)生、肉: 都用作动词。(24)私:偷偷地庇护。(25)犯世卿: 冒犯了当大官的。世卿:世代为卿的人,这里指赵简子。(26)忤(wu): 触怒。(27)脱: 即使。(28)囊橐(tuo): 口袋的总称。(29)实: 装。(30)虞: 担忧。跋: 践踏。胡: 颔下的垂肉。疐(zhi): 阻碍。(31)容与: 动作缓慢。(32)跼蹐: 蜷曲。(33)蠖(huo):尺蠖,桑树上的一种虫子。(34)如其指: 依照它的意思。指: 旨。(35)内: 同“纳”。(36)括; 结,扎上。(37)辕: 车前驾牲口的部分。(38)讳: 这里是隐瞒的意思。(39)伏踬(zhi): 趴下。踬: 绊倒。(40)遐: 远。(41)歧: 岔道。亡: 逃,丢失。语见《列子·说符》。(42)如是其驯也: 象这样的温驯。(43)区区:这里是仅仅的意思。(44)几于: 近似于。守株: 守株待兔,语见《韩非子·五蠹》。缘木: 缘木求鱼,语见《孟子·梁惠王上》。(45)党豺为虐: 跟豺结伙来害人。(46)窥左足: 意思是举一足之劳。窥:同“跬”,半步。(47)羽旄: 旗帜上的装饰。(48)毋宁: 不如。(49)俎(zu)豆: 都是古代盛食品的器具。(50)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这是孟子评论墨者的话,语见《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自我刻苦,造福天下。摩顶放踵: 从头到脚受尽劳苦。放: 至。踵: 脚跟。(51)啖(dan)我: 给我吃。(52)卒;同“猝”。(53)便旋(pian xuan):回旋。(54)日晷(gui): 日影。(55)杖藜: 拄着藜作的拐杖。藜: 一种野生植物,茎老可以做杖。(56)咥(die): 吃。(57)死之:为此而死。(58)岂天之未丧斯文: 意思是莫非天不绝我这书生的命。斯文:指读书的人。语出《论语·子罕》。(59)欷歔(xi xu): 叹息声。(60)蔓辞: 无谓的话。说(shui): 劝说。(61)是羿(yi)亦有罪焉:这是孟子批评羿传授技艺不知道择人的话。语见《孟子·离娄下》。羿是古代善射的人,他教会了逢蒙射箭,后来,逢蒙就把他射死了。(62)具状:原原本本说明。(63)执信:取信。(64)信: 同“伸”。(65)目:以目示意。(66)不与: 不赞成。(67)殪(yi); 杀死。

〔鉴赏〕这篇寓言在情节的安排上很富有特色,起如卷浪,伏似潜礁,蓄同积流,发若喷洪。它处处为表现寓言形象服务,而用墨饰色,无不栩栩传神。故事以赵简子追捕中箭负伤的中山狼作为大起。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时声势浩观,猛不可遏:有“虞人导前,鹰犬罗后”的打猎阵容,有“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的打猎本领,“当道”的中山狼,自然难逃吞矢饮羽的命运。然而,“狼失声而逋”,激怒了艺高的猎手,“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完全可以想象,任凭中山狼脚底生风,也毙命无疑了。如果赵简子追射顺利的话,那故事的开始也就变成故事的结束了。可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山狼于仓促之间遇上了“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的东郭先生,这就出现了曲折,导入到带有戏剧性的情节中去。作品首先点明东郭先生是墨子学说的信徒,他兼爱济物,这是中山狼能够获救的条件;其次,指出东郭先生“策蹇驴,囊图书”的行装,这是中山狼能够获救的藏处; 再有,写了东郭先生“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的情态,这是中山狼能够获救的时机。中山狼针对东郭先生的信仰去打动,以稀有珍奇的宝物报效去引诱,用粉饰自己的办法去促成,真是狡诈猾黠,虚伪至极! 但东郭先生想救援它并非希图后报,而是要实行兼爱的信条。东郭先生在囊狼时,“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对狼怜惜到如此程度,这一描述是为了展现东郭先生在藏狼后所经历的讳狼、释狼到斗狼、杀狼的过程,以塑造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形象。让我们看一看下面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故事情节吧!

讳狼得计。赵简子追问狼的去向时,其情是“盛怒”,其态是“拔剑斩辕端示先生”,其言是“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在气氛如此紧张得令人屏息的情况下,东郭先生却让“脱有祸,固所不辞”的决心支配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于是他强压住内心的惊悸,不动声色,编造了一套迷惑赵简子的谎话: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 ”——出语谦恭,假托有由,表白他对来者的搜狼,并非不愿相助,而是无能为力,说得娓娓动听,此为巧辩之一; “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 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 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以歧路尚可亡羊,进而推论出狼更会逃走的道理,有地形上的依据,又有狼不比羊的性格上的佐证,叫人不能不信,此为巧辩之二; “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客观地概叙了对狼的认识,表示自己无讳狼之念,有除狼之心,虽言不由衷,表里相违,但佯作诚实,看不出任何破绽,说得点滴不漏,此为巧辩之三。东郭先生一番侃侃而谈的言词,居然叫赵简子化“盛怒”而为“默然”,变“驱车”逐狼而成“回车就道”。东郭先生自以为讳狼得计,实质上却是护狼引祸。

释狼逢难。东郭先生在赵简子打猎的队伍“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以后,可算是彻底完成了护狼任务。中山狼这时也“作声囊中”,随着处境的改变,向东郭先生提出“先生可留意矣”的要求了。接着,一出囊它就大“发”吃人之“威”,“咆哮”起来: “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顷刻之间,狼的原形毕露,把求救时说的那些甜言蜜语,统统抛得无影无踪,搬出了“吃人有理”的强盗逻辑。值得注意的是: 中山狼在求救的时候曾经搬出了东郭先生信奉的墨家教条; 而现在它要吃东郭先生的时候也是搬的墨家教条,这不分明是对“兼爱”观的莫大讽刺吗?东郭先生有恩于狼,狼却负恩于东郭先生,“鼓吻奋爪”,向东郭先生扑将过来,这不分明是“兼爱”观的破产吗?东郭先生好心得到了恶报,释狼逢难,是作品情节由顿伏后而再大起,而推上高潮的转折。

斗狼遇救。东郭先生没有意料到狼会吃他,此时看到狼向他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不得不于危急关头,“以手搏之”,并且“引蔽驴后,便旋而走”,才没有立即丧生。情况的突变,使他的头脑有了些清醒,便连连惊呼: “狼负我! 狼负我! ”而狼却说: “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这就剔透无遗地揭露了中山狼的残暴本性。在千钧一发之际,恰好来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喜出望外,“舍狼而前”,“乞丈人一言而生”。老人听了东郭先生的哭诉之后,怒斥中山狼: “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且厉声喝道:“狼,速去! 不然,将杖杀汝。”这时,中山狼岂肯放弃行且到嘴的肉,于是诬东郭先生“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 ;甚至胡说东郭先生“蔓辞以说简子”,意欲将它闷死囊中“独窃其利”,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直到这时,东郭先生还在不厌其烦地和狼作无济于事的辩论。老人知道中山狼暴戾恣睢,实不可恕,便以双方的争辩“皆不足以执信”为由,提议“试再囊之”来“观其状”。中山狼利令智昏,“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再次失却了自由。这样,一场陡起的险波才算平息下来。

杀狼除害。中山狼被缚入囊,为瓮中之鳖。但当老人指令东郭先生拿出匕首,并示意叫他把狼刺死时,他又发起“善心”来,还说什么“不害狼乎? ”这说明东郭先生由于仁缰义锁,已近麻木,所以老人批评他“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最后在老人的帮助下,东郭刺死了狼。

综上所述,《中山狼传》情节的“起”与“伏” ,如潮汐涨落;“蓄”与“发”,似波光隐显,引人入胜,逗人卒读。全文一开头,写赵简子追狼,此为赵简子与狼的矛盾。若是狼被追到,急流直下,故事就结束了。而作者出人意外地将东郭先生安排出场,描写东郭先生如何去设法藏狼,这样就转入到赵简子与东郭先生的矛盾,使追狼时尘土飞扬的紧张气氛,顿然松弛下来,情节刚“起”即“伏”。赵简子走后,若狼果真是“我将逝矣”,故事也可以结束了,而作者却紧扣住中山狼的性格,入人意中地描写了中山狼要加害于东郭先生,这样就转入到东郭先生与狼的矛盾,使情节由“伏”再“起”。若是中山狼把东郭先生吃了,故事自然就由此结束。而作者又令人出其不意地让主持公道的老人出现,转入到老人与狼的矛盾。老人将计就计,令狼束手待毙,东郭先生也因此获救,情节“起”而又“伏”。故事以狼被殪弃道告终。这样,赵简子与狼的矛盾,赵简子与东郭先生的矛盾,得到了间接的解决; 东郭先生与狼的矛盾,老人与狼的矛盾得到了直接的解决。矛盾的提出与矛盾的解决,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曲笔迂墨,写得一波三折,起伏有致。在情节的几“起”几“伏”中,将中山狼与东郭先生各自的安危变化几“蓄”几“发”,始而是狼转危为安,东郭先生濒临绝境,继之东郭先生转危为安,中山狼受到应有的惩罚,互相交迭,出奇制胜,逐层地刻画了中山狼与东郭先生富有个性的典型的寓言形象。

字数:6077
周溶泉,徐应佩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212-1218页.

中山狼传 - 外国童话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中山狼传

 

(明)马中锡


 〔梗概〕赵简子到中山去打猎,发现一只狼挡着道,像人一样站立着嗥叫。简子张弓搭箭,一箭就射进狼身,狼号叫着逃跑了。简子立即驱车追赶。
 这时,东郭先生,正想到中山去谋求一官半职。他赶着一头跛脚驴子,装着一大袋书籍,迷失了方向。狼突然来到他面前,仰头看着他说:“先生能救救我吗?从前毛宝放了一只乌龟,后来得到乌龟的救助,仗着它渡江逃了命;隋侯救护了蛇,而得到蛇赠送的明珠。今天我被人追赶,为什么不让我赶快躲进你的口袋里,以保全我的一条命呢?倘若将来我有了出头之日,先生的恩情怎么敢不尽心竭力地报答呢!”东郭先生说:“唉!救了你这条狼,得罪了贵人,我自己都料想不到会惹来什么灾祸,还敢指望什么报答?然而墨家主张博爱。即使惹祸,也要救生。”于是取出书籍,腾空口袋,慢慢把狼装进去。追赶的人越来越近了。狼恳求说:“情况紧急!请先生快点吧!”于是蜷曲起四条腿,听凭东郭先生摆布。东郭先生按照狼的意思,把狼塞进口袋,扎紧袋口,用肩扛着放在驴背上,退避到路边,等待赵简子一批人过去。
 不一会儿赵简子来了,他找不到狼,愤怒极了,拔剑砍断车辕的一头,指着给东郭先生看,骂道:“谁敢隐瞒狼逃跑的方向,就让他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趴在地上,爬行到赵简子面前说:“我曾经听说过:‘大道因为岔路多,而容易丢失羊’的话。羊,这样驯顺,也因为岔路多而走失;何况是狼呢?您这样仅仅顺着大路追赶,不等于是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么?我虽然愚笨,难道连狼也不了解吗?狼的本性贪婪狠毒,跟豺结伙害人,您能够除掉它,我也应当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又怎么会隐瞒它的去向不说呢!”赵简子听了默不作声,掉转车头走了。
 过了好久,赵简子车马的声音听不见了。狼便在袋中叫喊说:“先生可不要把我忘了啊。让我从袋里出来,解开缚着我的绳子,拔去我臂上的箭,我要走啦!”东郭先生刚把狼放了出来,狼就嚎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刚才幸亏先生救了我。可现在我饿极了,饿了得不到食物,也终归是一死。与其饿死在道路上,被别的野兽吃掉,还不如死在猎人手里。先生既然愿意牺牲自己帮助天下人,又何必舍不得把身体送给我吃,保全我这条小命呢?”说着,张牙舞爪,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绕着驴子打转,狼始终伤害不到东郭先生。双方都累极了,隔着驴子喘气。东郭先生说:“狼对不起我,狼对不起我!”狼说:“我并不是一定要对你不起,老天生下你这类人,本来就是给我们狼吃的啊!”相持了好长时间,太阳逐渐西移,东郭先生暗想:“天色晚了,成群的狼来到,我就没命啦!”就哄骗狼说:“按照习惯,碰到疑难的事情,必定先请问三位长老。还是让我们先走,去找三位长老问一问,如果他们说我应当让你吃,你就把我吃掉,要是他们说不能吃,那就作罢。”狼听了很高兴,就跟东郭先生一起走了。
 走了一会,狼看见路边有一棵枯老的树,就对东郭先生说:“可以问问这个老头。”东郭先生说:“草木不懂道理,问它有什么用?”狼说:“只管问,它一定有话说。”东郭先生无可奈何,拱手向老树行了个礼,说明了事情的前后经过,问道:“像这样的情形,狼应当吃掉我吗?”老树发出轰轰的响声,对东郭先生说:“我是杏树,当年园丁种我的时候,只花费一颗杏核,过了一年就开花,第二年结了果子,到如今已有二十年了。老园丁一家都吃我的果实,还把我的果实拿到市场上去卖了赚钱。我对老园丁的德那么大,可现在我老了,光开花不结果,老园丁发了怒,他要把我吹断卖到木匠铺里去赚钱。你对狼有多大恩德,却希望免于一死?狼应当吃掉你。”话刚说完,狼就张牙舞爪,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说:“我们约定要问三位长老,如今只问了一棵老杏树,怎么能定下来呢?”于是又一起往前走。
 狼越发急着要吃东郭先生,望见路旁有头老母牛,在破墙下晒太阳,就对东郭先生说:“可以去问这个老者。”东郭先生说:“刚才草木不懂道理,胡言乱语险些误事。眼前这牛是畜生,又何必去问它呢?”狼说:“你只管问它,不问我就咬你。”东郭先生无可奈何,拱手向老母牛行了个礼,又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并问自己该不该给狼吃。老母牛皱紧眉毛,瞪大了眼睛,舔着鼻子,张开嘴巴,对东郭先生说:“老杏树的话不错啊!我老牛当初还是牛犊的时候,年少力壮筋骨强健,老农夫卖掉一把刀,将我买了回来,叫我跟着别的牛耕种,到我壮年的时候,别的牛都衰老了,一切工作都由我负担。老农要出门,我就驾着车,选择近路飞快地奔跑,老农要耕种,我就卸去搁在颈脖上的横木,奔走在郊外开垦荒地。他们家吃的穿的靠我供给,各种赋税靠我才能按期交纳。但他们欺我老了,不中用了,便把我赶到荒野。寒风刺痛了我的眼睛,惨淡的阳光照着我的身影。我瘦得骨头都凸了出来,老泪横流;嘴边淌着的口水没法收扰,腿脚痉挛不能伸直。老农的妻子对老农说:‘牛身上没有一样是没有用的:肉可以制成肉干,皮可以做成皮革,骨角切削磨制后能做用具。’又指着大儿子说:‘你在厨师那里学习好几年了,怎么不在磨刀石上把刀磨快了等着宰牛?’按照这些迹象看来,我不知什么时候会死。我对他们恩重如山,他们却对我这样无情无义。你对狼有什么恩德,倒想侥幸免于一死?”说完,狼又张牙舞爪扑向东郭先生,东郭先生说:“不要急!”
 这时远远望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来,胡须眉毛雪白,衣帽很整洁,像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东郭先生又惊又喜,撇下狼迎上去,跪在地上哭着说:“求您老人家说句公道话,让我活下去吧!”老人问他怎么回事,东郭先生把前前后后,直到刚才的事全告诉了老人。老人听了这番话,再三叹息,用拐杖敲打着狼说:“你错了!人家对你有恩情,你却忘恩负义,没有比这再不道德的事情了!”于是大声喝道:“狼,快走!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狼说:“老人家只知道一面,而不知道另一面。请让我说一说,劳神您听一听。起初,先生救我的时候,捆住我的脚,把我装进口袋里,上面压着书籍,我弓着身子连气也不敢出。他又唠唠叨叨地和赵简子说个没完,他的意思是要让我憋死在口袋里,以便独得好外。像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掉呢?”老人看着东郭先生说:“果真这样的话,你这个救了它的人也是有罪的了。”东郭先生愤愤不平,详细说明了他把狼装进口袋时无比怜惜的心情。狼也花言巧语地争辩个不休。老人说:“你们说的话都不能使我相信。不妨再试着装一下口袋,让我看看那情形,到底是不是可能憋死。”狼高兴了,把脚伸给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把它缚住装进口袋里,用肩膀扛起来放在驴背上,狼一点也不知道老人的用意。老人凑近东郭先生的耳朵问道: “有匕首吗”东郭先生说:“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给他使了个眼色,暗示他用匕首刺狼。东郭先生说:“这不是要害死狼吗?”老人笑着说:“这畜牲忘恩负义到这种地步,你还不忍心杀它,这种仁慈的人,不过是极端的愚蠢!”东郭先生这才省悟,于是老人帮助东郭先生杀死了恶狼,把它扔在路旁走了。
 〔赏析〕“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自《中山狼传》问世以后,中山狼便成了忘恩负义而又狡猾凶残者的代名词。作者笔下的中山狼不但非常残忍凶狠,而且巧舌如簧。你看他,向东郭先生求救时,引经据典,晓先生以理;或信誓旦旦,动先生以情,低声下气,显得既诚恳又可怜。而当他要吃东郭先生时,或高谈舍已活人,让东郭先生献出身体;或义正辞严,声称“老天生下你们这类人,本是给我们狼吃的”,多么厚颜无耻,多么不可一世啊!狼的本性是吃人,狼为了吃人会唱各种花腔和高调。人们需要警惕的就是这种狡滑的狼,及像狼一样的恶人。
 故事中还巧妙地安排了老杏树和老母牛的故事,不但使情节一波三折,而且自然而然地把幻想中的狼的忘恩负义同现实生活中人的忘恩负义交汇起来,以加强对这种不道德行为的谴责。
 〔作者简介〕 马中锡(公元1446年—公元1512年),字天禄,号东田。明代故城(今河北省固城县)人。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曾统兵镇压刘六、刘七在河北的起义。以诸将怯弱,改用诱降手段,图谋瓦解起义军。所计不成,为朝廷论罪,被捕入狱,死在狱中。能诗文,著有《东田文集》《东田诗集》等。《中山狼传》是一篇传奇小说,也是一篇童话佳作,出自《东田文集》。也有人说这是马中锡修改前人的作品。

古典小说《中山狼传 》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扶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随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 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寔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鸾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 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已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仑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竭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 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因绐狼曰:“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
 逾时,道无人行,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奴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能敛花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曝日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焉?”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将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走郊坰以辟榛荆。老农视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仑瘐仰我而实。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往年家储无担石,今麦秋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藉,今棹臂行村社矣;往年尘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弱,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俱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可切磋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扶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几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之,嘘唏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诉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辞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中山狼传》相传是马中锡为讽刺李梦阳忘恩负义而作(一说为唐代姚合或宋朝谢良所作,马只是修改)。李梦阳曾因得罪阉竖刘瑾而下狱,他托人带信给康海,请求营救。康海凭着与刘瑾是同乡的关系前往说情,李即刻得到释放。后刘瑾被杀,康被指控为其党羽,李不但不救,反而加以嫉害。康海《读中山狼传》诗云:“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计当年救此狼。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无妨。”他和好友王九思都曾将此故事改编为杂剧《中山狼》,可见马中锡的作品是确有所指的。
 这篇传奇小说展示了狼的阴险贪婪、恩将仇报的凶残本性,并告诉人们:对于吃人的狼,不应抱有任何同情,而要与之坚决斗争,毫不留情地加以消灭。作为康海和李梦阳的老师,马中锡在作品里不仅只是一般意义的训诫,而且更包涵着一种深邃的客观认识。我们看狼要吃东郭先生时所言:“吾非固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这并非它强词夺理,而实在是一条自然规律,世间一切皆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五十一章)狼的本能就是食肉,就是残害弱者。东郭先生无视这种本能,反倒去救它,即失去了“道”,失道寡助,所以他险些被吃掉。但狼在赵简子率领众人“大猎于中山”时,竟敢“当道”“人立而啼”,如此不识大体不辩形势,实在是无“道”,无道则亡,故此它最后还是被人杀死,并弃之道上。道路之“道”与天道之“道”在此假借引伸,作家寓义便隐藏其中,只是东郭先生的“夙行失道”掩抑了“有狼当道”,且由于对“失道”的嘲讽甚过于对“无道”的批判,因而人们多从表面现象理解,仅仅去认识作品的浅层意义。实际上,“失道”、“无道”都同样是对“道”的背叛,而“道”即客观自然的规律,违反了这些规律,就必然要受到惩罚——这才是《中山狼传》思想价值之所在。
 《中山狼传》虽是从观念出发的作品,但其文学形象却不失丰满。这首先表现在东郭先生身上。东郭先生是个虔诚的墨家信徒,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断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他要做仁者,所以明明知道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却“固所不辞”地救助它,以身体力行地实施“兼爱为本”,甚至在几经被害之后,还惶惶然向暗示自己引匕刺狼的丈人道:“不害狼乎?”他非常迂腐,以书袋藏狼的行为本来已够乖张,而他老先生做起来却轻手慢脚、斯斯文文,前怕踩着狼胡,后怕压着狼尾。当狼要吃他的时侯,他只被动地竭力抵抗,“且博且却”,不去设法杀狼,而是求人评理论公平。他还相当虚荣,为显示自己为墨之仁者,一面施“兼爱”于亡命之狼;一面向人表白“将有志于世”,并誓为除害之君“窥左足以效微劳”。至于所云“多岐亡羊”的“蔓辞”,更使人看到其虚伪巧辩的心性。东郭先生救狼,是有他个人希图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他期望自己的善行能够得到善报,只是事与愿违,他才气急败坏地喊道:“狼负我,狼负我!”负者,背也。无盟何曰背?原来他心里已和狼达成了默契,并准备接受较“龟蛇之诚”远甚的报答。通过对东郭先生的塑造,作者不仅向生活中愚昧软弱的人提出斥责,而且对进不能“兼济天下”,退不能“独善其身”的空想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
 狼也是一个较为丰满的文学形象。它虽然在赵简子大猎之机不识时务,但其在鉴别人之性格方面却异常敏锐,它路逢想去做官的东郭,劈面便问:“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一句话,就抓住了对方的思想弱点,紧接着便是赌咒发誓,终于骗得了同情,使人腾出书袋来解救它。在“追者益近”的危急时刻,是它恳切地申斥了东郭的迂缓行动,并自动“跼蹐四足”、“曲脊掩胡”,指挥他人将自己捆好装入袋中,体现出一种能屈能伸的性格。当追兵远去,它被释放之后,即刻故态复萌,露出本性,“鼓吻奋爪,以向先生”。而且还找出一条“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但它终究是狼,终究要为人所战胜,它的智慧也终究有限,故尔作者让它连中两个圈套:先是东郭先生的缓兵之计,后是丈人的“无中生有”——及至使它一命呜呼。
 老杏树、老母牛和老丈人都是以象征手法塑造的文学形象,前二者述己命运之悲惨,是作者借以揭示黑暗的社会现实;后者扶弱除暴的形象,则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丈人便是替天行道,或者就是“天道”的代表,他给忘恩负义的恶狼以应得的惩罚,给愚顽痴拙的善人以应有的教训,从而对不平的“人之道”施予反而动之的救助。
 大凡传世作品,语言词汇上都有所革新创造,如司马迁的《史记》,今之许多成语词组均由其发源,而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也在语言上表现出了这种大家风范。象“苟延残喘”、“兼程而进”、“摩顶放踵”、“市以规利”、“酸风射眸,寒日吊影”、“骨瘦如山,老泪如雨”之类的精彩词汇,虽不尽为其首创,但镶嵌在作品中,却似画龙点睛,使整篇传奇栩栩如生。它的叙述语言非常简洁,如写赵简子狩猎,只四句——“虞人前导,鹰犬罗后”;“惊尘蔽天,足音呜雷”——便将其盛壮的声势渲染出来。再如写东郭释狼,仅以“先生举手出狼”便告了结,若定寻细节,即可参照狼之“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前后相对,互文见义。它的人物语言更是精妙,象东郭先生在赵简子面前“鄙人不慧”的那段道白,娓娓读来,即可感受到他那摇头晃脑、摇唇鼓舌的可笑形象;而其在丈人膝下的“是狼为虞人所害”的哭告,则使人体验到他那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可怜景况。
 由于《中山狼传》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认识价值以及比较和谐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五百年来流传极广,“东郭先生”已成为尽人皆知的,有特定内涵的代名词;而《红楼梦》“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断语,更使人对狼的形象有了普遍认识、对狼的态度有了普遍的立场。《中山狼传》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已经深深沉淀于民族心理;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已经走进人民的精神生活。
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

明马中锡撰。是根据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一篇寓言故事。写的是慈悲善良的墨家信徒东郭先生,救下了一只正在被人追杀的狼。狼非但不思报答,反而以救人须救彻的藉口要吃掉东郭先生。正在千钧一发之际,来了一位老人。狼又向老人诬告东郭先生意欲将其闷死囊中,“独窃其利”。老人看透了狼的狡猾残忍,于是将计就计,把狼重新诱入囊中,从而解决了这场不应发生的危机。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狼的本性就是要吃人的,我们决不可怜悯象狼一样的恶人。这则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弛张有致,险象迭生,引人入胜。此外,东郭先生的软弱、迂腐,狼的凶残狡诈,以及老人的机智沉着,也都刻画得十分鲜明生动,富有个性。

☚ 游龙门记   项脊轩志 ☛

《中山狼传》zhong shan lang zhuan

An Account of Zhongshan Wolf→马中锡 (Ma Zhongx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