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重要的祭祀活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重要的祭祀活动

中国重要的祭祀活动Zhongguo zhongyao de jisihuodong

《礼记·祭统》指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作为位于“五礼”之冠的吉礼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即祭天神,其中包括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第二类即祭地祇,其中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等。第三类是祭人鬼,其中包括袷祭先王、先祖;䙊祭先王、先祖;春祠、夏礿、秋尝、冬烝,享祭先王,先祖等。祭天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也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隆重的活动。属于大祀。据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就有祭天的典礼。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是天的形象,因此祭天都在圜丘即圆形的祭坛)举行。届时将牺牲及玉璧、玉圭等祭品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柴禾,让烟火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 也叫“禋祀”。然后再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最初由活人扮饰,代表天帝接受享祭,后来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从明代开始,祭天仪式固定在孟春正月举行。北京现存的天坛,就是明清两代统治者祭天的场所。祭日是帝王祭祀日神的典礼。夏、商、周三代都有祭祀日神的传统。周代在每年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时节举行祭日活动,而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时节,仪式尤为隆重,天子亲率臣僚祭祀日神于郊外。秦汉以后一般日月星辰合祭。魏晋南北朝时,逐渐确定为春分东郊朝日,即春分日黎明向东方拜揖行礼的礼仪。唐以后祭日月的礼仪与圜丘祀天相似,但规模较小,一般为中祀。明嘉靖九年(1530年)筑日坛,每逢天干为甲、丙、戌、庚、壬之年,皇帝亲自祭日,余则由文臣代祀。清朝沿袭这一制度。祭月是帝王祭祀月神的典礼,至少在先秦就已出现这种活动。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八神,月神排在第六,日神排第七,并祭月于莱山(今山东掖县一带)。魏晋南北朝后,逐渐固定为秋分夜晚西向拜月行“夕月”之礼。明嘉靖九年筑月坛,每逢地支为丑、辰、未、戌之年时,皇帝亲自祭月,余则由武臣代祀。北京现存的月坛,即明、清两代帝王祭月的场所。祭地是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活动,也是祭祀典礼中比较重要的活动,属于大祀。周代就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记载。祭地的正祭活动通常在方丘即方形祭坛上举行。祭地礼仪与祭天相似,但不用燔燎而用瘗埋,即祭后挖穴将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祭地有时与祭天同时举行,即合祭,元代就以合祭为主。明清以分祀为主。现存北京的地坛,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土神和谷神称作社稷。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相传社神是共工之子句龙,他能平水土,所以被祀为社神。稷神相传为历山氏之子名农,他能播殖百谷,被当做稷神。祭祀社稷神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因此有“春祈秋报”之祭。春祈在社日(仲春之月吉日)举行,秋报在秋收后(孟冬之月吉日)举行。汉代除国家立有太社、太稷外,各县均设有大小社坛,每年春二月及腊月两次祭祀。后汉合祭社稷,建武二年 (26年)在洛阳建太社稷, 用五色土,每年三次祭祀。今北京中山公园内的社稷坛即明永乐后及清代皇帝祭祀社稷的场所, 每岁仲春和仲秋的上戊日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

☚ 祭祀   腊八粥 ☛
000066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