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近代军用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近代军用工业中国近代发展起来的采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军事工业。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从西方国家引进新式机器,陆续建立了一批制造枪炮、子弹、器械和轮船等军事用品的工厂。这些工厂是中国最早采用机器进行生产的近代军用工厂,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曾国藩(1811—1872)、李鸿章(1823—1901)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期间,就开始引进先进机器,创办军用工业。1861年12月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清代最早的官办军事工厂,制造弹药、枪炮等武器。次年李鸿章创办上海炮局,后迁苏州,称“苏州洋炮局”。1864年后,清政府为了镇压中原的捻军和西南、西北的苗族、回族等民族起义,又兴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如李鸿章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左宗棠(1812—1885)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1869年在西安设立机器局(不久随营西迁,称“兰州制造局”)。此外还有云南制造局、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广州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北京神机营机器局等。中法战争后,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都进行了扩充,还新设立了台湾机器局、湖北枪炮局。中日甲午战争后,又新设山西制造局、河南机器局等。清政府兴办的这些近代军用工业有如下特点: 一是兴办人都是晚清洋务官员或地方督抚;二是资金来源均为清政府拨款;三是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均由清政府调拨,不直接进入市场;四是这些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混合体。但是这些企业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