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财政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财政史

研究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财政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中国财政史是从历史学和经济学这两门学科中分离出来的。它既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历史的面很广。除了通史以外,还有各种专业史,如政治史、教育史、军事史、经济史等等。财政方面,除财政理论或学说,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实务、财政管理外,还有城市财政、民族地区财政、综合财政、比较财政等范畴。因而,中国财政史的研究范围比较广。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财政理论分析和阐明我国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府所采取的财政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历史事实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家或理论家提出或实行的某种财政政策和财政改革措施,以及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3)从我国财政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总结过去财政分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 并探讨有哪些值得目前我国财政工作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财政史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可分税收史、财政思想史等专题。
税收史在财政史中占有一个突出的重要地位。
我国税收的起源是很早的,最早的税是采取贡和赋的形式。税,不仅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税已经伸展到生产,交易、消费各个领域中去。税是一种比贡、赋更为完备的财政收入形式。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日益浩繁,仅从土地方面取得的财政收入还不能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扩大收入范围; (2) 由于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可以从多方面取得财政收入,一切商品交易也都在课税之列,税的地位日益重要;(3)税是大奴隶国家土地所有制向奴隶主土地私有制转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税的产生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4)由于税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如长期性、强制性、广泛性等,使税收成为重要的和比较完备的财政收入形式。具体说,从周代开始,我国税制已经形成,而且逐渐完备。
在旧中国,统治阶级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也是依赖税捐以榨取人民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自解放区,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利用税收作为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方式,但是,本质上已不同于过去的税收了。过去的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己”,现在的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我国两种不同性质税收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分界线。当然,过去的税收在某些方面还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应当重视我们的历史遗产。
中国税收史的资料是极其丰富的,我国古代的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的资料,均散见于历代的《食货志》以及通典、通志、通考等典籍中,私人专集也有不少税收史料,如唐陆贽《翰苑集》,宋王安石《王临川集》等。
中国税收史,又自派生若干专业税史,如中国盐税史、中国关税史以及中国工商税史。建国以前,我国出版界曾经出版过几种税史,如:吴兆莘的《中国税制史》 (1937年,商务印书馆); 粟寄沧的《中国租税制度及其沿革》(1941年,广西建设研究会);罗玉东的《中国厘金史》 (1936年,商务印书馆);陈登原的《中国田赋史》(1936年,商务印书馆);欧宗祐的《中国盐政小史》(1931年,商务印书馆);曾仰丰的《中国盐政史》 (1937年,商务印书馆)等其他类似税史性质的专著。建国以后出版的税收专书,目前见到的只有〔英〕斯坦莱·F·莱特(StanleyF. Wright)的《中国关税沿革史》;(《China’s Struggle for TariffAutonomy》姚曾廙译,1958年,三联书店); 彭雨新的 《清代关税制度》(1961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已出版的中国财政史专著中,均有税收这一部分,而且占了较大的篇幅。近年来,税务总局正组织有关院校编写中国工商税史。
财政思想在中国产生很早。《尚书·禹贡》中就有夏禹时代的赋税制度。“贡士所宜”就是主张用收获物去缴纳实物税。还有区分土地等级,划分地域远近,确定赋等负担的均平思想。这是有关中国古代财政思想起源最初的文字记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完善,国家财政活动日益增多,理财思想也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历代理财人物提出的一些理财主张和理财原则,至今仍有一定价值。如:量入为出原则;量出为入原则;轻徭薄赋主张;实行重税政策的言论;注意培养税源的思想;经营专卖,用经济手段取得财政收入的思想;主张开源节流的思想;宣扬实物税、货币税、徭役制的言论; 财政监督等。研究财政思想史,主要是阐明中国历代人物的理财言论或理财主张,说明财政思想对历代政权盛衰兴亡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财政史这门学科最早的大学教科书,是北京大学教授胡钧所著的《中国财政史》(192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国以前,出版了不少中国财政史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前以贾士毅的《民国财政史》为最佳(1916年刊行,1928年商务出版)。贾氏是我国较早的财政学家,随后又出版了《民国续财政史》(1932~1934年商务出版)。二十年代后,以胡钧的《中国财政史》和刘不同的《中国财政史》 (1948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为最佳。尤以前者常被后人引用。贾德怀编 《民国财政简史》(1941年,商务出版),内容简明扼要。
中国财政史这门学科的出现,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它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在财政部领导下成立了中国财政史编写班子,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已经整理编写出了四百多万字的 《中国财政史资料选编》,填补了中国财政史资料的空白,并在进一步编写一部内容更加丰富的中国财政史。
阅读书目: 《中国财政简史》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财政史》 周伯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汉代财政史》马大英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