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吐火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吐火罗 ❶ 古国名和民族名。 见《隋书·西域传》。汉文古籍亦作吐呼罗、吐豁罗、兜沙罗、覩货罗、覩火罗、都佉等。或谓即南北朝以前史籍中“大夏”之异译,或谓即大月氏之族名,或谓与大月氏侵占大夏后混合成一民族。 位于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一带。曾先后臣服于大月氏、贵霜、萨珊、 唐武德、贞观(618-649)时又多次来使。显庆二年(657),唐灭西突厥,中亚各国内附,唐于吐火罗置月支都督府。 以其王阿史那为都督,领25州。天宝年间(742-756),吐火罗曾出兵助唐平“安史之乱”。怛罗斯(在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之战(750年)后,唐退出中亚。吐火罗为大食所侵。 但直至乾元年间(758-760),仍与唐往来密切,几乎连年来朝。吐火罗国内佛、摩尼、景教皆行。 自南北朝至唐朝间,先后有各教信徒前来中国传教。 其地以缚刍河(今阿姆河)中上游为中心,东抵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西与波斯(今伊朗一带)接境,南至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北至铁门(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杰尔宾特西)。吐火罗国灭亡后,其地至唐高僧玄奘往游印度经过时,已分为29个小国。 隋唐时各小国以地位较高者仍以吐火罗国之名与中国进行交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