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科学史研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科学史研究

012 中国科学史研究

是一项世界性的科研活动。中国古代发达的科学技术不但吸引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注意,而且对现代科学某些学科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科学家、学者专门从事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仅在日本,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就达400多人。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长期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工作,成果卓著。他的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他提出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革命”的问题,被国际科学史界称为“李约瑟难题”。在每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中国科学史问题都是重要内容之一。如1981年第16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有海峡两岸的8位中国科学家参加,他们向大会提出19篇论文。外国学者提出的中国科学史论文就有6篇。专门讨论中国科技史的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到1988年8月已经举行了五届。中国的中国科技史研究,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张子高1923年发表《五十年来之中国科学》,并讲授《科学发达史》课程。竺可桢1926年发表了研究沈括对地学贡献的论文,1944年发表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有力而详尽地论证了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学史事业。中国科学院建院不久即把组建科学史研究机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54年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由竺可桢任主任。1956年,在竺可桢主持下,制定了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长远规划,召开了第一次中国自然科学史讨论会,并派团出席了在意大利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1957年1月1日,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了研究室的人员安排。该室就是现在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从此,我国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科学史的新时期,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史研究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四人帮”为了配合所谓“批儒反法”的需要,搞过一些科学史方面的著作和“大批判”文章,它们表现了较多的片面性甚至对历史的歪曲。一些科技工作者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如出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大事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等书,翻译出版了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一是研究机构和各种相应的组织增加了、健全了。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外,南京的农史研究所、中医研究院的医史研究所等陆续建立。不少高等学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即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医学院、华南农学院等,也都集中了很大力量开展科学史的研究和教学。1980年10月,成立了中国科学史学会。从事这项工作的力量大大加强。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为例,1957年建所时只有8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人。1988年,研究人员共达142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49人。二是研究方法扩展了。不但研究古籍和文献资料,而且对有关的遗址、历史文物等进行研究,还搞了一些模拟试验,以验证史籍文献的记载。三是出现了许多科学史杂志、丛书,集中发表研究成果。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就编辑出版了《科学史集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史译丛》、《科技史文集》等刊物。四是出版了大量科学史著作,有自然科学史概论,如《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也有学科史和断代史,如《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国数学史》、《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史》等等。在学科史研究中,医学、天文学、农学力量最强。五是开展了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如《彝族天文学史》、《蒙族科学家》、《西藏古代科技大事年表》等。1987年召开了首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讨论会。现在,我国的科技史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198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已有会员800多人。

☚ 中国的海洋调查   科学方法论研究 ☛
000078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