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前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前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神话人物辞典

前言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神话的收集与研究工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 《山海经》就是最早, 也是记录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怪书”, 可以说是集战国以前神话之大成。诸子百家之书,志怪录异之作,正史野编以及各种类书如《太平广记》 等, 莫不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国语》所载孔子对禹诛防风氏之论述, 《左传》 对鬼神怪异之评说,实开神话研究之先诃。 两汉魏晋论者更多。 司马迁以奇闻与信史并传; 刘子政据《山海经》以辩盗械之尸,郭景纯注《山海经》 多所发明, 坚信书中所言怪物皆为实录。而王充著《论衡》则以神话为虚妄而加以否定。 后世学者大都围绕《山海经》以探索神话之奥秘,然皆徘徊于虚、实两派之间,未能有所突破。或实或虚,或肯定,或否定,皆有所偏,未足以明神话之真义;何况神话一词尚未出现,正确解说自难建立。总之,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对神话的认识始终处于感性阶段,因而神话始终未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甚至在文学史上也未能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初,马克思关于神话的学说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对神话才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神话也由附庸蔚为大国,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神话是小说的“本根”,特辟专章论述。茅盾先生的《中国神话研究ABC》,通过中西神话的对比,指出中国神话的特点,为建立中国神话理论做好了准备。闻一多先生对中国神话本身的发展演变,顾颉刚先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蓬莱两大系统的形成与融合,皆有精辟的见解。80年代,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词典》与《中国神话史》两书的问世,从史、论结合上对中国神话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广义神话说与神话发展论,扩大了神话王国的领域,拓宽了神话研究的视野, 为建立中国神话的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把神话研究推向了新阶段。1985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在南通召开的中国神话理论研讨会, 对神话的性质、 特征、 产生、 发展与消亡, 以及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标新立异,百家争鸣,为中国神话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神话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中国神话学成为热门学科,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神话人物是神话的核心, 神话辞典是研究神话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所以我们决定编纂一部《中国神话人物辞典》, 供神话研究者的检索与参考, 并为初步神话学科者提供入门的钥匙。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与同类辞书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专收神话人物,从而建立起神话人物的新观念;二是广收少数民族神话人物,从而树立起中华民族神话的总体观。文学即人学,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神话是文学的一个分支,神话作品的灵魂自然是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人物形象越鲜明,越典型,神话作品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也就越高。所以建立神话人物新观念,其目的就是要重视对神话人物的研究, 并从研究神话人物入手来研究神话。
 所谓神话人物,是指神和人的统一体,即既是人又是神,既有人性又有神性。不论是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都必须成了神或仙,或佛、菩萨与罗汉,或具有浓厚的神话因素者,始得视为神话人物。如只是人而未能成神者,或虽有神性而未具人性者,均不能算神话人物。原始神话中的天神地神创世神皆有名有姓, 神人一体, 当然是神话人物。 自然神如风神、雷神,初为自然现象的化身,后来逐渐人格化为风伯雷公雨师,或其神职为凡人所代替,神性人性俱备, 当然属于神话人物。广义的神话说,是建立神话人物新观念的理论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神话学说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什么是神话便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是只承认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原始性很浓厚的原始神话才算是神话, 而不承认阶级社会中所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新型神话。致使原始神话以外的所有神话便被一笔勾销了,这与中国神话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另一种认识以袁珂先生为代表,认为原始性不能绝对化,除原始神话外,凡是神话因素浓厚的传说,道家的仙话,释家的 “佛话”, 神话化了的历史与历史化了的神话, 以及与节日习俗, 地方风物有关的神话传说, 都应视为神话。 这就是广义神话说。这样,神话领域扩大了,神话人物世界自然广阔了。本辞典收词、立目、 释义、 解说皆以广义神话说为依据。
 神话发展论是建立神话人物新观念的又一理论根据, 这涉及到神话的产生,发展、演变与消亡等一系列问题,而核心向题则是原始神话是否会消亡,阶级社会是否会不断产生新的神话。学术界对此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实际上也是由于对马克思神话说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分歧。 一种看法认为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 即原始社会。而且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而消失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神话所赖以产生的条件已不复存在,神话也就无从产生,还谈什么发展呢。而以袁珂先生为代表的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童年时代”, 系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旧希腊而言, 并非仅指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希腊。可见原始社会虽然解体,而原始神话不仅没随之消亡,而是随着历史的脚步进入了阶级社会,成为神话长河的源头。同时阶级社会中也在不断地产生更为文明的新神话,而且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使古代神话更为完美, 更富有艺术魅力。
 如果从神话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加以考察的话,中国神话可以分为原始神话与古典神话两个时期, 两种类型。
 原始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不自觉地创造的, 原始性非常浓厚的神话。其主要内容是创世造人,与天斗争。其神的形象多半是人面动物身,如伏羲、 女娲皆上体人形, 下体蛇身。 其故事多零星片断, 但富有反抗精神, 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借助幻想以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原始神话进入阶级社会后仍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如西王母的形象在原始神话中是半人半兽的刑神,在古典神话中经历了三次变化。一变为多情的西方女王;再变为美丽华贵的上界女仙;三变为总领群仙的道家尊神。形象愈变愈美,神格愈演愈高。此乃原始神话发展演变的有力证明。
 古典神话是指阶级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神话。 一方面是对原始神话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为了寄托美好的愿望,适应时代的需求,运用想像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了大量新型神话。如七女下凡、 八仙过海、 劈山救母、 妈祖护航等。 道教兴起, 佛教西来, 升仙成佛成了教徒们追求的目标。而升仙成佛又必有一些“仙话”、“佛话”以缘饰其事, 于是“仙话”、 “佛话”渗入了神话领域, 成了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 还有一些历史人物被尊为神也必有一段神话故事以记其成神的原因和经过,于是历史人物的神话也大量产生了。至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如孙悟空等早已转化成为神佛。可见阶级社会中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新神话, 而且新神话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如牛郎织女由天上双星到人间夫妻; 又从人间回到天上, 几经演变, 始臻完美。 发展之迹明显可寻。
 古典神话的主要特征是原始性减退,社会性增强,征服自然逐渐变为战胜邪恶,天神历史化为人间帝王,神的形象也由人面动物身变为正常的人形, 神话的创造也由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变为自觉的艺术加工。 宗教色彩冲淡, 文学因素加重, 形式更完整,形象更美丽, 内容更丰富,手法更多样。总之,古典神话比原始神话更具有艺术魅力,更为理性化, 更富创造性。
 神话的历史化使原始神话变成了历史, 这是造成原始神话少而散的原因之一。神话变成历史,是经过两次历史化运动而完成的。 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祖师孔子不语“怪、 力、乱、神”,对神话持否定态度。所以儒家通过编写历史,整理文献,把大量神话转化成历史,把神话人物转化成历史人物。如鲧在原始神话中是窃帝息壤以堙洪水的治水天神, 经过儒家一番改造之后, 便变成了害人的“四凶” 之一, 被舜殛之于羽山之阴。 第二次发生在南宋。 罗泌作《路史》认为古今无异, 人神等同。 于是把上古时期许多神话传说人物如伏羲、 女娲等统统转化为人间帝王, 并加以系统化, 形成一部“上古史”。这两次运动的结果是历史长了,神话少了。原始神话越来越零星片断了,原始神话人物愈难寻觅了。虽然伏羲、女娲等被转化为历史人物, 但仍改变不了其神话人物的本质。
 历史人物的神话化是把许多历史人物变成神, 然后转化为神话人物。如老子、 李冰等。 历史人物如何变成神?一是充当旧神,如汉之纪信充任城隍,隋之韩擒虎充任阎王。二是另造新神,如伍子胥为潮神,唐明皇为戏神。 人能够成神,首先是与人民群众生活习俗有密切联系而又为人民所喜爱的人。如姜子牙成为群神之首,吕洞宾成为八仙之一。 其次是生前做好事,造福民众; 死后民众尊奉为神的。如李冰兴修水利被尊为江神,杨成拒贡倭民被尊为福神。其三是忠臣义士、 民族英雄, 为国捐躯, 为民立功,深受人民敬爱, 立庙奉祀, 尊之为神。如岳飞被尊为岳王,文天祥被尊为燕都城隍,满清时湖南新宁县民众还将在该县任县令的清官李蛮牛尊为县城隍。其四是对人类文化科技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 如张衡为机神, 孙思邈为药王。其五是对宗教事业有重大贡献者,如张道陵、唐玄奘、王重阳等。其六是封建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而神化的某些历史人物, 如关羽为关圣帝君,庙宇遍国内,地位超群神。由以上六条可见成神是历史人物转化为神化人物的关键。 历史人物神话化的结果是古典神话更加繁荣, 神话人物愈来愈多。
 艺术形象转化为神话人物,使神话人物的画廊更加丰富多彩,神话史说明不少神话人物是由文学艺术形象转化而成。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封神榜》中的赵公明,《白蛇传》中的自素贞。不少艺术形象是作家虚构出来的,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但因长期广泛地在民间流传, 深得民众喜爱, 不论是虚是实, 乐于尊之为仙, 为神为佛,使之进入神话人物的画廊。可否这样说,由艺术形象转化的神话人物乃是作家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特种神话人物。
 中国神话人物还包括大量少数民族的神话人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神道的国度, 不仅汉族有丰富的神话, 其他50多个民族也都各自有本民族的神话。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神话王国。所谓中国神话系指包括汉族与其他50多个民族所创造的神话在内的中华民族神话的总体。所以我们不仅从汉族典籍中收集神话人物,也从少数民族文献中收集神话人物。不仅从汉民族收集口头流传的神话人物,还特别从少数民族民间收集口头流传的神话人物。 使全国各民族各省区都有相当数量的神话人物共处于一个神话人物的画廊中, 组成一个民族神话人物的大家庭,形成中华民族神话人物的群像,展现中华民族神话的全貌。摆脱了以前只讲汉族神话,不讲少数民族神话;或以汉族神话代替中华民族神话的偏见, 从而树立起中华民族神话人物的总体观, 促进各民族的和睦和团结。 少数民族神话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较大程度地保留了神话的原始性,尤其是受外部影响; 文化发展起步晚的民族,其神话原始性更为浓厚。从中可以窥见原始神话中的本来面目。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的编纂出版, 是给建造中的神话人物画廊添了一砖一瓦。如能对这一民族文化财富的发扬光大,对中国神话理论与中国神话史的研究探讨,起一点促进作用的话,则编者的心愿足矣。

李剑平
 1993年3月于西安

☚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刘海蟾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千手千眼观音 ☛
000091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