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的畜牧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的畜牧业 中国的畜牧业zhongguo de xumuye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全国大小牲畜总头数66913亿头,约占世界牲畜总头数的15%。牲畜存栏头数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猪、马、驴、骡等,其中猪头数为3.4亿多头,约占世界40%左右;居世界第二位的有水牛、山羊;绵羊居第三位;黄牛居第五位。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及家禽肉、禽蛋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畜产品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畜牧业生产发展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畜牧业生产发展变化表 表2 中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 * 农业总产值及畜牧业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畜牧业在农业产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呈增长趋势。1952年,畜牧业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1.5%,至1988年已达27.2% (见表2)。但是,从农业现代化要求来看,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较低,在农村,大多数地区畜牧业还作为耕作业的副业来经营,在农业中畜牧业的地位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根据国情,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乃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自然条件、民族习惯和生产特点的差异,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东、西不同的畜牧业生产类型。东南半壁的畜牧业是多以舍饲家畜为主的农区畜牧业生产类型; 西北半壁是多以放牧为主的牧区畜牧业生产类型。其分界线大致以东北的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东缘 (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 (除河西走廊) —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一线为界。线以东以南的农区畜牧业地带,虽以耕作业为主,但是它在全国畜牧业中的地位,不论是牲畜头数或提供的畜产品都占有很大比重,全国大约80%的牲畜头数、90%的肉产量、80%的奶,以及禽蛋、禽肉的绝大部分来自农区。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畜禽种类繁多,家畜以猪为主; 畜牧业的发展与耕作业密切结合,牛、马、驴、骡等大牲畜为农区重要役畜,负担70%左右的耕地作业,农区3/4以上的肥料来自牲畜的厩肥; 饲料来源以农副产品、饲料、饲草和水生饲料为主;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经营集约,管理水平较高。线以西以北的牧区,是以放牧牛、羊、骆驼等牲畜为主,在全国各类牲畜头数中,骆驼占全国73%,马占44%,绵羊占66%,牛占25%,驴占25%,骡占8%,山羊占30%,猪只占4%。但由于牧区一般人口稀少,人平均占有牲畜头数较多,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牲畜和畜产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外贸出口。草原和草场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草质较差,以中等和劣等草场为主,丰盛草场只占25%,而且由于历史上长期盲目开垦,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经营粗放,管理不善等问题,使草场严重退化。80年代以来,通过调整,采取加强草原管理,普遍保护和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措施,草原生产能力已有较大恢复。在农区与牧区接壤处,还存在着一个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习惯上称为半农半牧地带。半农半牧区的形成、发展是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这里历史上曾是汉族与蒙、回等兄弟民族接触频繁的地带,汉族居民往往以耕作业为主,少数民族以放牧为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农牧业交替发展变化较大。目前该地带农业开垦利用过度,土地利用不合理,资源破坏严重,今后应逐步实行以牧为主,牧、农、林相结合的方针。除上述三种畜牧生产类型外,在工矿城郊还有一种以生产肉、乳、禽、蛋等产品为主、畜产品商品率很高、集约经营程度高的城郊牧业类型。随着中国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这类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中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商品率低,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区域性畜牧生产基地。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必须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建设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畜牧商品基地。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原有基础看,下述地区是较理想的各类畜牧业基地: ❶大兴安岭两侧草甸草原地区的肉牛、乳牛、细毛羊生产基地,包括黑龙江与吉林两省西部、内蒙东三盟及锡盟东部。这里是中国天然草场中质量最好,而且是大面积连片集中分布地区。当地已培育有三河牛、滨洲牛、乌珠穆沁牛、三河马、东北细毛羊、内蒙细毛羊等优良品种。 ❷新疆北部细毛羊、肉用牛和养马生产基地,包括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区。这里是荒漠草原中发展放牧业条件最好的地区。阿勒泰和天山山地的垂直带天然草场类型多样,可供细毛羊、肉用牛、羊及马匹的发展。山间盆地、谷地具有生产饲草、饲料的有利条件。新疆的细毛羊、阿勒泰的大尾羊、伊犁牛、伊犁马等优良品种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❸青藏高原东南部牛羊肉、乳、毛生产基地,这里海拔高,草原面积广阔,以高山和亚高山草甸草场为主。目前以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和马等牲畜的放牧为主,生产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但生产潜力较大。 ❹华北、西北农牧业交错牛羊肉、羊毛生产基地,包括河北省的承德、张家口地区,山西省的西北部及陕西、甘肃的黄土高原一带。这里临近京、津等消费区,自然条件较牧区好,今后可以实行草粮轮作制,逐步退耕为牧,大面积种植饲草、饲料,发展畜牧业,并可作为西部牧业区的育肥地带。 ❺农区以猪、禽为主的肉蛋生产基地,包括长江流域主要平原、盆地,珠江三角洲及山东、河南等地。这一地区是全国猪、禽生产集中地区,也是调出猪肉、蛋品的重要商品基地。今后在提高猪的出栏率和出肉量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和养禽业,并加速饲料工业的建设,改良品种,进一步提高畜产品商品率。 ☚ 中国的林业 中国的水产业 ☛ 中国的畜牧业 中国的畜牧业Zhongguo de xumuye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草原和草场的建设和保护。中国草原面积广阔,据1983年统计,天然草原面积为42.9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9.79%;其中可利用面积约33.5亿亩,占草原总面积的78.09%。天然草原中,生产力低的荒漠和高寒草原约占60%以上。这些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辽、吉、黑、川等省区的一部分地区和蒙、新、青、藏4自治区(省)极大部分地区。除草原外,我国还有草山草坡约14.5亿亩,可利用面积约9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7%,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我国天然草原虽然面积较大,但草质以中等和劣等草场为主,丰盛草场只占25%。而且由于历史上长期盲目开垦,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经营粗放,管理不善等问题,使草场严重褪化。据牧区10个省、自治区统计,近20年来草原开垦面积达1.02亿亩。草场每年褪化、沙化、盐碱化的面积平均达1 000万亩。目前全国牧区草场“三化”的面积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3,其中鼠、虫危害严重的达7亿亩。内蒙古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褪化面积达12.4%,鄂尔多斯草原沙化面积超过50%。草原褪化的结果,畜草矛盾加剧,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冬春牲畜死亡严重,对草原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80年代以来,通过调整,采取加强草原管理,普遍保护和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措施,草原生产能力已有较大恢复。据统计,我国近年种草速度每年保持在2 000万亩以上,目前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到1.4亿亩,其中人工种草8 281万亩,改良草场4 317万亩,飞播牧草1 622万亩。有关部门测算,我国人工草场植被盖度比天然草场提高50—70%,地表径流减少30%左右。为了保护草场,近年来还采用“网围栏”方式,强化“草库伦”的建设。我国畜牧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全国大小牲畜总头数为66 913亿头,约占世界牲畜总头数的15%。牲畜存栏头数居世界第一位有:猪、马、驴、骡等。其中猪头数为3.4亿多头,约占世界40%左右;水牛、山羊居世界第二;绵羊居世界第三;黄牛居世界第五。猪肉、羊肉、牛肉产量及家禽肉、禽蛋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我国蒙、新、青、藏四大草原牧区,如1989年,四区提供牛羊肉61.2万吨,比1980年提高29.4万吨;牛奶96.4万吨,比1980年提高65.3万吨。我国畜牧业由于自然条件、民族习惯和生产特点的差异,一般可分四种类型: 中国草原牧区分布示意图 ☚ 中国的林业 中国的水产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